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繼富養(yǎng)孩子的浪潮過后,又有了不同的聲音:得讓孩子吃苦。
然而在豆媽看來,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很苦,不是說父母在物質(zhì)上的苛待,現(xiàn)在很少有孩子吃不飽穿不暖了。這個苦是父母給予孩子的心靈上的苦。
多少父母覺得,讓孩子餓不著冷不到,提供好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就是已經(jīng)盡到自己的義務,是偉大的父母。孩子要是哭哭咧咧,就會拿出那一套說辭:“要是把你扔到我們那個時候,看你還哭不哭的出來?!?/p>
2
讓我記得很清楚的一件事,是大學室友貝貝講的。
她父親是那種很典型的中國式大家長,專制獨裁,決定一件事就不允許妻子和孩子發(fā)出反駁的聲音。
貝貝爸對女兒的教育尤為上心,像很貴的學習工具,只要貝貝開口,絕對不說二話就買了。
物質(zhì)上很豐富,爸媽沒有讓她饑過冷過,甚至很多同學知道她的家境,提起她都是一種羨慕的口吻。
但是沒有人知道,在家她完全體會不到作為一個孩子、一個女兒應受到的寵愛。
因為一次放學回家晚了,她爸爸就語氣惡劣道:“回來這么晚,上哪去了?”
貝貝不滿父親說話的語氣,沒有吭聲。沒想到他爸爸就急了,說:“這是你對待我的態(tài)度?養(yǎng)你這么大,什么不是最好的,就換來你這樣的態(tài)度?看來還是讓你多吃點苦,你才懂得孝順!”
于是大夏天的,父親讓她騎著家里工人用的三輪車,騎十里地到縣城的菜場上擺攤賣牛奶,沒賣完不準回來。
貝貝說,從小到大這樣的事情很多,一旦忤逆了父親,就會遭受各種各樣的折騰和難堪。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走上社會年齡一大把了,回想起在家里的經(jīng)歷,還是會忍不住哭,不想回家,看到父親就有陰影。
沒有得到過父母愛心的孩子,她的內(nèi)心會一直荒蕪,她覺得自己的家不是自己家,一個沒有家的孩子,這一生都不會有安全感。
3
再說說我朋友班上有一個孩子。
剛開學,一位媽媽領(lǐng)著孩子去報名,只是小男孩臉上一直在淌淚。
在場有很多報名的家長和小朋友,當著這么多人的面,小男孩仍舊在被媽媽訓斥。
“成天就找到玩,連暑假作業(yè)都沒做完,你是笨蛋嗎?為了你接你上學放學,我不管風吹日曬,一點汗都沒讓你出過。結(jié)果你呢?你自己說對不對起的我?”
小男孩哭的打嗝,不敢回嘴。
旁邊的幾個小孩一直盯著這邊,小男孩局促的扭了扭,上前去拉媽媽的手,但是媽媽把他推開了。
從進門到報名完成,小男孩媽媽始終在說自己的孩子,一點也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跟她提這個,她可能還會覺得好笑吧。
最后媽媽交完報名的錢情緒更激動了,“要是沒有我,你能上學?能穿這么好的衣服?你自己想想你這個笨蛋!”
說完氣沖沖的走出教室,小男孩淚流得更兇了,追著媽媽跑出教室。
教室里的家長面面相覷。
她一直在強調(diào)自己從未讓孩子吃苦,可是對一個小孩來說,被母親當眾辱罵,還被丟在教室里面對將來的同學和老師,這到底算不算得上是苦?
3
人是感情動物,父母在對孩子做這些的時候肯定也是意識到了的,但是為什么沒有停下折磨自己的孩子,或許那一刻這些父母心里想的是:“就該讓你嘗嘗不聽話的苦頭!這樣以后才能省心?!?/p>
或者是存著想讓孩子做難的心思。把大人在社會上受的苦頭讓孩子也嘗了一遍。
這些是真苦,比沒有玩具玩和沒有新衣服穿都讓孩子更加難以忍受。
“苦難就是苦難,本身并沒有任何意義,對于痛苦的思考才是有意義的,才會使人真正的成長。”
想讓孩子成長為何要選這最殘忍最沒有意義的一種?
要知道,他可以在和爸爸媽媽還有寵物一起晚飯散步的過程中產(chǎn)生思考,可以在鄉(xiāng)下看著爺爺收割麥草產(chǎn)生思考,還可以在課堂上因為老師表揚了同學產(chǎn)生思考......
這每一種思考都足以抵得上你讓他受的這種會留在心里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