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知足,就是今后人們最基本的生存哲學。同時還包括伴隨知足之心而來的“感謝”、“謙虛”、關愛他人的“利他”的思想和行為。
——《活法》
01
知足這種生存模式自然界里就有。
食草動物吃某些植物,食肉動物又吃這食草動物,食肉動物的糞便和尸體返歸土壤,變成肥料滋養(yǎng)植物。從廣義的角度看,貌似弱肉強食的動植物界,實際上處于協(xié)調平衡的生物鏈之中。
與人類不同,動物自己不會去破壞這種自然的循環(huán)。
假如食草動物貪得無厭把植物吃光,生物鏈斷裂,不僅食草動物自己無法生存,生物鏈中的其他生物也將面臨滅絕的危險。因此,它們從本能上懂得節(jié)制,沒有超越自身需求的貪婪。
02
獅子飽腹以后不再捕捉獵物,這是本能,也是造物主賜予的“知足”的生存方式。正因為它們從本能上懂得知足,才能長期維持自然界的和諧與穩(wěn)定。
人類也應該從自然界中學習“節(jié)制”。
人類原本也是自然界的一員,也曾理解自然的法則,自己也處于生物鏈之中。后來,人類從食物鏈的制約中解放出來,單獨擺脫了循環(huán)的法則,同時也失去了與其他生物共同生存的謙虛。
03
在自然界,只有人類才具有高度的“知性”,可以大量生產糧食和工業(yè)品,還能夠不斷開發(fā)新技術,來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
但是,人類因為具備“知性”而逐漸變得傲慢,企圖支配自然的欲望不斷膨脹。同時“知足”這道自我節(jié)制的防線消失。還想要更多、還想更加富裕,這種貪婪之心赤裸裸地凸顯出來,終于威脅到自己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
本文摘自《活法》
每天誦讀六項精進:《活法》P113-114
①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努力鉆研,比誰都刻苦。而且鍥而不舍,持續(xù)不斷,精益求精。有閑工夫發(fā)牢騷,不如前進一步,哪怕只是一寸,努力向上提升; ②謙虛戒驕。“謙受益”是中國的古話,意思是謙虛之心喚來幸福,還能凈化靈魂; ③天天反省。每天檢點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是不是自私自利,有沒有卑怯的舉止,自我反省,有錯即改; ④活著就要感謝。活著就已經是幸福,培育感恩之心,滴水之恩也不忘相報; ⑤積善行、思利他?!胺e善之家,必有余慶”。行善利他,言行之間留意關愛別人。行善積德有好報; ⑥不要有感性的煩惱。不要老是忿忿不平,不要讓憂愁支配自己的情緒,不要煩惱焦躁。為此,要全力以赴、全神貫注投入工作,以免事后懊悔。
我經常將這“六項精進”掛在嘴上,提醒自己實行。雖然字面上平凡之極,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必須一點一滴去實踐,融入每天的生活之中。不是把這些道理當成擺設,關鍵是在日常生活中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