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完吶!你家孩子報哪兒?”
“我跟你說呀!報考關(guān)鍵要看這個專業(yè)是不是吃香嘞!”
“現(xiàn)在外面太危險了,我才不會讓我孩子去外地上大學哦?”
“我兒子送到美國去啦,將來就是一枚海龜呢!”
......
俗話說,考得好不如報得好。
這幾天,我不管走到哪里,都聽到身邊的父母們在談?wù)摻o孩子填報志愿的事情。
家長們?nèi)找贡济?,又是查找高校分?shù),又是咨詢教師意見,儼然成了一個個“報考專業(yè)戶”。
而另一方面,高考志愿填報的主角——孩子們,就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比如說我的表弟,他本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從小乖巧懂事,成績優(yōu)異,各種獎狀拿到手軟。
令我沒想到的是,前兩天他偷偷發(fā)微信給我說:“我和爸媽鬧翻了,一個人跑到鄉(xiāng)下和爺爺奶奶住了?!?/p>
我一臉茫然,一直被爸媽捧在心上的好兒子,怎么也會和爸媽吵架呢?
表弟的答案是:
其實,我的命運一直被操控在爸媽手里,我很不開心。高考報志愿時,我選好了喜歡的影視發(fā)行專業(yè),卻被爸媽嚴厲反對。
原因是表弟的爸媽都是石油公司的高層領(lǐng)導,他們一心想培養(yǎng)“接班人”,執(zhí)意讓表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選擇石油專業(yè)。
現(xiàn)在,表弟說自己整宿失眠焦慮,甚至想要放棄報考,因為如果選了石油專業(yè),他將毫無動力,失去憧憬。
我在安慰表弟的同時,恰巧看到了微博的熱門話題調(diào)查:高考志愿誰做主?
結(jié)果顯示:超過60%的孩子會自己決定填寫志愿;此外,26%的孩子在報考志愿時,寧可聽從別人的意見,也不會讓父母做主。
為什么我們的孩子寧可聽信一個外人,也不愿意考慮父母的建議呢?
因為有一些類似像表弟父母的家長,霸權(quán)專斷,從未考慮過孩子的感受。
他們忘記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有獨立思想、有理想志愿的個體。
2
為你好≠愛
很多父母終其一生,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孩子達到“人上人”。
但父母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為你好”可能是導致孩子不快樂的真正因素。
你只負責“給”,卻從未關(guān)心孩子是否“要”。
前幾日,在南京的一對父子,因填報志愿大打出手。
兒子覺得高考失誤,想要復讀。父親不同意,說只要把志愿都填滿,怎樣都可以。
父子倆爭論不下,最終還報了警。在警察面前,兒子委屈地說:
“我有我的決定,我有我的選擇。我想出去找人談?wù)勑纳⑸⒉剑煌?,還說出去就不準回來,還要掐死我的貓。他打我,我正當防衛(wèi),他就說,我不能還手,就給他打。”
在民警的調(diào)解下,父子倆終歸和好。
其實,每年高考結(jié)束后,因填報志愿引發(fā)的家庭矛盾都在逐年增加,由于兩代人溝通不順,孩子離家出走的案件屢屢發(fā)生。
父母明明是愛孩子,卻因為沒有尊重孩子獨立選擇的權(quán)利而導致這場鬧劇。
原本是擔心孩子會后悔,由于情緒失控,表達出的愛就變成了威脅。
在《家有兒女》中,戴明明早已想好自己的高考志愿,可爸爸卻橫加阻攔。
于是,父母展開了激烈的斗爭。爸爸千方百計阻撓,女兒就偷偷填報志愿,父女關(guān)系鬧得很僵。
爸爸焦慮地感慨道:為她好的良苦用心,孩子為什么不懂呢?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父母懂得精心呵護孩子,本身一件好事。但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強制干涉孩子的抉擇,給孩子帶來了巨大傷害。
教育專家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說:父母應(yīng)該適當和孩子分離,促進孩子獨立。生命中最深厚的緣份,只在這漸行漸遠中才趨于真實。
而大多數(shù)家長,都把順序做反了,他們既讓孩子童年貧瘠,又讓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父母用整個生命愛孩子,換來的卻是孩子的不理解和不認同。
3
強制干涉,影響孩子后半生
知乎上一位網(wǎng)友曾問道:為什么家長親戚總是干預高考志愿填報?
