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推薦我看一部劇--《長安十二時辰》,說實話我本人拒絕看國產(chǎn)電視劇,因為我覺得演員根本無法演出書中所寫人物的心理活動,所以我自己找來了一本書看,叫《棄長安》。非常好哭的一本書,說安史之亂,大多數(shù)人第一個想起的是“宛轉蛾眉馬前死”,但其實真實的歷史,比那段愛情悲劇復雜得多,也殘酷得多。
1、安祿山早年經(jīng)歷
1.1 生于703年,胡人,父親死得早,母親改嫁,十幾歲時跑到幽州一帶做小生意,順帶也干點偷雞摸狗的勾當。
1.2 被幽州節(jié)度使張守珪看中,入伍當了小軍官,憑借戰(zhàn)功升遷。
1.3 因擅自出戰(zhàn)慘敗,安祿山被押送長安。宰相李林甫主張從輕發(fā)落,安祿山逃過一死,成為李林甫黨羽。
2、唐玄宗的賞識與縱容
2.1 安祿山善于討好唐玄宗,并認楊貴妃為干媽,深受唐玄宗信任。
2.2 唐玄宗最擔心太子篡奪王位,安祿山刻意與太子保持距離,表態(tài)完全效忠于皇帝,獲得進一步信任。
2.3 安祿山平步青云,做到范陽、平盧、河東三鎮(zhèn)節(jié)度使,擁兵二十萬,占唐軍總兵力四成,具備了割據(jù)一方的能力。
3、楊國忠逼迫
3.1 安祿山陰謀策劃,計劃唐玄宗駕崩后起兵。
3.2 李林甫死后,楊國忠繼任首席宰相,與安祿山明爭暗斗,讓安祿山倍感威脅,決定提前起兵。
總結:李林甫的提攜和唐玄宗的寵信,為安祿山坐大創(chuàng)造條件,楊國忠的催逼點燃了導火索。
1、安祿山精心籌劃
1.1 安祿山以范陽為基地,做了精心準備,同時制定了詳細的作戰(zhàn)規(guī)劃,并派出小股部隊實施佯動。
1.2 755年12月16日,安史之亂爆發(fā),叛軍短時間內席卷河北、山東、山西、河南等地。
1.3 唐軍缺少準備,千里潰敗,很快丟失了東都洛陽。
2、唐玄宗三大昏招
2.1 為推卸責任,唐玄宗處死直接領兵作戰(zhàn)的高仙芝和封常清,動搖了軍心。
2.2 起用半身不遂的哥舒翰鎮(zhèn)守潼關,與叛軍對峙。
2.3 聽信楊國忠讒言,逼迫哥舒翰率軍出關,結果全軍覆沒,通關失守。唐玄宗逃離長安。
1、第一步:策動馬嵬驛兵變
1.1 唐玄宗一行到達馬嵬驛時,禁軍已怨氣沖天,他們殺死楊國忠,為太子除掉最大的政敵。
1.2 禁軍將領逼迫唐玄宗賜死楊貴妃,以絕后患。
1.3 普遍認為馬嵬驛兵變的幕后主使者是太子李亨。
2、第二步:另辟地盤
2.1 不追隨唐玄宗入川,而是留下來領導平叛戰(zhàn)爭。
2.2 前往封地甘肅靈武,并登基稱帝,遙尊唐玄宗為太上皇。
2.3 北部戰(zhàn)場的漢軍對項羽側翼形成了嚴重威脅。
3、第三步:鞏固皇權
3.1 平定永王李璘之亂。
3.2 召回朔方軍,加強自身軍事力量。副作用:朔方軍已基本收復河北,撤走后河北再度落入叛軍之手。
1、叛軍攻勢減弱
1.1 平原太守顏真卿在河北、山東組織抵抗,遲滯了叛軍前進的步伐。
1.2 張巡等人死守睢陽,保住了唐朝的經(jīng)濟大動脈。
1.3 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殺死,叛軍內亂叢生。
2、唐肅宗的錯誤戰(zhàn)略
2.1 宰相李泌主張先平定河北,再收復兩京。唐肅宗堅持優(yōu)先兩京的戰(zhàn)略,嚴重拖長了戰(zhàn)爭進程,產(chǎn)生了兩大副作用。
2.2 第一個副作用:向西北少數(shù)民族政權回紇借兵,引狼入室,日后成為唐朝的外患。
2.3 第二個副作用:唐軍與叛軍反復拉鋸,為盡快平叛,不得不拉攏叛軍將領,答應他們只要歸順朝廷,就能割據(jù)一方,由此埋下了藩鎮(zhèn)割據(jù)的禍根。
作者共情能力非常強,文筆絕佳,靠著史書上的只言片語,帶你回到那個動蕩又血腥的年代,上至帝王下至布衣,每一個人都身不由己的在那場戰(zhàn)爭的漩渦中沉浮。我哭得最慘的是顏杲卿顏真卿兄弟的故事,在河北陷落,唐軍一敗再敗的情況下,他們仍死守著平原城,成為亂世中的一點微光,正因為這點微光,才有了后來對河北的收復,但最終個人之力無法逆轉一整個時代,顏氏一族幾乎被屠盡,顏杲卿被殺,而顏真卿寫完《祭侄文稿》后,繼續(xù)抵抗叛軍,至七十幾歲被俘,仍不改顏氏兒郎本色。
還有張巡,他的故事我早就讀過,死守孤城至于食人,然而援軍卻始終沒有來。在作者筆下,那種絕望和豪情更加刻骨銘心,我真想搖著他怒吼,你的君主早已背叛了你,你的同僚也是一群畜生,這樣的國家,不值得你守節(jié)。
可是那年月的士大夫,守得是自己心中之道。磊落與忠誠,比生命更重要。 賺了我的眼淚的還有哥舒翰,太好哭了,他前半生是帝國的戰(zhàn)神,“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出征守潼關的時候,已經(jīng)是個中風的老人了,最終因為君王和宰相的指揮,輸?shù)袅俗铌P鍵的潼關一戰(zhàn)。也想過誓死不降,可是還是跪在了安祿山面前,這一跪,半世榮耀,灰飛煙滅。 跪了,也沒有活成,一代名將,后來被隨隨便便的殺了。 作者的筆下那種宿命感真的太好哭了,哥舒翰的時代過去了,那個威名赫赫的將軍已經(jīng)不在了,只剩下跪地乞生、茍延殘喘的老人。 總之,這本書的文學性很強,很多故事寫得遒勁有力,不管你對歷史感不感興趣,都非常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