近讀季羨林的《閱世心語》,說到與馮友蘭的友情故事,前后幾次說到“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翻閱資料,馮友蘭首用“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不是與季先生,而是與金岳霖。馮友蘭與金岳霖同庚。1983年,兩位老先生在做88歲“米壽”(米字拆開是八十八)時,馮友蘭寫了兩副對聯(lián),一副給自己,一副送金岳霖。給自己的一副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胸懷四化,意寄三松?!币馑际遣荒苤褂凇懊讐邸?,期望能活到“茶壽”(茶壽:是108歲,“茶”字上面“廿”是二十,下面也可拆為八十八)。給金岳霖的對聯(lián)是:“何止于米,相期以茶;論高白馬,道超青牛。”可惜不久金岳霖就去世了,沒有能“相期以茶”,馮友蘭自己也沒能“相期以茶”,離“茶壽”還差13年。
季先生,今年97歲,只差11年了,較之馮友蘭、金岳霖,是“相期以茶”活得最長,相期最近的。“米”與“茶”,僅以拆字,只能說是“直譯”合“套”。在直譯基礎(chǔ)上的“意譯”,以“米”期“茶”,由白花花、香噴噴的米飯,向著碧綠綠、樂悠悠的清茶,意向更“來菜”、來神,更有韻味。八十八起步,一百零八的相期,米、茶之望,二十年整。
讀《閱世心語》,季老,已經(jīng)有了超越“米“,進(jìn)而“茶”的閱世心態(tài)。心語文字里,平和清淡,靜觀圓潤。人生一世,從少年到壯年,先強(qiáng)體而后強(qiáng)心;由壯年到老年,先養(yǎng)心而后健體。米與體一對,茶與心一雙。多好的“何止于米,相期以茶”。這里,謹(jǐn)敬禮季老如期實(shí)現(xiàn)“相期以茶。”
“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既是拆字,也是喻意。拆字喻意,特別有趣的玩法。民國初年,民間流傳用木、立、斗、平、收、川、卜、而、以、已十個字來記述清代十個皇帝的在位年限。木為18年(順治),立為61年(康熙),斗為12年(雍正),平為60年(乾隆),收為25年(嘉慶),川為30年(道光),卜為11年(咸豐),而為13年(同治),以為34年(光緒),已為3年(宣統(tǒng))。雍正13年不到,因此用斗;同治14年不到,因此用而,不封口。十帝十歷政時,十帝十歷政意。細(xì)品以上十字,以時帶意,意厚耐嚼。順治為木,18年,江山初統(tǒng),萬事待順,統(tǒng)治不太牢,從木。到了康熙,東征西討,統(tǒng)治61年,江山穩(wěn)立,從立。雍正,是康乾盛世之間承前啟后的皇帝,是清朝最勤勉的一位皇帝,以臣爭吏治垂史,從斗?!昂屠さ?,嘉慶飽。”嘉慶從收。末代皇帝宣統(tǒng),從已。
中國字,造得太巧太妙,耐人尋味。拆字含音,明喻暗比,同一字拆出不同的各種意思。東邊日頭西邊雨,公說公理,婆說婆理。正因?yàn)闄C(jī)巧太多,上下左右,善惡美丑,嘴巴開闔,隨心所欲。字是不變的,變的是時態(tài)人情。當(dāng)然非??梢砸灿刑鞕C(jī)在內(nèi),是人所不知的。相傳明朝末代皇帝,在李自成快打進(jìn)城時,偷偷跑出來測字。先說個“尤”,答曰“龍”字少一筆,天龍有險。次說“友”,答:“反”字出頭,是因?yàn)橛腥嗽旆?。再說“有”,答:“反”字無又,“明”字無日,造反的人是反明的。后說“右”,答:“天”字無頭,“囚”字無人,天子有難。最后說“酉”,測字先生擺手便走,“一定死于西山。”
冥冥之中,人太弱小,無常無奈。有道是,運(yùn)來人欺字,運(yùn)去字欺人。
回過頭說“何止于米,相期以茶”。人活七十古來稀。八十八歲的米壽,已經(jīng)是高壽了,卻依然心期以茶,其思其境,早已遠(yuǎn)離一般意義生死觀。
活的向往,在常人那里時常是討債的,向父母討債,向老師討債,向師傅討債,向領(lǐng)導(dǎo)和同事朋友討債,向這個世界討點(diǎn)屬于自己的東西。從物質(zhì)的債討向與精神的。當(dāng)索債累累,債多壓身的時候,應(yīng)當(dāng)輸出而不輸出,正如米飯吃得太撐,不去用茶清理清理,便一定拖累身體。學(xué)習(xí)也好,治學(xué)也好;勞動也好,工作也好;奮斗也好,拼搏也好,人生的上半場多是索取討債,當(dāng)然了,是從不付出到付出的索取討債。只待下半場,米多了,吃不下,成了拖累,方才米不再貪。或是上半場總吃不飽,受了折磨,知了甘苦,會向茶飲。一個到了人生下半場人的人,不知飽饑,不懂進(jìn)退,不思奉獻(xiàn),一輩子只曉得以水煮米,而不知以茶化水的,終會累在“米米”(湖南話“錢”的意思)上,垮在“米米”上。
《閱世心語》,有“米”有“茶”,米作世觀,茶為鏡照。喝茶一般的讀,精神“米米”飛來,八個字:“何止于米,相期以茶”。馮老、金老、季老,生命的“米”期,不再重要,靈魂的超越,留給后人不盡的“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