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好,我們上課。
我們上次課重點講的是“厥陰病篇”的厥證。
厥作為一個癥狀來講,指的是手足厥冷。那么導(dǎo)致手足厥冷的,可以是多種原因,但在《傷寒論》中,它說“凡厥者,陰陽氣不相順接,便為厥”來概括所有厥證的病機。那么所謂陰陽氣不順接,是指的人體的陰精、陽氣,不管是由于什么原因而不能夠營養(yǎng)四肢末梢,這就叫陰陽氣不相順接。或者是陰津陽氣的不足,或者是病理產(chǎn)物的阻滯,或者是氣機的郁遏,使陰精、陰血或者陽氣不能外達于四末,這就叫陰陽氣不順相接,這就是造成手足厥冷的基本病機。
在《傷寒論》中我們學過的厥證,主要有熱厥、寒厥。熱厥是熱邪內(nèi)閉,使陽氣內(nèi)郁而不能外達造成的手足厥冷,它以先熱后厥,見厥而熱不退,厥深者熱亦深,厥微者熱亦微為特點。對熱厥的治療,里熱未成實的,我們用清法,里熱已成實的,我們用下法。清法用白虎湯,下法《傷寒論》沒有提供方子,我們主張用大柴胡湯。
寒厥實際上是少陰病,是少陰真陽衰微,四末失溫,我們可以用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等等,白通湯也是治療寒厥的。血虛寒厥是指的肝血不足,復(fù)受外寒,“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治療用當歸四逆湯,養(yǎng)血通經(jīng)散寒。
水阻胃陽致厥,是胃虛水停中焦,水邪阻遏中陽所造成的厥冷,治療用茯苓甘草湯,溫胃化飲消水。
痰阻胸陽致厥,是有形痰濁阻遏胸中陽氣,使陽氣不能外達,治療用瓜蒂散涌吐痰實。
氣郁作厥,見于少陰病篇,那是少陰陽氣內(nèi)郁而不能外達,治療用四逆散,疏肝解郁,疏達郁陽。
除此之外,我們也提到了臟厥和蛔厥。臟厥證是五臟六腑的真陽相火衰竭,不僅手足厥冷,而且全身皮膚都涼,其人躁無暫安時,出現(xiàn)了一派陽衰陰盛,真陽亡絕,正不勝邪的表現(xiàn),愈后不良。
至于蛔厥,是上熱下寒,蛔蟲中阻,陰陽氣不相順接,它的臨床表現(xiàn)以時煩時止,得食而煩,須臾復(fù)止(為特征)。在煩的時候可能會見到手足厥冷,治療用烏梅丸或者烏梅湯。
這是《傷寒論》中以厥陰篇為主,涉及到少陰病篇,談到的厥證的治療,這些厥證在臨床上都可能見的到,要把這些厥證的證治的內(nèi)容,能夠掌握。
我們說厥陰篇附入了厥利嘔噦(yǔe)這么多內(nèi)容,(其中)厥證我們講完了,下面我們看下利。
請大家打開講義的204 頁,看原文的358 條,“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zhuǎn)氣下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這個趣味的趣同趨,趨勢的趨,其實這就是下利的先兆。我們講義上的提要說,欲作自利的先兆,不如把這個欲作去掉,就是自利的先兆,其實這就是描述要拉肚子之前的一個自我感覺。一感到肚子痛,同時感到肚子咕嚕咕嚕響有氣往下走,那可不得趕快上衛(wèi)生間嗎,就這么簡單的一個條文。虛寒下利也是這樣,其實是濕熱下注的下利也是這樣。肚子一痛,咕嚕咕嚕氣往下走,濕熱下注的下利它也是這樣,就是所有的下利的先兆表現(xiàn),都有氣下趨少腹。這一條簡單了解就可以了。
