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善最樂,此語實不盡然。至樂無樂。為善之樂,樂在一時;無樂之樂,樂在一世。為善之樂,執(zhí)著形式,以為善而得樂,得之實乃表面之樂。而人之一生,若想得真樂,就不要去追尋快樂,而要去避免痛苦。
至樂無樂,沒有歡喜也沒有傷悲。與人和諧的,叫做人樂;與天和諧的,叫做天樂;知道天樂的人,天不會禍害他,人不會非議他,鬼不會責怪他,萬物不會牽累他。就像至仁無親,有親則有所偏愛,難免私心雜念;無親則無所偏愛,才能大公無私。仁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他人,仁愛的最大境界是愛天下。
世俗之樂,皆舉世群起去追趕時髦,蜂擁向前若被鞭之羊,洋洋自得而不知所求,皆自以為樂,豈能得真樂乎?
我們所拼命追求來的東西,都是多余。多余的東西,豈能讓人心充實而快樂呢?我們所熱衷向往的東西,都是虛榮。虛榮的東西,有如過眼云煙,豈能讓人長久的心安?
世俗之樂,又無非名利二字。
想那求名之輩,謹言慎行,唯恐言不合忠信,行不合禮義,拘于一世毀譽,博于萬世名耀。為名所累,天性盡喪,真我無存??v然死后流芳百世,豈足以潤枯骨乎?
逐利之徒,起早貪黑,夜以繼日,苦身疾作,憂心累形,廣積錢財,不能盡用,不及享受人生,須臾煙消云散。正所謂參破名利關(guān),得了也好,失了也好;打透生死關(guān),生來也罷,死來也罷。
人生就是當下活著的滋味,不要千般思量,萬般謀劃。不要執(zhí)著于別人的說教,不要執(zhí)著于自己所謂的煩惱和痛苦——這樣心中自會一片空明,就會有真實的人生,灑脫的人生。
其實心靈的許多病態(tài)與不幸,大都基于眷戀一個東西,而這個東西又是變化無常的,絕不是我們所能確定享有的。所謂的成敗,所謂的苦都不過是心中的假象,是人們心中的執(zhí)著。放下他們,就一切空明了。
那到底應該怎么做呢?就用莊子的智慧來結(jié)束此文吧:既不厭惡此生,也不追求來世;生則盡人事,死則得安心;禍來不避,處之泰然;福來不喜,安之若素;賤而不卑,窮而不怨;貴而不傲,富而不貪;因緣而合,隨遇而安。擺脫是非心,掙脫名利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