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太平洋一次激烈的戰(zhàn)斗中,一位戰(zhàn)士的喉嚨被彈片擊傷,生命瀕危。為了搶救他,主治醫(yī)師給他輸了七次血。在搶救過程中,他問醫(yī)生:“我還能活下去嗎?”醫(yī)生回答:“沒問題?!彼謫柕溃骸拔疫€能講話嗎?”回答是肯定的。最后,他又說道:“那我還擔心什么呢?”
只要能活下來,能開口講話,就不害怕了!這是多么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生活中不順心事十有八九,如果我們對每件事都擔心不已,便不會有開心的時候。所以,要想開心快樂地過日子,對一些不愉快的事要能放下,就讓它隨風而逝吧!
為了積極生活,一定要學習忘懷之道。忘懷之道,可以使我們真正放下心中的煩惱和不平衡的情緒,讓我們在失意之余,放松一下,恢復體力。腦子的作用,不只是幫助我們記憶,更是幫助我們忘懷。要排解多愁善感的情緒,不要讓自己被種種紛擾所困,而要讓愉快的心情時時陪伴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積極生活、工作。
樂于忘懷是一種心理平衡。俗語說得好:“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崩鲜悄钅畈煌鼊e人的壞處,實際上是自己吃虧,搞得自己狼狽不堪。樂于忘懷是成功人士的一大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地前進。
從心理學角度看,無論你惦記的是快樂還是悲愁憎恨,長期生活在過去的記憶里,就會與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會嚴重威脅心理和心智的健康發(fā)展。
忘懷,是忙碌時的樹蔭。它讓我們在燥熱疲倦時有機會休息,放松一下。然而,怎樣才能做到忘懷呢?只有一個方法——放下。
哲學家康德是一位會放下的人,當有一天發(fā)現(xiàn)他最信任的仆人蘭佩,一直在有計劃地偷盜他的財物時,便把他辭退了。但康德又很想念他,于是,他在日記上寫下悲傷的一行文字:“記住要忘掉蘭佩?!?/p>
真正說來,一個人并不能那么容易忘掉傷心的往事。不過,我們必須懂得如何使自己不陷于悲不自勝的情緒,必須提防自己再度陷入憤恨、恐懼和憂愁中。這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扭頭去專心工作,計劃未來,或者去運動、旅行。
學習忘懷之道,放下過往,日子久了,激動情緒就會越來越少,心靈和精神的活力就會得以再生,就會恢復原有的喜悅和自在。
有時候,我們的悲傷和內疚是因為自己做錯事引起的,這時可以進行補救。例如用誠懇的道歉,或者用其他方法補救,使自己身心保持平和。
其實,生活中的擔心、憂慮多數(shù)并不需要,許多事情都進行得很順利,只有極小部分會出現(xiàn)點麻煩,如果我們想要快樂,只需集中注意力在那絕大部分的好事上,不去太在意那微不足道的部分就可以了。如果我們非要煩惱、抱怨,來使自己難過,那當然也很容易,只要集中注意力在那一小部分不滿意地方就是了。有首詩是這樣寫的:“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p>
一個人如果學會了忘懷之道,就會忘記憂愁,取而代之的將會是燦爛陽光、勃勃生機。
其實,生活中的擔心、憂慮往往是多余的,許多事情都很好,只有極小部分會出現(xiàn)點麻煩,如果我們想要快樂,只需集中注意力在那絕大部分的好事上,不去太在意那微不足道的部分就可以了。如果我們非要煩惱、抱怨,來使自己難過,那當然也很容易,只要集中注意力在那一小部分不滿意之處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