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買衣服只圖省事的直男來說,Zara、優(yōu)衣庫等快時尚品牌比親媽還親。
進(jìn)店就能拿、看上就能買、價格還特便宜,20分鐘解決一個月的穿衣問題,省下的時間還能和兄弟組團(tuán)打兩盤游戲,狠狠戳到直男G點。
但人沒有最懶,只有更懶,去趟Zara還得換衣穿鞋,離開自己的蝸居,多麻煩。
如今興起的一種模式完美解決這個問題,它是快時尚和電商的結(jié)合體,坐在家里1秒鐘就能買完衣服,還比親自去店里買便宜。
單看名字,就能感覺到它全方位碾壓快時尚的氣質(zhì):「Ultrafast Fashion - 超快時尚」。
超快時尚電商代表:ASOS
在超快時尚面前,快時尚之流都是渣渣。論速度,從設(shè)計到上市售賣,Zara平均需要5周時間,而英國零售電商Misguided只需一周時間。
就靠這一招,僅在去年一年,Misguided營收增長率就達(dá)到75%,而Zara已經(jīng)降低到10%,另一個快時尚品牌代表H&M更是跌到4%。
「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這句話在快時尚圈是毫無疑問的真理。
但在康總眼里,這種一味追求速度的時尚,根本就是垃圾。
4500種樣式,件件是垃圾
走進(jìn)Zara等快時尚品牌門店,一不小心就會被各式各樣的衣服晃瞎眼。
同一個樣式,紅橙黃綠青藍(lán)紫排成一排,一周七天換著穿,就當(dāng)是致敬同性戀的彩虹旗。而當(dāng)你下周再次光臨門店時,它們又被換成畫著各種圖案的聯(lián)名T恤衫 。
在超快時尚手中,這種精神更被發(fā)揚光大,ASOS是英國最大時尚電商,每周推出4500件新品。與之相比,Dior、LV等奢侈品大牌,算上成衣皮具鞋子配飾,全家老小一起上,一年的新品數(shù)量也不過成百上千。
而在ASOS的官方網(wǎng)站里,僅襯衫一項就有2230種樣式,還在不斷增加。
康總我劃鼠標(biāo)劃了半小時,愣是沒有翻完,想要找到適合自己的衣服,還不如扔骰子靠譜。
在超快時尚的世界里,完全不需要試衣服,全憑感覺下單。沒有審美的人,永遠(yuǎn)只能在一堆爛攤子里挑出最差的那一件。
只會抄襲的人,不配做時尚
周一早上,當(dāng)快時尚/超快時尚品牌決定制作新系列衣服時,周日傍晚你就能在購物網(wǎng)站上點擊下單。
支撐起這一切的,是遍布全球的流水線工廠。
這些品牌有常年駐扎在各大T臺秀場的隊伍,一旦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設(shè)計,便立刻投入生產(chǎn)銷售,一周后就被世界各地的用戶套在身上。
而那些被抄襲的衣服,還要等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和大眾見面。
左:Dior 右:Zara
左:Gucci 右:ASOS
在快時尚的崛起之路上,抄襲的聲音從來沒停止過。但對消費者而言,能在第一時間穿上最新款的設(shè)計是天下頭等大事,沒人在意它來自哪里。
為了減少成本、刺激消費,商家在前期只發(fā)布少量商品,如果市場反饋良好,便立刻加快生產(chǎn),把商品鋪滿各個店鋪。
每次快時尚品牌更新產(chǎn)品,總有大城市的年輕白領(lǐng)沾沾自喜,慶幸自己用白菜價買來限量版,第一時間感受到自己離「時尚」這么近。
他們永遠(yuǎn)想不到,在懂時尚的人看來,他們身上的廉價商品只是A貨集中營。
不把顧客當(dāng)人看
當(dāng)年第一次走進(jìn)快時尚店鋪時,康總差點以為自己來到菜市場。
店里到處是人,喇叭里反復(fù)播放著「本季上新、打折優(yōu)惠」的聲音,試衣間排隊遠(yuǎn)比挑衣服花時間,收銀員帶著格式化的微笑說著:歡迎下次再來,下一位請到這結(jié)賬——
有條不紊,不浪費一分一秒。
店員的主要工作除了收拾好散亂的衣服之外,只剩下告訴你哪是試衣間、哪是洗手間,體會不到被人服務(wù)的感覺。
超快時尚更不必多說,在他們眼里,用戶只是一張行走的銀行卡。想要把買衣服變成一種享受,只有在那些老牌商店里。
時尚作家「Dana Thomas - 黛娜?托馬斯」這樣描述她1982年走進(jìn)「Dior - 迪奧」門店的感受:
店里沒有音樂,顧客們都壓低了聲音說話……店員嫻熟的用灰色包裝紙把香水包好,不用膠帶或膠水,而用白色的帶子打上蝴蝶系好包裝。
這種對人最基本的尊重,如今已經(jīng)變成神話里才有的奢求。
這是個無比焦慮的時代,買衣服求快、吃飯求快,做什么事都怕慢人一步,卻忘記享受生活中的樂趣。
一切求快的時代里,我們感受不到快樂,也忘了追求快樂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