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 20%~30%。它是指 Trietz 韌帶以遠的腸道出血,包括小腸出血和結直腸出血。
藥物治療是下消化道出血治療的重要治療手段。對于出血病變部位不明或病變彌漫,不適用內鏡治療、手術治療或血管造影栓塞治療和治療無效者可考慮采用藥物治療。小腸出血是指經過常規(guī)內鏡(包括胃鏡與結腸鏡)檢查不能明確病因的持續(xù)或反復發(fā)作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顯性出血及隱性出血。其中顯性出血以黑便、便血為主要癥狀;隱性出血表現為反復發(fā)作的缺鐵性貧血和糞便隱血試驗陽性。
小腸出血的常見原因,年齡小于 40 歲者,主要有炎癥性腸?。肆_恩?。?、腫瘤、Meckel 憩室、Dieulafoy 病以及息肉綜合征等;大于 40 歲者,主要有血管畸形、Dieulafoy 病、非甾體類抗炎藥相關性潰瘍、應激性潰瘍、腫瘤、小腸憩室以及缺血性腸病等。結直腸出血是消化科常見的臨床危重癥之一。典型臨床表現為突然發(fā)作的便血,即暗紅色或鮮紅色血液通過直腸排出,出血量較大時可伴有頭暈、黑蒙、面色蒼白、心率加快、血壓下降等周圍循環(huán)衰竭征象。結直腸出血常見原因有結腸腫瘤、缺血性結腸炎、結腸憩室病、急性感染性腸炎、結腸潰瘍性病變、結腸病變外科或內鏡治療術后出血等。
近年來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藥物也逐漸成為結直腸出血的重要病因。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