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簡單了解一下王冬齡,男,生于1945年,當代書法家,中國美術(shù)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光看這些頭銜,讓人覺得王冬齡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書法家,然而,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若大的一個書法家竟然說出了一句讓常人至今都無法理解的話,王冬齡說:“亂書是書法藝術(shù)形式的升級”。
王冬齡“亂書”
亂書?什么叫亂書,估計也只有在現(xiàn)在才聽說過,幾千年的書法史上,只記錄了“篆書、隸書、行書、草書、楷書”這五種書體,而“亂書”應該是王冬齡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詞語,人們只知道草書看起來很“亂”,但亂得有章法,卻不知道,竟然還有比草書更亂的書法,當你看了王冬齡的書法之后,就知道什么叫“亂書”了啊。
王冬齡“亂書”
之前有人說,王冬齡的“亂書”是狂草的一種演變,對于這樣的理解,任何一個稍微正常的人都會感到無語,哭笑不得。好好看清楚王冬齡的“亂書”是什么樣子吧,再來說狂草,難不成,王冬齡姓“王”,就也要認為他和“書圣”王羲之有親戚關(guān)系嗎?對吧。
王冬齡“亂書”
王冬齡的“亂書”看起來就像螞蟻聚沙成塔一樣,完全不注重字的點畫搭配、排列、組合的關(guān)系,書法三大要素中的“結(jié)體”完全喪失,而且不論是單看一個字,還是看整體,都根本就看不到什么叫“美”,連寫的是什么都看不清楚,過后估計他自己都忘了自己寫的是什么字了。
王冬齡“亂書”
寫字是技術(shù),書法是藝術(shù),這是小學生都可以理解的一句話,把漢字寫清楚,寫得規(guī)范,讓人認識,也就是要讓其他人知道寫的是什么意思,在這個層面上寫字是一種技術(shù);而書法,在把字寫清楚、規(guī)范的基礎上還要寫得美,讓人能夠欣賞,到了這一層次漢字的書寫就成了“書法”了。
張旭狂草
我們還要知道,書法的整體美大于局部美,局部是為整體服務的,有時候單看一個局部,沒有什么新奇,但從整體上看就非常動人,這是書法追求的目標,一個字要美,它的點畫之間就要互相呼應,顧盼有情;一幅字要美,它的每個字之間也要互相呼應,前后一貫。
然而,王冬齡的“亂書”你看得懂嗎?一百個字里面可以看懂一個字,那是不錯了啊,既然連最基本的把字寫清楚,讓人認識都達不到要求,那怎么能說“亂書是狂草的一種演變呢?”沒有把字寫到書法的標準要求,又怎能說“亂書是書法藝術(shù)形式的升級呢?”
張旭狂草
“亂書”根本就不叫書法,狂草雖“亂”,但亂得有章法,字里行間都符合線條組合之美的規(guī)律,這規(guī)律可以總結(jié)為三點:一是點畫線條之間要互相呼應,這樣的字才是一個有生命的整體;二是點畫線條的長短、粗細與組合的疏密、斜正要形成對比,這樣整個字才會參差有致;三是字的總體形態(tài)要重心平穩(wěn),這樣讓人看了才會有愉悅之感。
張旭狂草
所以說,如果王冬齡的“亂書”也叫書法的話,那么人人都是書法家了。至于王冬齡為什么要這么書寫,創(chuàng)造他自己所認為的“亂書”,原因很明顯,他是想打破書法的傳統(tǒng),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或者說是書法新風格的開宗立派之人,成為任何書法家都夢寐以求的“書法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