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畢老師說(ID: BiLaoShiShuo)
前幾天,有讀者朋友跟畢老師反映了這么一件事。
他們部門的主管辭職了,老板想著就在原部門提拔人當新主管。
按理說,他是最早進這個部門的,也是公司的老員工,最該提拔的就是他。
可老板最終定下的,卻是前年才招進來的一個高材生。
他自認沒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但就是不懂為什么會被忽視,心里很不舒服。
畢老師認為,職場中的晉升并沒有那么簡單。
不是你做得久、做得多,就一定會被提拔的。
這里簡單總結了4種領導最不會提拔的員工,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參考。
等著派任務的員工
現(xiàn)在,大家不妨判斷自己屬于哪一種員工:
等待型:等著事情做,只要領導不安排新任務,就無事可做。
催促型:手上堆著很多事情,一直沒做完,也一直被催促。
主動型:主動爭取工作,哪怕任務有難度,也愿意挑戰(zhàn)。
老實說,職場中的大部分人,都屬于“等待型”——
讓我做,我就做,不然當不知。
一個搞創(chuàng)業(yè)的朋友這樣跟我吐槽。
他看到下屬無所事事,甚至玩手機游戲,就問他們的工作做得怎樣。
那個員工十分坦然地說:
“要做的都做完了,我沒事了?!?/strong>
朋友坦言,他當時很想發(fā)脾氣,直接痛罵那個下屬:
“既然沒事干了,那你也可以走人了?!?/strong>
在職場中,這種無所事事的人真的不少。
他們倒不是什么都沒做,只是已經(jīng)完成了上級派給他們的任務,手頭上又沒有其他事情,所以就閑下來了。
去要任務吧,不甘心,覺得自己好不容易閑下來了,要好好歇歇。
閑著沒事兒吧,也覺得不妥當,畢竟其他人都在埋頭苦干,只有自己在偷懶。
等著派任務的員工,表面上看是沒有事業(yè)心,實則是沒有認識好、規(guī)劃好自己的工作。
老板最需要的,是把工作當做事業(yè)來做的員工。
能想老板之所想,急老板之所急,把所有工作都做到位,讓老板沒有后顧之憂。
以最大的熱誠和斗志去完成工作,不敷衍,不應付,主動爭取,完美完成。
不管在什么地方,主動的人才有發(fā)光發(fā)熱的機會。
經(jīng)常發(fā)牢騷的員工
上一季度結束時,老板直接取消了我們的季度獎金。
原因是,有人吐槽不公平。
這主要是由市場部和營銷部鬧出的矛盾。
市場部主要負責業(yè)務,天天早出晚歸,鞋子都磨壞了幾雙,主管就給大家多爭取了10%的獎金。
這下,營銷部就不滿意了,認為市場部的業(yè)績離不開他們的策劃和營銷,所以獎金也得一起分。
十分偶然的機會,老板聽到了營銷部幾個老員工暗諷隔壁部門的悄悄話。
老板認為這種風氣十分不好,干脆不發(fā)獎金了,下個季度從零開始。
經(jīng)常發(fā)牢騷的員工,不僅影響了自己的工作態(tài)度,甚至破壞了公司的工作氛圍。
在我們身邊,總有這樣的人:
整天抱怨這,抱怨那,一有空就犯病。
總是在找茬,沒有什么能讓他們順心。
這樣的人,領導會喜歡嗎?
不會。
一來,領導認為他們影響了其他員工的工作情緒,甚至成了公司負能量的傳播者和制造者。
二來,很多抱怨其實就是無病呻吟,不利于個人工作,也不利于公司發(fā)展。
有句話說得好:言多必失。
如果你對同事有意見,就要分析到底是誰的問題,實在無法解決就當面溝通,好過背后說人壞話。
如果你對公司有意見,可以單獨向領導反饋,說出你的意見與建議,領導說不定會認真考慮。
話不投機半句多,逢人只說三分話,這是職場的生存之道。
總打小報告的員工
混跡職場多年,大家都有相當討厭的職場角色:
熱衷挑人毛病,動不動就打小報告的人。
今天某某遲到了,他刻意跑到某某的主管面前說:
怎么不見某某啊,他還沒過來嗎?
明天某某的方案交遲了,他就當著領導面說:
之前很佩服某某的高效率,這次還沒做出來,想必花了很大功夫來做。
綿里藏針,背后捅刀,最得人嫌。
為什么總有人喜歡打小報告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自以為是老板安在辦公室里的“監(jiān)視器”。
老板看不到辦公室里發(fā)生的事,他就一一收集、匯報,自以為很能干。
其他同事的弱點、缺點、錯處,他也要報告給老板,讓老板知道下屬的不稱職。
對于自己卻無限寬容,習慣給自己找借口,要不然干脆看不到自己的錯。
這樣的人自以為討得領導歡心,可領導只會覺得:
你這人怎么回事兒,心思都不放在工作上!
總打小報告的人,心眼太多,不堪重用。
之前聽說一個小企業(yè)的老板是這么做的,他鼓勵員工私底下提意見,有什么都可以提出來。
只是當這些人“挾功”提加薪時,卻不予理會。
有人問他原因,他說:“鼓勵舉報,但絕不重用?!?/p>
陽奉陰違的人可以背叛一起奮斗、工作的小伙伴,自然可以背叛領導,甚至背叛公司。
換做是你,你是喜歡守口如瓶的,還是四處打小報告、自以為是的人呢?
只有忠心耿耿、工作踏實、絕不招搖的人,才能得到領導的信任與重視。
擅長鉆空子的員工
職場中有這么一些聰明人,擅長鉆空子,給自己謀利。
最典型的,莫過于“搶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