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很多老師都會和我講,學生越來越懶了。
對,我也發(fā)現現在的學生越來越懶了,這不是單個老師的問題,而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
那么,給學生治懶,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我們說,這件事很復雜。方法一定是有的,但一兩句話其實很難說清楚。而且,一般的老師斗膽去說了,也一定會有很多老師跳出來指責你,說你說得不到位。但其實,到不到位,各家有各家的法,個人有個人的角度,這需要看圍觀的人自個兒怎么想,有什么樣的需要。
我呢,今天就在這里講一點兒老生常談的內容。不過,雖然是老生常談,但也不一定所有老師都清楚。你如果正在圍觀,不妨對照著看一看,說不定正符合你的需要,給你能有啟發(fā)也說不定呢?反正免費看的,你又沒什么損失!
也請專家朋友們,別顧著噴,歡迎在留言區(qū)補充一些你的觀點。大家在交流中進步。
有些學生懶,是因為目標不明確。那么,老師可以給學生訂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并提出可操作性強,學生不容易摸魚的要求。通俗點講,就是布置下去他們不容易打折扣,而你呢?查起來也方便的任務。
千萬不要是那種布置起來很爽,但是查起來很麻煩,到最后罰起來更麻煩的作業(yè)。因為,弄復雜了,最后就不是折磨學生,而是折磨你自己了。
簡單的要求有了,接下來就是執(zhí)行,除非情況特殊、情有可原,否則對學生的要求絕不輕易變更,要持之以恒。
心理學上講,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21天。那么,就先給學生定個21天的小目標。
21天過后再看療效。過了,減量,不夠,則增量。中間盡量不論得失。
因為注重一時的得失,容易讓老師患得患失,反而不利于要求的執(zhí)行。階段性看問題,才能取得大的突破。
發(fā)現學生有不良習慣的苗頭了,則馬上提醒、矯正,絕對不聽之任之。任何東西,成規(guī)模了,都難處理;但是在苗頭的時候,一掐就解決了。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老師和我講他的問題,但其實我也解決不了的原因。因為,有經驗的老師,一定是預防型的。他做的工作大部分不是處理問題,而是預防問題,在他的班里,他根本不會容許問題發(fā)生到那么嚴重的程度。
這和扁鵲治病是一個道理:
“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p>
家校工作提前做,這是你有任何大行動的前提。不要行動你已經開展得轟轟烈烈,但家長卻還蒙在鼓里。
否則,你的行動出大成績了,還好,對家長而言會是驚喜;但如果你的行動有了小紕漏了,那在家長那里就會演變?yōu)榇篌@嚇。所以,把你的行動告訴家長,讓家長理解你,這是最好的責任分攤。
同時,家校溝通時,你也可以告訴家長,要想孩子獲得改變,家長的身體力行很重要,所以,為了孩子不要在作業(yè)上太懶了,就在孩子未完成作業(yè)前,堅決杜絕孩子接觸手機和電視。
學生有階段性成績了,要及時表揚,鞏固。積極的情緒體驗,有助于堅定學生向下一個目標沖刺的決心。
人啦,有時就是要靠哄哄騙騙,他才能發(fā)揮自己最大的潛力。
哦對了,以上內容,對年紀越小的孩子效果越好。
因為,越小的孩子越接近于白紙,你要擦掉的壞習慣就少,能寫進去的好習慣就多。所以,一套操作下來,他改變就快。
對于小學高年級,中學里的學生,以上這套東西不說沒用,但是效果肯定差不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要改變他,要先化掉他之前的壞習慣,這里面花的力氣,本身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