下面看371 條和373 條,厥陰濕熱下利。“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下利欲飲水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這兩條原文提到了白頭翁湯。其實白頭翁湯的適應(yīng)證,放到了厥陰病篇來討論,注家一般認為,這是一個肝經(jīng)濕熱下迫大腸,那么既然有濕熱下迫大腸,所以它的特點就是里急后重、大便膿血、腹中疼痛、渴欲飲水這4 個癥狀。其中里急后重是典型的濕熱下注的表現(xiàn)。
這個癥狀我們前面已經(jīng)說過幾次?;鹦约保┳⑾缕?,所以有里急。一有便意,他就控制不住,這叫里急。由于它是濕熱下迫大腸,濕為陰邪,重濁粘滯,所以它又下重難通,困難的難,更何況濕邪容易壅遏氣機,氣機不暢也是造成下重的一個原因,為什么后世治濕熱下利,加上木香這些行氣的藥呢,所以濕邪本身重濁粘滯造成了下重。濕邪壅滯氣機,氣機不暢也是下重的原因。“有一分里急就有一分熱,有一分下重就有一分濕”,這是后世醫(yī)家的認識。濕熱腐破血絡(luò),為什么有大便膿血啊,濕熱腐破血絡(luò),所以他有大便膿血。濕熱凝滯氣機,所以他可以有腹中疼痛。
《傷寒論》371 條、373 條都沒有提到腹中疼痛這個癥狀,但實際上濕熱下利都有腹痛,這是濕熱凝滯氣機所造成的。還有個癥狀,就是欲飲水。我在這里為了把它變成4 個字,寫了渴欲飲水,《傷寒論》的原文上是“欲飲水”。這個欲飲水的病機,一個是因為濕熱互結(jié),津液不化,再一個因為有熱,熱盛傷津,所以他有口渴。
這樣的話,三陰都有下利,我們不妨回顧一下,三陰下利它們的特點和區(qū)別。
大便稀溏,自利不渴的屬太陰,你看它大便的性狀是大便稀溏,它伴隨的癥狀是不渴,我們是用大便的性狀和渴與不渴來區(qū)別三陰下利。大便稀溏,自利不渴的屬太陰,治療用理中湯、附子理中湯、四逆湯一類的方子。
下利清谷,自利而渴的,大便的性狀是下利清谷,伴隨的渴和不渴的問題是自利而渴。下利清谷,自利而渴的屬少陰,治療用四逆湯,補命火、補腎陽來暖脾土。
厥陰下利的特點,是里急后重大便膿血,他大便的性狀是膿血便,是里急后重便膿血,渴欲飲水,這個渴欲飲水,和少陰病的自利而渴相比較,這個口渴就會嚴重得多,不象少陰病的口渴,是喜熱飲,不多飲,那畢竟是陽虛,氣化失司,津液不生嘛,津液不化,濕熱下注的下利渴欲飲水,甚至可以喜冷飲,它有熱。
肝經(jīng)濕熱下迫大腸的這個下利,注家之所以強調(diào),這是肝經(jīng)濕熱下迫大腸,是因為這兩條放在了厥陰病篇來討論,實際上這兩條,我們在臨床上所見的它就是個大腸濕熱,不一定涉及到肝。所以當我們臨床上遇到急性細菌性痢疾,或者急慢性的阿米巴性痢疾,有里急后重、大便膿血,你就直接可以用白頭翁湯來清利大腸的濕熱,不一定要和肝經(jīng)來聯(lián)系。這是我們臨床上用白頭翁湯的時候,只要是大腸濕熱,大便膿血,有里急后重的你就可以用,它是急慢性的細菌性痢疾也罷,它是阿米巴性痢疾也罷,它還是潰瘍性結(jié)腸炎也罷,只要有里急后重、大便膿血、腹中疼痛、渴欲飲水這4 個主證,你就可以用它。臨床用的時候可以口服,把湯藥做成煎劑來口服,也可以做成煎劑過濾以后,溫度合適的時候來灌腸。你比方有的人不愿意口服,或者一些特殊的小孩,他硬是拒絕吃藥,那你把他按在那兒灌腸,也是一種方法?;蛘卟∏楸容^重,上面口服,下面灌腸,都有很好的療效。
白頭翁湯是治療濕熱下利的一張名方。它由4 個藥所組成,白頭翁是治療濕熱下利的要藥,重要的要。下面的黃連、黃柏,清熱燥濕,也是治療熱利的重要的藥。秦皮苦寒入肝,有清濕熱、涼血的功效。秦皮略有一點澀性。
我在臨床用這個方子治療濕熱下利的時候,常常要加馬齒莧(xiàn )。這個馬齒莧也罷,還有我以前上課提到的蒲公英也罷,清熱解毒、清熱利濕,它不傷胃。這個馬齒莧我們可以讓病人采了新鮮的,開水焯完了,伴上坐作料當菜吃。治療慢性痢疾,光有馬齒莧一味就有很好的效果。
