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佳友在線
對攝影人來說,下雪總是讓人心潮澎湃的。漫天紛飛的大雪,給人一種純凈的感覺,而雪景的攝影作品也往往能直達人的內(nèi)心。不過事實上,雪是一種典型的“好看不好拍”的題材。對于拍照的新手,很容易就會把照片拍成灰蒙蒙的一片。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雪天攝影的技巧,以及冬天如何更好保護相機。
一、 白加黑減勤補償 結合測光定曝光
初學者拍攝雪景最難搞定的問題就是曝光。由于相機的自動測光系統(tǒng)是以常見的18度中性灰作為參考的,在面對大面積純白、高反光、高亮度的雪景時,往往無法得到正常的曝光。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合理的使用相機的曝光補償功能,來還原我們眼見的場景。
對于絕大多數(shù)場景,我們只要把拍攝模式選擇到光圈優(yōu)先(Av)檔、測光模式調(diào)整為中央重點平均測光、再增加一檔曝光補償,就可以通用于絕大多數(shù)的雪景拍攝。
但像上面這種畫面主體處于陰影里、明暗對比明顯、總體偏中性的場景,就需要我們把曝光補償重新歸到“0”。攝影中,最重要的規(guī)則就是隨機應變,在我們拍攝時亦不可刻舟求劍、削足適履,靈活使用學到的技術才是關鍵。
二、 顏色風格看平衡 冷暖色調(diào)自決定
在掌握了最基礎的曝光法則之后,要說對我們照片影響最大的因素,那肯定是整體的色調(diào)和色彩了。通過調(diào)整相機的白平衡設置,可以實現(xiàn)一張照片從“冷”變“暖”,從“暖”變“冷”的效果。
這一點在數(shù)碼相機上變得尤其簡單,只要我們前期使用RAW格式記錄照片,后期的白平衡就可以根據(jù)需要無損調(diào)整。需要冷色調(diào)的照片就把色溫調(diào)高,需要暖色調(diào)的照片就把色溫降低。至于前期拍攝,使用自動白平衡(AWB)或者日光白平衡,還原現(xiàn)場方便后期即可。
三、局部著眼有內(nèi)容 留白一樣劃重點
雪景拍攝的構圖技巧一樣有講究。普通攝影愛好者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畫面中沒有重點,讓觀看者的目光無從落腳,這一點在遇到雪這種極端天氣時,尤其容易出現(xiàn)。
拍照時使用局部特寫 大幅面虛化,可以起到突出主體的作用。晶瑩剔透的冰晶在逆光下會變得純粹,觀看者的目光也會自然的匯集到樹杈的頂端處,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那種清涼。
除了特寫,截取視野中有趣的細節(jié)也是常用的構圖手法。像是上面這張照片,作為主體的姑娘被放置在了黃金分割點的位置,與一旁的木屋形成了一種很好的交流呼應,讓畫面不顯得呆板。
雪天還有一種不可錯過的構圖方式,那就是極簡構圖。雪天攝影在我看來像極了畫畫,白紙一張,任憑發(fā)揮。只要能靜下心來認真觀察,相信你也一定能拍到這樣的畫面。
四、冷暖黑白加色彩 雪天對比真不難
對比是攝影永恒的主題,雪天拍攝先天反差就大,自然也就容易出大片、出好片。
像是最簡單的黑白明暗對比,只要細心觀察,掌握好曝光補償,稍加訓練就都不難實現(xiàn)。
而像是色彩和白雪的對比,更加考驗拍攝者的功力。需要注意的是畫面中的色彩宜少不宜多。否則照片會顯得過于凌亂,雜亂無章。這一點需要我們在前期仔細觀察,不要急于按下手中的快門。
五、收小光圈出星芒 光影之中出大片
冬天太陽的高度較低,日落的時間也會相對較早,非常適合拍攝太陽的星芒。拍攝時盡量使用F11這樣的小光圈,這樣既能出現(xiàn)星芒,同時又不會因為光圈太小受到衍射影響從而降低畫質。F13 1/500 ISO800 1EV 日光白平衡
在拍攝太陽的星芒時,我們需要把太陽放在樹木、房屋的邊緣,讓直射過來的逆光變成一個點光源,隨后再完成對焦、釋放快門即可。
在拍攝這種逆光場景的照片時,最好使用專業(yè)級的廣角鏡頭。這樣畫面中的星芒會比較好看,抗眩光、抗色散的表現(xiàn)也會比較好。我個人常年使用佳能的紅圈EF鏡頭,像是上面這張照片我使用的就是EF16-35mm f/2.8L III USM鏡頭,畫質真的沒得挑。
六、全副武裝防寒套 電池切記貼身放
雪景拍攝,相機的保暖是重中之重。眾所周知,相機的電池系統(tǒng)會受到溫度影響,低溫會直接導致續(xù)航下降。而保障相機正常工作的關鍵,就是保持相機的溫度。
實踐出真知,真正到了室外拍攝,最能解決問題的辦法肯定還是“土辦法”。像上面這種相機的防寒套,如今在網(wǎng)上可以非常方便的買到,實際使用的效果也非常好,無論是室外長曝光還是間隔拍攝,相機都可以輕松應付。此外冬季戶外攝影還有一個小訣竅,在外出時,我們可以把備用電池放到衣服內(nèi)側的口袋里,用體溫給電池保持溫度。這樣有時候看似用光的電池,放在衣服里暖一暖,也許就又能正常使用了。
關于雪景的拍攝,我想說的就是這些,也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幫助。正值寒冬,祝大家都能拍的高興,關注相機的同時也要注意人的保暖,謹防感冒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