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角地黃湯方是臨床常用而且很有療效的方劑。主用于血熱妄行而致的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發(fā)斑、發(fā)疹和外感熱病高熱神昏,熱入營血,及婦女血崩。舌質(zhì)紅或帶芒刺,脈數(shù)或細(xì)數(shù)等癥。
犀角地黃湯方:生地30克,赤芍12~15克(傷陰者用白芍,血瘀發(fā)斑者用赤芍),丹皮12克,犀角粉3克(分2次沖服)。目前犀角已禁用、禁售,可用水牛角20~30克(先煎)。
本方以犀角清心火,解胃熱為主藥;
生地滋陰涼血,壯腎水而制火,為輔藥;
白芍酸寒,和陰血,瀉肝火,斂血止血(或赤芍涼血、解毒、活瘀),為佐藥;
丹皮瀉血中伏火,活血而祛瘀。
四藥相配,清火而又滋陰,止血而又祛瘀。陰滋則火熄,瘀血去則新血生。故能達(dá)清火、涼血、止血、療崩、退疹、消斑、清熱解毒之效,實為探本窮源之法也。
心火獨(dú)盛,吐血熱甚,可加黃芩、黃連。胸部瘀血悶痛,加桃仁、大黃。暴怒傷肝致火熱妄行而吐衄,可加黃芩、柴胡、黑山梔。唾血可加玄參、知母、黃柏。嗽血可加知母、貝母、生藕節(jié)。
我治療熱證吐衄時,常加白茅根30克、生赭石30克(先煎)、生石膏30克(先煎)、生藕節(jié)30克。
治熱證尿血常加小薊30克、茅根炭20克、炒黃柏12克、木通6克。
治熱證便血常加地榆15~20克、槐花炭9~12克。
治血熱發(fā)斑則加青黛10克(市包)、玄參15克、紫草6~9克、生石膏30~40克(先煎)。
我曾用此方加玄參15~20克、生石膏30~40克(先煎)、知母10克、生藕節(jié)30克、瓜蔞30克、白芨10克、杏仁10克、蘇子10克、金沸草10克,用于治療支氣管擴(kuò)張、大葉性肺炎等病表現(xiàn)為熱證咳血的患者,每收佳效。
本方與化斑湯皆可治療血熱妄行、發(fā)斑發(fā)疹之證。但本方以涼血清火滋陰化瘀為主;化斑湯以清氣涼血解毒化斑為主。本方主用于火熱太盛,迫血妄行而出血之證;化斑湯主用于溫?zé)崛胙?,氣血皆熱而發(fā)斑之疾。
本方與化斑湯相合,加黃連、黃芩、梔子、連翹、桔梗、竹葉,加重石膏用量,為清瘟敗毒飲。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救陰,能治療一切火盛大熱的毒疫瘟病,因熱毒熾盛致氣血兩燔、高燒、昏狂、頭痛如劈,煩躁譫語,大渴引飲,或吐血、衄血,或疫疹發(fā)斑,舌質(zhì)紅絳甚或起芒刺,苔黃唇焦,脈象沉數(shù)或浮大數(shù)之證。
本方近代常用于急性白血病、急性黃疸肝萎縮、肝昏迷、尿毒癥、各種敗血癥、疔瘡腫毒等病出現(xiàn)高熱、出血屬于血熱妄行者。化斑湯則常用于猩紅熱、斑疹傷寒、紫癜等急性高熱而見皮下出血,屬于中醫(yī)氣血兩燔證者。清瘟敗毒飲則常用于「乙腦」、「流腦」的治療和預(yù)防。后方自50年代就曾取得良好的療效。近些年,有的單位還做成了注射劑來應(yīng)用。
本方專為治療血熱妄行而設(shè),若氣虛不能攝血、脾虛不能統(tǒng)血而出血者,則不能使用之。所以臨床運(yùn)用時要注意辨證論治,不可死板套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