有外地的一位縣委書記,每年到了夏季,他這個慢性痢疾就復(fù)發(fā),反反復(fù)復(fù)有五六年的歷史。后來他來北京說,你看能不能給我弄個東西,讓我很方便的長期的吃一段,讓那痢疾不要再發(fā)。我說很簡單,到了春天、夏天的時候,你就發(fā)動一些人去給你采馬齒莧,放在背陰通風的地方陰干了,你把它做成粗粉。這個東西很難打成細粉,因為它纖維素比較多。做成粗粉以后,你到了秋天、冬天,從秋天開始吃,就吃這個粉子,一次用上3-5 克,一直吃到第二年夏天看怎么樣。這么吃了半年多以后,痢疾從此不再發(fā)作。這個馬齒莧是一個治療痢疾的很好的藥。我在用白頭翁湯治療痢疾的時候,總要加馬齒莧。藥房的馬齒莧是干的了,我們最少用30 克。如果是急性痢疾的話,可以用到50 克。
我們綜合查了一下,關(guān)于白頭翁湯臨床應(yīng)用的文獻,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什么問題呢,有人用白頭翁湯來治療目赤腫痛。你說目赤腫痛和濕熱下利那差到哪去了?治療眼睛的病,有人用他來治療頸淋巴結(jié)核或者頸淋巴結(jié)炎,有的用它來治療急性乳腺炎,有人用它治療肋軟骨炎,還有人用它治療帶狀皰疹,也有人用它治療肝炎,還有人用它治療泌尿系感染、急性盆腔炎、急性前列腺炎。這是對白頭翁湯臨床的擴大應(yīng)用。
這些證侯沒有一個是里急后重、便膿血的。它是通過什么途徑、什么思路可以用于這些證侯呢?這就是肝經(jīng)或者肝臟的問題。這些部位都是肝經(jīng)所過,肝經(jīng)連目系,肝經(jīng)過頸部,肝經(jīng)布胸肋,肝經(jīng)抵少腹絡(luò)陰器。這些病證,你只要辨證屬于肝經(jīng)濕熱的,都可以用白頭翁湯來治療。這又是抓病機,擴大經(jīng)方應(yīng)用范圍的這個思路的臨床應(yīng)用。
當然治療這些病證的時候,你比方說目赤腫痛,急性結(jié)膜炎,那你要適當?shù)募由弦恍┲委熝劭频膶K?。急性頸淋巴結(jié)炎,你也要適當?shù)募由弦恍┸泩陨⒔Y(jié)的藥,要適當?shù)募訙p。所以這個思路是我們臨床常用的擴大古方臨床使用范圍的一種臨床思路和方法,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下面看374 條,“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氣湯”。這個下利是燥熱下迫所造成的,燥熱阻結(jié)可以有不大便,燥熱下迫可以有下利。就是燥熱內(nèi)盛,逼迫腸液大量的分泌,這就出現(xiàn)了下利。燥熱下迫所造成的。既然是有燥屎,那就用小承氣湯來瀉下,來通便。
我們題庫里有一道題是說,下述哪個方子可以治下利。作為一個K型題,我們列了小承氣湯,有的同學呢就沒有算小承氣湯的,可以治療下利。他說小承氣是通便的,怎么能治療下利呢?實際上小承氣湯治療下利是指的燥熱逼迫腸液下泄的這種下利。譫語是陽明燥熱內(nèi)盛,陽明燥熱循經(jīng)上擾心神,使心主言的功能失常所造成的,這個我們在陽明病篇已經(jīng)講了很多了。也就是小承氣湯的適應(yīng)證,也可以有下利。
關(guān)于濕熱利和熱利我們就談完了。
下面的虛寒利實際上就是少陰陽虛,火不暖土,腐熟無權(quán)的那種下利清谷。這個366 條,你看中間的“身有微熱,下利清谷”,這個下利清谷,就是火不暖土造成的。而這個病人有點陰盛格陽,陰盛戴陽的表現(xiàn)。這一條大家自己看看就可以了。
