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易經(jīng)?易是變化,經(jīng)為方法[或說經(jīng)典]。
即闡述變化的經(jīng)書[《易經(jīng)》易之經(jīng)],易經(jīng)是一部嚴謹?shù)恼軐W著作,并能在科學的范圍內(nèi)用作術(shù)數(shù)占卜。只是非常深奧難懂,才會有眾多牽強附會之說?!兑捉?jīng)》是中國文化最古老的典籍。
歷代正統(tǒng)派的學者,用許多不同的文字贊揚它,大致說來,推崇它為“群經(jīng)之首”,致予無上的敬意。相反的,認為僅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書,近于巫祝的誣詞,卑不足道。只是經(jīng)過孔子的傳述《周易》以后,又加上歷代許多學者穿鑿附會,才有了后世的盲從和崇敬。
甚之,近代以來,還有許多類似輕薄的譏刺。無可否認的,《易經(jīng)》原是上古卜筮的學術(shù),但到了商、周之際,經(jīng)過文王的整理和注述,把它由卜筮的范圍,進入[天人之際]的學術(shù)領(lǐng)域,由此《周易》一書,便成為中國人文文化的基礎(chǔ)。
乾天剛建,自強不息。坤地方直,厚德載物。
水積雷響,屯積助長。山下流水,啟蒙德育。
水在天上,需等飲食。天升水落,訟興不爭。
地下藏水,師出有名。水漫于地,密交親比。
風行天上,小畜積雨。天下有澤,和悅慎履。
地天相交,和諧通泰。天地相悖,閉塞成否。
天火同燃,同人團結(jié)?;鹑继焐希笥惺斋@。
地中隱山,謹慎為謙。雷響于地,豫樂自警。
澤中有雷,隨機應(yīng)變。山下有風,蠱惑橫行。
地高于澤,居高臨下。風拂大地,遍觀通達。
火閃雷鳴,噬嗑威刑。山腳火焰,賁飾文美。
高山附地,剝蝕去偽。地下雷鳴,剛陽復(fù)興。
天降暴雷,守道無妄。山中有天,大畜能容。
山下有雷,養(yǎng)志頤情。澤淹風木,大過之征。
習坎為水,守信克險。附離為火,柔順亨通。
澤山相應(yīng),咸感貞吉。雷響風行,識道守恒。
天下藏山,退遁避險。雷震天上,識禮大壯。
火出地上,晉升明德。地壓潛火,明夷避禍。
風熊火里,家人同樂。上火下澤,睽違少和。
水漫山路,蹇滯艱難。雷鳴水降,解除旱象。
高山低澤,損下益上。風激雷蕩,益下?lián)p上。
澤與天上,夬決堅剛。天下微風,陰生姤合。
澤匯于地,萃英聚眾。地平風揚,賢能萌升。
澤中漏水,知困早悟。水盛風木,井收勿幕。
澤中起火,改制舊革?;鹑硷L木,鼎新之物。
震雷壓驚,反思內(nèi)省。艮為山止,知止當止。
風木依山,循序漸進。雷震澤上,歸妹依禮。
雷鳴火電,豐茂光明?;馃酵?,旅途亨通。
巽為風順,大人齊物。兌為澤悅,修德和睦。
風行水面,離析渙散。水溢澤岸,節(jié)制禮數(shù)。
風吹澤面,中孚信誠。雷驚山上,小過無妨。
水火相融,既濟功成?;鹚x錯,未濟大江。
口訣是八字一句,前四字是卦象,即該復(fù)卦是由哪兩個卦組合而成的,后四個字中含有該卦的卦名和最基本的卦義。
對于初學者,這樣就很容易把卦象、卦名、卦義對應(yīng)起來,易學易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