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杭州回來已經(jīng)幾天了,整個人昏昏沉沉,感冒或許是個理由,但我知道我的思緒還停留在杭州,沉浸在西湖特有的雨意中,自由而隨意。翻開筆記開始整理自己的學習體會,那種收獲后的喜悅還是不由自主涌上心頭,工作坊的學習情景又清晰在目。從浙江省紀實攝影大展的開幕到紀實攝影工作坊的學習,這看似短暫的幾天,卻讓我享受了足夠多的攝影愉悅,更感受了因為攝影的緣份而帶來的那份師生、同學間醇厚的情誼。
這次紀實攝影大賽省攝協(xié)沒有獎金卻給了我們最好的獎勵,邀請了親歷歐洲當代影像發(fā)展并一直走在攝影前沿的高巖導師為我們量身定做了這次的紀實攝影工作坊,這幾年省攝協(xié)利用各種機會創(chuàng)造不同平臺,提升浙江省的攝影水平并致力培養(yǎng)一批優(yōu)秀攝影人才,這次的紀實攝影大展和工作坊又是一個新平臺的開啟,我做為其中參與的一員而感到榮幸,這也是我一直渴望的學習提升機會,感謝省攝協(xié)感謝這次機會!
在工作坊里我們不僅梳理了藝術與攝影的關系,更是對當代攝影的多元性進行了系統(tǒng)的學習,特別是導師對紀實攝影的發(fā)展過程和當代紀實攝影特點的多維度解析更讓我們看到了紀實攝影發(fā)展的可能性,啟發(fā)我們在對現(xiàn)實的再思考,從中尋找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個性化的攝影語言表達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這些系統(tǒng)的知識有如新鮮的河水撲面而來,我敞開懷抱痛快淋漓擁水入懷,沒有思維的逆流也沒有理念的斷層,這些河水充盈了我心中的那條對知識充滿渴望的河道,和這些知識結合竟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舒服,似乎一切水到渠成,但我知道我心中還有足夠多的搖擺足夠多的困惑。
隨著課程的不斷深入,我收獲的不僅是那些足夠我慢吞細嚼的理論知識,更是在對我們作品地解析中在尋找作品可能的出口的過程中,我收獲到了更大的收獲。在這個過程中,導師通過對作品的理性分析,重新審視和分解作品的內涵和結構,以紀實攝影的語言特征為出發(fā)點,尋找更多的表達可能性,使我們在思考提升作品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出口,甚至在尋找的過程中提煉出作者的個人可能的語言風格。這種尋找是建立在攝影理論的系統(tǒng)把握和當代影像的全方位解讀的基礎上進行的理性分析,這種分析使我們在更高的高度上了解自己了解作品,使我們在創(chuàng)作中拋開表明現(xiàn)象來尋找問題,并在作品中準確地表達自我的立場確立個性化的語言表達方式。所以尋找的過程我認為也就是最好的學習過程,順著解析思路我不斷地分析不斷地歸納總結,在分析作品的實踐中使自己能夠真正提升,特別是在對我的作品的分析中,我有了更深刻地體驗,如果說我的內心的河道也已經(jīng)具備一些簡單的攝影理念的話,那我的河道也就是開始有了河水而已,但我卻不知道河道最終的目的地(大海)在什么方向?而這些分叉的河道哪條能真正通到大海。而在這種既理性又個性地尋找中,使我清晰的明白了大海的方向甚至找到了那條能通到大海的河道,我看見了我自己,我終于有了我的出口。這種學習方式使我深深體會到理論知識的強大,這種理論和實踐真正結合所產(chǎn)生的奇妙變化使我對紀實攝影特別是當代紀實攝影有了全新的理解,不僅對自己的攝影能力有了自信更是對自己以后攝影方向有了清晰認識。
在工作坊學習的幾天里,我們全身心的投入,通過對傳統(tǒng)紀實攝影再次觀看和反思,重新整理和建構我們對當代紀實攝影的認識,相信我們在今后的拍攝中一定會結合自身的特點尋找到紀實攝影更多的可能性,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再次感謝省攝協(xié)搭建了這次的紀實攝影大展平臺!感謝毛小芳老師、沈柯老師的辛苦付出!感謝高巖導師的無私指導!謝謝大家!
張曉武作品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