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一則四川某藝術學校一名年僅16歲的的女學生在家中自殺身亡的新聞引起了熱議,事發(fā)當天早上,父母發(fā)現(xiàn)時,女孩已經停止了呼吸。
女孩的家人在整理其遺物時,發(fā)現(xiàn)了一本日記,日記中記錄了女孩在學校所遭遇到的一些傷心事,其中有老師不想上課給學生甩臉色、打學生等等。
除此之外,女孩還在日記里多次寫到:轉學、轉學、轉學、想死等字眼,這些語言都透露了女孩非常絕望的心情,心里所有的不快只能對著日記傾吐,無人知曉。
女孩的父親事后也透露過女兒曾經幾次都和他提過轉學的事情,可是當時的他卻沒有放在心上,以為沒什么的,其實那時候女孩的情緒已經很異常了。
從這里就可以知道,女孩的父母真的沒對自己的孩子有多上心,作為家長,不僅對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里的遭遇一無所知,就連對孩子想自殺的這種危險想法都毫不知情。
就這樣,一件痛心的事情就發(fā)生了,學校對此也許也要負起責任,但是孩子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自殺了,父母是不是也應該負起責任呢?真是太大意了。
如果父母能夠及時地時刻關注她情緒上的變化,多和她溝通,幫助她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或許這女孩就不會做出極端的行為了。
資深心理咨詢師林信潔老師曾經說過:“想要孩子成長,父母自己首先要成長,學會在生活中用自己的知識陪伴孩子,引導和矯正孩子的錯誤行為?!?/span>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有時會埋藏在心底,悶悶不樂,最后在情緒的影響下,導致他們做出錯誤的行為。
這時候就需要父母有一雙細致觀察的眼睛,去及時地關注到他們的情緒和心理的變化,然后和他們耐心地溝通,最后去幫助孩子解決他們所遇到的困難。
2、多少悲劇的發(fā)生就源于不知道
最近一部電影很火,那就是《少年的你》,里面的女主高三女生陳念實在是讓人心疼,她和媽媽一直相依為命,可在精神上,她從媽媽這里得到的卻是微乎其微。
陳念的媽媽是做微商的,一直在賣假面膜,為了供女兒讀書,她欠了很多債,為了逃避別人的追債,她流浪在外,留女兒陳念一個人在家。
每次回家看陳念的時候,都只能在夜晚里,然后匆匆就離開了,陳念的內心其實是非常孤獨的,她只能羨慕那些有父母陪伴的同學。
當她在學校受到欺凌,身心疲憊地回到家里,想要尋求媽媽的安慰的時候,陪伴她的只有空蕩蕩的屋子,她很難過,糟糕的心情無處安放和表達。
她忍不住打電話給媽媽,想要得到媽媽的關心和維護,可電話那頭,媽媽表情平靜,只淡淡地說了一句:“再忍一忍,高考過后就好了?!备鼪]有立馬回家安慰女兒。
媽媽從來都不會問自己今天過得怎么樣,心情好不好,自己的喜怒哀樂都沒有被媽媽關注到,電話這頭,陳念只能極力地忍住傷心的眼淚,顫抖地哽咽著,長期情緒壓抑的的她最后錯殺了同學魏萊。
無獨有偶,前幾天,14歲初中生王佳樂從14樓跳下,在桌上留下了兩份遺書,最后一次表達對媽媽的愛。
據悉事發(fā)當天,佳樂和媽媽一起在吃晚飯,趁著媽媽收拾碗筷,就縱身從窗戶跳了下去,媽媽聽到喊聲沖進房間的時候,可是為時已晚,一家人悲痛欲絕。
后來從遺書當中知道原來佳樂在學校受到了語言暴力,有同學到家中反映佳樂當天下午在學校表現(xiàn)很反常,情緒很差,還大哭。
心理咨詢師林信潔老師說過:當你的身體里帶著負情緒,你的身體就會變得僵化,你的行為就會變得異常,你的言語就會讓人難以接受。
一切都會有蛛絲馬跡,如果佳樂的父母能夠細心一些,能夠及時關注到孩子的情緒變化,細心地引導孩子,或許悲劇就不會發(fā)生了。
好父母能夠及時地關注到孩子情緒的變化,不僅能夠幫助孩子解決問題,更能夠給孩子安定的力量和支持,讓孩子更加有勇氣戰(zhàn)勝困難。
3、最好的父母會懂孩子的心情
同事莉莉的兒子李剛上小學六年級了,開始有些話不愿意和同事說了,莉莉對此很煩惱,于是莉莉開始關注兒子的情緒變化,希望孩子能夠主動跟自己說說心里話。
這不有一天,李剛回到家,連飯也不吃,就直接躲進房間,用力地把房門給關上了,莉莉察覺到兒子很生氣,于是敲開了兒子房間的門。
“我覺得你好像很生氣,是不是今天在學校里發(fā)生了什么事呀?”李剛聽到媽媽這么關心自己,于是便把自己在學校發(fā)生的事情告訴給了莉莉。
“今天上課的時候,李老師批評我了,但是我沒開小差啊,都是因為同桌來惹我,我讓同桌不要和我講話的時候就被李老師看到了,他就以為我開小差了,真是太冤枉了!”