370 條,“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著,通脈四逆湯主之”。這也是個陰盛格陽證。這個下利顯然也是一個火不暖土的下利。
翻過來372 條,“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溫里宣四逆湯,攻表宜桂枝湯。”這是一個里虛寒的下利,又兼有太陽表證。表證的特點是身疼痛。我們本著虛人傷寒建其中的原則,應(yīng)當先補里,后解表,這是很重要的。這一條一看大家就都明白了。
364 條,“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脹滿”。這實際上是說,里有下利清谷的虛寒證,外又有表證,你不能夠先解表,強調(diào)不能先解表。我們了解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了。
這樣的話,我們發(fā)現(xiàn)下利有熱利,有寒利,有實證的下利,有虛證的下利,是兩極轉(zhuǎn)化?;蚝驘?,或虛或?qū)?,這正符合厥陰的特點。不是兩極轉(zhuǎn)化嗎?
下面我們看辯嘔噦(yǔe)。
原文378 條,“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這里講的是肝寒犯胃、濁陰上逆的證治。這一條也是一個要求背的一級重點條文。這個干嘔是肝寒犯胃,肝胃兩寒,胃氣上逆。這個吐涎沫是肝胃兩寒,飲邪不化,水飲的飲。這個涎沫不是從胃里吐出來的,而是從口腔中自己生的。所以有的人說,他既然干嘔怎么還能吐出涎呢?這個涎沫不是從胃里吐出來的,而是他口腔中大量的分泌清稀的唾液。
有一次,我的一個小學同學,在301 醫(yī)院作完食道癌的手術(shù)之后,他出院了來找我。他就手頭拿了一個喝水的杯子,但是他不是喝水,一會兒就吐唾沫,一會兒就吐唾沫,杯子里有半杯子的唾沫,就是清稀的唾沫不斷的吐。我說,唾液在中醫(yī)里把它叫做神池水,神仙的神,水池子的池。神池水、上池水,上下的上。把它叫做金津,把它叫做玉液,是多么珍貴的東西,你怎么全吐掉,太浪費了,說這是人體的津液所化。當時我這么給他說。他說那怎么辦。我說我告訴你,在古代的傳統(tǒng)的養(yǎng)陰的功夫里頭,有叩齒、攪舌、咽津液,長期練這個吞津的功夫,這是一個養(yǎng)陰的功夫,真是灌溉臟腑,濡潤四肢,清神補腦,面色紅潤。所以想美容,你就練這個功夫。
后來我發(fā)現(xiàn)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一個人在焦慮緊張的時候,他唾液分泌減少。一個人在講課,表演的時候,說兩句話就要端起杯子喝一口水,說兩句話就要端起杯子喝一口水。說明什么問題,說明他沒有放松,身心沒有放松,唾液分泌減少。所以他并不承認他(緊張),說我放松了啊,其實他老是喝水,就說明他唾液分泌減少,只有在情緒緊張的時候,唾液分泌才減少的。所以我常常把唾液分泌的多和少看成是這個人是不是真正做到心身放松的一個客觀指標。
我們有時侯自己不知道,是不是放松,那你就看看你是不是??诟伞?br> 像我們一念菜譜就哈拉子滿口,一講課弄不好就唾沫星子亂飛,那這個老師是放松了。
我給我的同學談完了金津、玉液的好處之后,他說這么珍貴的東西啊,那我別吐出來,回去咽吧。兩天以后他來找我了。他說你說的這個方法不行啊。我說怎么了,他說我咽了一天前后心冰冰涼,前后心就象一個大冰砣子一樣。這時候我恍然大悟,對于我這個同學,食道癌手術(shù)之后的這個同學,他分泌大量的清稀的唾液,這不是金津,不是玉液,不是神池水,不是上池水,而是什么呢?是寒飲不化,是病理產(chǎn)物,是肝胃兩寒,飲邪不化,他才分泌了這樣的(東西)。陽不攝陰,他才分泌了這樣的大量的寒飲。
