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而思
duersi
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茍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聞見不立無時不文無人不文無一樣創(chuàng)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詩何必古文何必先秦降而為六朝變而為近體又變而為傳奇變而為院本為雜劇為西廂曲為《水滸傳》為今之舉子業(yè)大賢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時勢先后論也
原2015年南京師范大學文學批評與寫作真題
1.為選文加上標點(40分)
2.解釋加點的詞語(30分)
體格 文字 近體 傳奇 院本 舉子業(yè)
3.根據(jù)“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茍童心常存則道理不行聞見不立無時不文無人不文無一樣創(chuàng)制體格文字而非文者”談談你自己的看法,結合文學史上的例子,寫一篇1500—2000字的議論文
小編解題:
因為天下的好文章,沒有不是發(fā)自童心的。如果童心常在,那些所謂的聞見、道理就會失去立腳之地,那么,任何時代,任何人,任何體裁都可以寫出極好的作品來。詩歌,何必一定推崇《文選》;散文,何必非得看重先秦。古詩演變成六朝詩外,近體格體,古文也發(fā)展為唐朝傳奇,金代院本,元人雜劇,《西廂記》,《水滸傳》,還有當今應科舉的八股文,凡是講求圣人之道者都是古今杰出的文章,絕不能以時代先后為標準,厚古薄今。
1.“童心”是李贄評價作品的標準。
2.“童心說”體現(xiàn)了李贄的文學發(fā)展觀,作品應該隨時代的要求發(fā)展而變化
3、作品必須顯示出每個時代的新樣式,新體裁,新作品觀
4.對于那些崇古尊今,泥古不化的復古主義者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