“是這樣??!看來你們李老師的確冤枉你了,他不應該批評你的。”“對的,他沒有了解清楚就批評我了,這讓我感到十分生氣!”
就這樣,莉莉和李剛談了好久,到了最后,李剛在媽媽的開導下不再那么生氣了,莉莉也很開心,因為兒子已經好久都沒和自己這么敞開心扉了。
曾經有一位教育家說過:“最好的父母一定是懂得孩子心事的父母,是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給孩子關懷的父母。”
其實每個父母都想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父母,希望自己可以讀懂孩子內心的想法和情緒,能在關鍵的時候給到孩子真正的幫助,然后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這是一件挺難的事情。
但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如果真的有心,總有一天,我們一定可以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內心,讀懂他們所有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各種行為背后的情緒變化。
4、有心的父母會這樣做
孩子出現(xiàn)情緒波動了,有心事了,那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怎樣去發(fā)現(xiàn)和處理呢?其實并不難,只要家長在平時的生活當中做一個有心人,細心人,多陪孩子,多與他們溝通,這樣孩子才會愿意信任我們,才愿意把心里話都告訴我們。
1
抓住孩子睡眠前的時間與他們溝通
相關的科學研究表明:孩子情緒最平穩(wěn)的時候,就是每天睡覺前,在這個時候,他們最愿意和父母進行溝通,不少教育專家也建議父母,每天睡覺前要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
因此父母可以在孩子睡覺前問候一下他們,用一種和藹的態(tài)度和孩子交流,可以問問他們今天有什么高興或者傷心的事情,從中了解孩子。
如果孩子告訴我們傷心的事情,我們可以抱一下孩子來安慰他們,然后再語氣溫和地安慰一下他們,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緒。
2
正確處理孩子的不良情緒
資深心理咨詢師林信潔老師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每個人都會有被負面情緒困擾的時候,當情緒上來時難免會影響到工作或生活。處理的辦法有很多,比如:先停下來思考問題的根源,不是誰對誰錯,而是你自己的情緒是從何處來的,在情況允許的前提下,暫時拋開問題,轉移注意力,待情緒冷卻下來之后再去處理。
當孩子出現(xiàn)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先認同孩子的感受,引導孩子把不良情緒給表達出來,如果孩子想哭,那就讓他哭一會吧,不去強行地制止他。
然后引導孩子去做他喜歡做的事情,可以通過運動、畫畫、聽音樂等方式去轉移他的注意力,有可能一會兒他們就會忘記了。
寫在最后:
李雪在書中《當我遇見一個人》里說到:看見,是真正的慈悲。是的,愛孩子就要真正地看到孩子的每一個細微的心理變化,關注到他們的情緒波動,給他們愛的擁抱。
愿所有的孩子們在身處困境的時候,能知道父母是他們最大的靠山,是他們最值得信賴的人,從而愿意敞開心扉,傾訴煩惱,快樂地成長。
作者簡介:心竹,一個熱愛文字和表達的斜桿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