有個高贊回答一針見血地指明了答案:
說到底,父母干涉孩子的真正原因,是認為自己在社會和職場的經(jīng)驗,能夠指引孩子“少走彎路”。
從為人處世、社會現(xiàn)狀方面來說,家長經(jīng)驗的確比孩子更多。但要論填報志愿,即使是社會經(jīng)驗豐富的家長,了解的也未必全面。
如果孩子的選擇,始終被父母強制干預,就算孩子成為父母心中的“理想娃娃”,孩子也不會真的覺得快樂。
在《大學生來了2》中,李璐稱自己的母親,當初為了女兒能改寫所填專業(yè),斥責女兒不孝順,不惜在陽臺搏命“演出”,甚至以死要挾。
李璐無計可施,只得順從,可她坦言道:大學四年我過得很頹廢,沒有任何興趣及動力去學習和生活。
太遺憾,也太心疼了!
在家長威逼利誘下改報的志愿,無法讓孩子有幸福感,還會影響大學四年的生活狀態(tài)。
人,只有被激發(fā)了自己的內(nèi)驅(qū)力,喚醒內(nèi)心真正的熱愛,才能長久地走下去,成為最好的自己。
孩子的反應(yīng)是不會騙人的,他們興趣就是自己最精準的雷達,只有擁有愛和自由的肥沃土壤,才能助他們茁壯成長。
類似的“悲劇”還發(fā)生在《愛情保衛(wèi)戰(zhàn)》里。
媽媽為了讓兒子成為棟梁之才、光宗耀祖,偷改兒子的高考報志愿表,結(jié)果害其落榜。
長大后的兒子,滿懷高考時對媽媽的怨恨,事事與媽媽對抗,導致全家雞犬不寧,不得不上節(jié)目進行調(diào)解。
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構(gòu)建的藍圖走下去。
可這條路稍有不順,就會造成嚴重的內(nèi)部矛盾。
一旦孩子有機會,就會狠狠反彈,因為他向往“自由”的天性已經(jīng)被壓抑太久。
孩子不是家長的試驗品,更不是他們的附屬物,強迫、苛刻他們,不但不會帶來璀璨的未來,還會讓孩子記恨家長,不利于家庭和睦,也深刻影響孩子的后半生。
4
給予孩子選擇權(quán)
每個孩子都是愛家長的,只要父母能提供足夠的愛和自由,在正能量的指引下,他們就能做出遵從自己內(nèi)心的選擇,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填報志愿,不單單是選擇一個專業(yè),更多的是幫孩子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做自己喜歡的事,并以此為生,才是這世上最幸福的人。
我有一個表姐,報志愿時非要選服裝設(shè)計專業(yè),起初父母都不同意,但經(jīng)過多方溝通,父母還是隨了她的愿。
在大學期間,她憑借自己的興趣和努力,年年獲獎學金,還未畢業(yè)就被單位簽走了。
表姐的父母逢人便說,很慶幸自己當初沒有干涉孩子的決定。
現(xiàn)在的孩子早就不是被“條條框框”能約束的一代了,他們很有想法。對于有獨立思想的孩子,家長可以提建議,但不能剝奪他們的選擇權(quán)。
父母可以適時地為孩子指點迷津,尊重孩子,給他們話語權(quán),孩子才會愿意和父母分享內(nèi)心想法,才有可能用心聽取父母的意見。
最后分享兩句我特別喜歡的詩句,送給全天下愛孩子的父母們!
你要養(yǎng)一匹千里馬,首先你要給他一個可供馳騁的廣袤草原;
你要養(yǎng)一只翱翔蒼穹的雄鷹,就要有給他一整片天空的覺悟。
愿每位父母都能以此為鑒,讓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圖 | 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文 | 一座城池(父母城邦簽約作者,家庭教育研究者、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