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醫(yī)案/醫(yī)話/學中醫(yī)學臨床的參考文章
中醫(yī)癭病以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為臨床特征,可隨吞咽動作而上下移動。
初作可如櫻桃或指頭大小,一般生長緩慢。
病早期出現(xiàn)眼突者,證屬肝火痰氣凝結,應治以化痰散結,清肝明目。
后期出現(xiàn)眼突者,為脈絡澀滯,瘀血內阻所致,應治以活血散瘀,益氣養(yǎng)陰。
1 上海中醫(yī)研究所研究員夏少農(nóng)驗方:
甲狀腺腺瘤及囊腫方
【組成】白芍15克,玄參9克,夏枯草30克,海浮石30克,制香附12克,白芥子12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2次分服。
【功效】養(yǎng)陰疏氣化痰。
【主治】甲狀腺腺瘤及囊腫。
【加減】本方加僵蠶12克、澤瀉15克、七葉一枝花20克,則療效更好。
2 成都中醫(yī)學院文琢之教授驗方:
消核浸膏片
【組成】玄參、牡蠣粉、山慈姑、夏枯草、漏蘆根、郁金白花蛇舌草、木香、半枝蓮、淡昆布、淡海藻、浙貝、陳皮、臺烏、白芥子、丹參(原方無劑量)。
【用法】湯劑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或制成片劑。
【功效】行氣活血,軟堅散結,清熱解毒,豁痰開竅。
【主治】甲狀腺瘤及男性乳腺增生癥、乳腺小葉增生癥、淋巴結核。
3 上海中醫(yī)研究所夏少農(nóng)研究員驗方:
甲亢一號
【組成】黃芪30克,黨參20克,鱉甲15克,龜板12克,首烏12克,生地12克,白芍12克,淮山藥12克,夏枯草30克,制香附12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功效】益氣養(yǎng)陰,化痰疏氣軟堅。
【主治】甲亢伴甲狀腺腫大。癥見頸部腫塊,消谷善饑,口干煩熱,心悸震顫,形體消瘦等。
4 中國中醫(yī)研究院郭士魁教授驗方:
治癭方
【組成】銀柴胡13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夏枯草12克,陳皮12克,川貝10克,當歸12克,半夏10克,生龍骨30克,生牡蠣30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功效】化痰解郁,軟堅散結。
【主治】癭病屬痰氣郁結者,癥見頸部腫大,胸悶腹脹,惡心嘔吐,大便溏薄,苔膩脈弦滑者。
5 湖北中醫(yī)學院名老中醫(yī)張夢儂驗方:
消瘦湯
【組成】牡蠣粉24克,夏枯草60克,蒲公英、地丁各30克,昆布、天葵子、海藻各15克,黃藥子、炒橘核、浙貝母、銀柴胡、野菊花、甘草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劑。
【功效】清熱化痰,軟堅散結。
【主治】癭瘤,癥見頸前一側或兩側腫大、心慌煩熱,汗多口渴,消谷善饑,甚則眼球作脹,外觀明顯突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