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參20g,麥冬12g,五味子5g,生 黃芪30g,生地 12g, 金銀花 20g, 連翹 12g,丹參 12g,郁金 10g,炙甘草 6g
黨參、 麥冬、五味子、生黃芪、生地益氣養(yǎng)陰; 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 丹參、 郁金活血化瘀,炙甘草補心益氣,調(diào)和諸藥。本方中含 《 內(nèi)外傷辨惑論》中之生脈散(人參、麥冬、五味子) ,《 太平惠民 合劑局方》中之黃芪六一湯(黃芪、甘草) 以 及 《 醫(yī)宗金鑒》中之生 脈保元湯(生脈散加黃芪、甘草) , 諸藥合用, 共司益氣養(yǎng)陰、 清熱解毒之功效。
葉天士:“溫 邪上受,首先犯肺,逆?zhèn)餍陌? ” 溫熱毒邪由 鼻咽或衛(wèi)表而入,肺衛(wèi)不宣而見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咽痛咳嗽等癥;熱毒不解,逆?zhèn)餍陌娦貝灐⑿耐? 熱毒犯心,損傷心氣,燒灼心陰而致心氣 虛弱, 心陰不足,心悸氣短,頭暈乏力,脈律不整; 若病久不愈,陰損及陽,而見陰陽兩虛之尿少水腫、心悸喘促等癥。飲食不潔,濕毒之邪由口 而 入,蘊結(jié)腸胃, 表現(xiàn)為發(fā)熱、腹痛、泄瀉、惡心嘔吐、疲倦乏力等癥; 濕毒之邪上犯于心, 表現(xiàn)為心悸氣短, 胸悶心痛, 脈律不整,熱毒損氣傷陰,而見氣陰兩虛之證; 病久不愈亦可有陰陽兩虛的見證, 極少數(shù)還可引 起心陽 暴脫而死亡。
養(yǎng)心湯:黃芪 15~30g,茯苓15~20g,茯神 15~20g,當歸15~20g,白芍10~15g,炙甘草5~10g,法半夏10~15g, 柏子仁10~20g, 酸棗仁10 ~20g,遠志10~20g,人參10~15g,肉 桂5~10g,外感加雙花10~20g、 連翹15~10g,胸悶加合歡 皮 10~20g、 郁金 15~20g,病毒性心肌炎氣虛痰血郁阻型。
益 心湯:金銀花 15g, 蒲公英 30g, 黃芪30g,太子參 25g, 麥門 冬 25g,五味子 15g,丹參25g,紅花 15g,生 地黃 30g,炙甘草 15g。
愈心湯:黃芪15g,太子參 12g, 麥門 冬14g,五味子6g, 女貞子12g, 早蓮草 12g, 佛手12g,丹參 25g, 葛根 15g, 川芍 12g, 急 性發(fā)作期加蘇 梗6g、 瓜蔞 皮 12g、銀花12g、 連翹12g、黃芩10g, 蒲公英15g;緩解恢復(fù)期加云 苓 12g、白 術(shù) 10g、山 茱萸 12g、當歸 6g、枸杞子 15g 。
補心解毒湯:黃芪30g、太子參 30g,麥冬 15g、 五味子10g,銀花 30g、 板藍根 20g,蒲公英 10g、 苦參 15g、丹參 30g、甘草10g. 加減: 初期有表證者加荊芥、大青葉; 痰濕偏盛者加半夏、薤白; 胸悶者加郁金、枳殼; 陽虛者用紅參易太子參; 心動過緩者加附子、細辛。
益氣寧心湯:茵陳、麥冬、五味子各10g, 黃芩、黃芪、 丹參、赤芍、 虎杖、 玄參各 12g,黨參 15g。偏氣虛者加重黨參、黃芪 用量;偏陰 虛者加重麥冬、五味子、玄參用量;熱毒偏盛者加銀花、 連翹 各 10g, 形寒肢冷者加干姜 10g;胸痞欲嘔者加姜半夏 12g;伴心律失常者加桑寄生 12g;失眠多夢善驚者加生龍齒(先煎) 、生棗仁各 12g。
心 肌炎 康復(fù)湯:人參10g 、黃芪10 g、生 地 10g,龍眼肉 10g,連翹20g、大青葉20g、丹參20g、炙甘草10g、 桂枝 10g,崔氏等認為病毒性心肌炎的發(fā)病機理為外感風熱 邪毒,入里內(nèi) 舍于心,心脈痹阻,損傷心之氣陰 或挾痰濁瘀熱,出現(xiàn)心虛邪實,虛實夾雜的證候。
參黃湯:太子參、丹參各20g,黃芪30g, 黃連6g,黃精、酸棗仁、法半夏、 瓜蔞 皮、 連翹各 10g, 苦參15g,甘草4g。
張氏本病急 性期用清熱 解毒, 宜 肺清 心法, 用 解毒清 心飲加減(板藍 根、 大青葉、 銀花、 連翹各 20g, 薄荷、 竹葉、 桔梗、 枇杷葉、牛蒡子、 麥 冬、 柏子 仁 各 15g, 甘草 10g? )。
錢氏根據(jù)病 毒性心 肌炎的 發(fā)病情況 , 對初期治以辛 涼解毒, 調(diào)和營 衛(wèi),藥 選 : 板藍根、 連翹、丹參各 15g,貫眾、柴胡、黃芩、茯苓、 桔梗、 麥冬、五味子、紅參、 生 地 各10 g, 紅 花 、 甘 草 各6 g。
中期治以 益氣養(yǎng)陰,兼以活血化瘀,方擬生 脈散加味: 紅參、五味子、 白 術(shù)、茯苓、 棗仁各 10 g,麥冬、炙甘草、丹參、生 地黃、 黃芪 各 15g,紅 花 6g。
本病恢復(fù)期 或遷延期,治以益氣養(yǎng)陰,活血通絡(luò)法,方用生脈飲合血府逐瘀湯加減:當歸、 丹參各 20g,紅參、 麥門冬、 五味 子、 柴胡、 生 地黃、 桃仁、 枳殼、 赤 芍、 桔 梗、 川芎、 紅 花 各15g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