你看看有時侯你不遇到這種事情,你真以為所有的唾液都是好的。我說既然這樣的話就別咽了。既然這樣的話,我就給你吃藥吧。開什么藥?吳茱萸湯。吃了一個星期,唾液分泌減少,不用再隨身帶這個碗吐唾沫。吃了兩個星期不吐唾沫了。
當然治得了病,救不了命,他這個飲邪不化的證侯雖然緩解了,他畢竟是食道的腫瘤啊,又大概過了半年,我這位小學的同學,因為腫瘤的多處的轉(zhuǎn)移,就大行西去了。
所以我們在臨床上,遇到一個吐涎沫的人,那可以判斷,他是肝胃兩寒、飲邪不化。實際上吐涎沫,可以是少陰腎陽飲邪不化,可以是脾陽虛飲邪不化,可以是肝胃兩寒飲邪不化。就吐清稀的涎沫來說。這在《傷寒論》都有描述。
我們在前面少陰病篇,講到四逆湯的適應(yīng)證的時候,曾經(jīng)提到四逆湯的另外一個適應(yīng)證,可以溫化胸中的寒飲。你怎么知道胸中有寒飲呢。那個病人也可以經(jīng)常吐清稀的唾液,那你怎么知道吐唾液是腎陽虛???從全身癥狀來看。
而我們378 條,這種吐涎沫,你怎么知道是肝胃兩寒呢?也是從其他癥狀來看,特別其中有一個頭痛的癥狀。厥陰肝經(jīng)頭痛,它的疼痛的部位是在顛頂。為什么是顛頂痛?。恳驗槭亲阖赎幐谓?jīng)和督脈交于顛頂。后頭部疼痛的是太陽經(jīng)受邪,前額疼痛的是陽明經(jīng)受邪,偏頭痛的是少陽經(jīng)受邪,其他陰經(jīng)都不到頭。所以太陰病沒有頭痛,少陰病沒有頭痛。在諸多的陰經(jīng)中,足陰經(jīng)中,只有足厥陰肝經(jīng)和督脈交于顛頂,所以當足厥陰肝經(jīng)的寒邪、濁陰邪氣循經(jīng)上擾清竅的時候,可以出現(xiàn)頭痛。頭痛的部位是在顛頂,頭痛的發(fā)作時間常常在深夜。因為這肝寒、陰寒的證侯,常常夜間發(fā)作,血分的證侯常常夜間加重。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我們在座的,有北京宣武中醫(yī)院的同學,宣武中醫(yī)院有一個很有特色的科室,那就是脈管炎科。所謂脈管炎,是動脈血栓形成以后,造成的末端的壞死,這種證侯疼痛。這個病房收了這樣一個病人,夜里其它病人就別想睡覺,夜里痛得他叫,打杜冷丁來止痛。到了白天他倒是睡得呼嚕呼嚕的。為什么夜間重,就是因為病變在血分,病變在陰分。
我們現(xiàn)在談到的吳茱萸湯的適應(yīng)證,它是肝胃兩寒,濁陰邪氣循經(jīng)上擾清竅。自然界陰氣最盛的時候,他最容易發(fā)病,所以夜間疼。
我遇到一個病人,他的床頭放著一個木頭箱子,那個箱子上一大片漆沒有。他的孩子告訴我,這是他爸爸夜里頭痛,拿腦袋撞這個箱子,這一大片漆都給撞得脫落了,那個箱子就給撞了一個坑。頭痛了那么多年,十來年的頭痛。用吳茱萸湯,也就前前后后吃了一個月,他這個頭痛就好了。
所以上述三個癥狀,單有干嘔可以用吳茱萸湯,單有吐涎沫可以用吳茱萸湯,單有顛頂痛、夜間重,可以用吳茱萸湯。見到其中任何一個癥狀,我們就可以用吳茱萸湯來治療。
吳茱萸湯的適應(yīng)證,我們在《傷寒論》里頭遇到過三次,我們不妨回憶一下。第一次是在陽明病篇遇到的,說“食谷欲嘔,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大家還記得吧?那是陽明胃家虛寒,受納無權(quán)。受納無權(quán),他一吃下就想吐,但是他沒有吐出來,如果他要隨口就吐出來的話,那是胃熱了。所以受納無權(quán),食谷欲嘔。
