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朝廷內(nèi)憂外患,遼東的滿清虎視眈眈,西北的農(nóng)民軍折騰不休,西南的海盜也甚是猖獗,朝堂黨爭更是一團漿糊。不過誰都知道,軍事威脅才是最大的問題的,要解決遼東防務和平息農(nóng)民軍,辦法有,但都缺一樣東西,那就是錢。崇禎年間朝廷的財政虧空相當大,當兵的發(fā)不出軍餉,當官的領不到俸祿。崇禎在位17年,想的最多的便是如何籌錢。其實崇禎皇帝面前的財路很多,可惜他卻選了最作死的一條路。
朱元璋打下的大明江山,雖說對官員刻薄了點,但對朱家子孫算是相當優(yōu)待了,要錢給錢要地給地,生怕虧待了老朱家的子子孫孫們。明朝的藩王沒有實權,但卻個個富得流油,明末財政的狀況跟宗室的土地兼并不無關系。崇禎皇帝若是聰明點,完全可以找他的叔叔伯伯們要錢。明朝藩王不能離開自己的封地,崇禎完全可以開放這條禁令,讓藩王用錢來買。當然,辦法不止這一條,但只要把心思用在王爺們身上,還怕刮不來油水嗎?
明末最有錢的是藩王,第二有錢的便是各地官僚了。明朝官員的俸祿微薄,養(yǎng)家糊口都成問題,官員們被逼的只能向老百姓伸手,皇帝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皇帝默許了官僚們自然就放開膽子撈錢。如此一來官員個個都富得流油,國家財政卻日益緊張。崇禎也曾想官員們伸過手,但這些官場老油條哪里管姓朱的死活,你朱家江山倒了,官員們的烏紗帽可不見得會丟。崇禎若是狠心一點,搞個議罪銀制度,大明朝的官員哪個屁股是干凈的,一查一個準,想免罪就的交銀子,崇禎的腰包瞬間便能填滿。
官僚和藩王都算是統(tǒng)治階級,其實在下層階級也有相當可觀的財路,那便是東南沿海的海盜們。以鄭芝龍為首的海盜集團長期掌控者明朝的海岸線,海上貿(mào)易都被鄭芝龍給控制了,這可是座金山啊。鄭芝龍是明朝漢人,自然不想一輩子當海盜,如若朝廷能詔安,鄭芝龍必定屁顛屁顛地向明朝投誠,籠絡住鄭芝龍這條肥魚,還怕搞不來錢,光老鄭的家產(chǎn)就夠遼東好幾年的軍費了,再加上海上貿(mào)易的利潤,明朝壓根不懼多線作戰(zhàn)。
崇禎皇帝的財路還有很多,小編只是列舉了三條。但歷史上以上三條崇禎那條都沒選,他把籌錢之手伸向了最無辜最貧窮的底層百姓,精簡官員、增加賦稅,農(nóng)民起義鬧得這么兇,不就是老百姓沒法活了嗎,崇禎盡然還加稅,這不是火上澆油嘛。精簡官員更是昏招,上層官僚動不了,只能裁撤底層的小吏,要知道山高皇帝遠,皇帝的政策可都是靠這些刀筆小吏還實行的,他們可是最重要的一道維穩(wěn)防線,動他們不是自掘墳墓嘛,結(jié)果這次精兵簡政把本是驛卒的闖王李自成給裁了,沒處謀生的李自成只好投身造反事業(y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