第二次是我們在少陰病篇遇到的,說“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我們在講它的病機的時候,說它是胃家虛寒,胃寒氣逆,劇烈嘔吐造成的人體升降逆亂。升降逆亂以后,就導(dǎo)致了陰陽氣不相順接,而一時的出現(xiàn)了手腳發(fā)涼。在劇烈嘔吐的同時,出現(xiàn)了手腳發(fā)涼。由于劇烈嘔吐,氣機逆亂,所以這個人痛苦難耐,表現(xiàn)了煩躁欲死。
你看那個小孩子,得了急性胃腸炎的時候,在嘔吐的時候,那不是在輾轉(zhuǎn)反側(cè),坐臥不寧嗎?家長拿手拍一拍后背,一方面告訴(他)家長在旁邊,你不要緊張,不要害怕,實際上是對他這種痛苦難耐進行一種安慰。
現(xiàn)在厥陰病篇的378 條,“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這是肝胃兩寒,濁陰上逆,所以說吳茱萸湯的適應(yīng)證,病位主要在肝胃,病性主要是虛寒。
對于寒性的嘔吐,這是肝寒犯胃,也有少陰寒邪犯胃的,那就是377條,“嘔而脈弱”,這個脈弱是正虛。“小便復(fù)利”,這是陽不攝陰,“身有微熱”,如果這個“身有微熱”是陽氣來復(fù)的話,應(yīng)當出現(xiàn)手腳轉(zhuǎn)溫,而現(xiàn)在“身有微熱”反而見到“厥冷”這不是陽氣恢復(fù),而是虛陽外浮,或者是陰盛格陽。因此張仲景說“難治”。那么這個嘔吐,顯然就是少陰寒邪上逆,胃失和降所造成的,治療用四逆湯。肝寒犯胃可以吐,少陰寒邪犯胃可以吐。
下面我們看379 條。“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嘔吐又伴有發(fā)熱的,用小柴胡湯來治療。這一條曾似相識,在什么地方遇到過,在“太陽篇”遇到過。說“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俱,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fù)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大家可能還記得這一條,我背得可能也不是太準確的。見到嘔吐和發(fā)熱,一般公認這是少陽病,膽熱犯胃就出現(xiàn)喜嘔、多嘔、善嘔,而這個發(fā)熱呢是膽腑郁熱。
少陽病的熱型有兩個,邪在經(jīng)的時候,正邪相爭,互有進退,表現(xiàn)是往來寒熱。熱郁膽腑的時候,它就表現(xiàn)的是持續(xù)發(fā)熱。當然膽腑郁熱,膽熱犯胃,用小柴胡湯是正治之法。這一條放到了劂陰病篇。怎么把一個少陽的病證,放到了厥陰病篇呢,所以后世醫(yī)家就認為,這正是厥陰臟邪還腑,陰病出陽的表現(xiàn)。因為在太陰病篇,有這樣的條文,說“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fā)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fā)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也。”大家還記得這一條吧?這是太陰濕濁不化,日久從陽明燥化而外出陽明,我們把它叫做太陰外薄陽明證,也把它叫做太陰病臟邪還腑,陰病出陽。
在少陰病篇,我們曾經(jīng)談到,“少陰病八九日,一身手足盡熱者,以熱在膀胱,必便血也”。這條還記得吧,一個少陰病過了八九天,少陰病不應(yīng)當有一身手足盡熱,結(jié)果他卻出現(xiàn)了一身手足盡熱,因為少陰病要發(fā)熱的話,它是發(fā)熱的同時伴有手足厥冷,那是陰盛格陽啊,現(xiàn)在出現(xiàn)一身手足盡熱,而不是手足厥冷,那就不是陰證,而是陽證。這是少陰外薄太陽,少陰外出太陽,不是太陽經(jīng),而是太陽腑。太陽腑有熱,熱迫血妄行,就可能出現(xiàn)尿血,“便血”就是尿血。
所以少陰病有外出太陽的,太陰病有外出陽明的,難道厥陰病就沒有外出少陽的嗎?所以就把“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看成是厥陰臟邪還腑,陰病出陽,以此來體現(xiàn)三陰三陽之間病證的相互轉(zhuǎn)化。三陰三陽之間,相表里兩經(jīng)之間在發(fā)病和病理上的聯(lián)系。
這是我們從陰陽兩經(jīng)之間關(guān)系的角度,來講379 條。
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379 條。我們說厥陰病,不管哪一個證侯,它都是兩極轉(zhuǎn)化,下利,有寒有熱,有虛有實。嘔吐也應(yīng)當有寒有熱有虛有實。我們剛才講的吳茱萸湯證,是肝寒犯胃,這是寒;講的四逆湯證是少陰寒邪犯胃,也是寒;那么我們現(xiàn)在講379 條,“嘔而發(fā)熱者,小柴胡湯主之”可不可以把它當成肝熱犯胃,胃氣上逆啊。肝有熱,它也發(fā)熱啊,肝熱犯胃它也會嘔吐啊。肝熱犯胃,胃氣上逆,同樣也可以用小柴胡湯啊。
所以“嘔而發(fā)熱者”我們既可以把它當作厥陰臟邪還腑,陰病出陽,也可以把它當作肝熱犯胃,這樣就使厥陰病篇嘔吐的證侯,有寒有熱,有虛有實,體現(xiàn)了厥陰病兩極轉(zhuǎn)化的這種特點。
下面看376 條,“嘔家有癰膿者,不可治嘔,膿盡自愈”。所謂嘔家,就是平素就經(jīng)常有嘔吐病的這個人,“有癰膿者”癰膿就是體內(nèi)有化膿性的病灶,這顯然是毒熱內(nèi)盛所造成的。當它出現(xiàn)吐膿血的時候,提示了癰膿破潰。癰膿破潰的吐膿血實際是機體排膿,給膿毒以出路的一種方式。內(nèi)臟的化膿性的感染性的病灶化膿了,破潰了,通過嘔吐排出體外,這是排膿、排毒的一種方式,這種嘔吐,你不要用和胃降逆止嘔的藥,這就是說不可治嘔,你不要用和胃降逆止嘔的藥來制止他吐膿。“膿盡自愈”把這個癰膿中的膿血吐干凈了,它就不再吐了。這一條是告訴你,有時侯嘔吐是機體排邪的一種表現(xiàn),你不要強行的止吐。就象太陰病、少陰病,當他們自愈的時候,象太陰病,“雖暴煩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此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那個下利,你不要去止下利,那是機體陽氣恢復(fù)以后,排泄體內(nèi)的濕濁邪氣的一種表現(xiàn),是給邪氣以出路的一種表現(xiàn),你不要用止瀉的方法治療。
少陰病也有自利而愈的那個條文,那種自利也是少陰陽氣恢復(fù)以后,排泄體內(nèi)的寒濕邪氣的一種表現(xiàn),那種下利,也不要用止瀉的方法來治療。
關(guān)于厥陰病篇所附的下利的證侯,所附的嘔吐的證侯,我們就都談完了。無論下利也罷,無論嘔吐也罷,都體現(xiàn)了或寒或熱或虛或?qū)嵾@樣兩極轉(zhuǎn)化的特點。而在這里頭非常重點的方證,有白頭翁湯證,有吳茱萸湯證,這都是我們必須掌握的。
厥陰病還剩下一點點內(nèi)容,我們只好留待下次課來上。 今天的課就到這里,謝謝大家。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