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C
四逆散治小兒高熱厥逆案
報 告
“西岐王氏濟世堂”
王周興
臨 床
診
四逆散見巜傷寒論》“少陰病脈證并治”篇。
原文曰:少陰病,四逆,其人或欬(kài,亦作咳 ),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本條皆謂“少陰陽氣郁閉,不得舒伸”之故,乃乙癸同源,用本方以疏暢少陰陽氣。
筆者以本方加味,用于小兒外感熱病傳里,肝郁失疏,脾胃濕滯,失於運化之高熱,四肢厥冷等癥,可使高熱頓去,腹脹隨消,屢用屢驗,現擇一例,報告如下:
郭x x , 女,6歲,住岐山縣雅荷花園小區(qū)。
2018年3月2曰就診。
午后惡寒,
繼見高燒(體溫40度),
時作抽搐,
四肢厥冷,
面紅唇焦,
頭額汗出,
脘腹鼓脹,
觸及灼熱,
煩燥不寧,
舌紅苔黃,
脈弦而數。
此乃外感暑熱,濕滯于內,脾失運化,熱邪入里,三焦樞機不暢,升降氣化失常,故致病發(fā)。
治法:
疏肝理脾,
行氣破滯,
方用四逆散加酒軍(熟大黃)。
水煎兩次取汁,徐徐溫服。
二小時許,
矢氣(俗稱“放屁”)頻頻,
繼則便下滯物,
隨之熱退脹消。
體會:
四逆散是調和肝脾之名方。
近代中醫(yī)泰斗傷寒大家劉渡舟先生,臨證用于陽郁所致男子陽萎,女子陰冷頗收奇效。
方中:
柴胡疏肝解郁,升清達外,
枳實消導積滯,降濁泄里,
兩藥合用,
一升一降,氣機得暢,
郁熱透解,脾濁得泄。
芍藥柔肝化陰泄熱,
配甘草緩解和中。
四藥之妙,功在疏肝解郁,理脾泄?jié)帷?/strong>
清傷寒名家柯韻伯說:“此仿大柴胡之下法也”。
本例患兒:
肝郁脾滯,壅結中焦,郁熱上迫,故發(fā)熱肢厥腹脹;
兼見頭汗面赤,大便不通,加酒軍取其瀉下力勇,降逆通便。取其透郁熱,疏肝理脾之功。
依本方治高熱厥逆,要點謹守:
外感邪熱傳里,或飲食失節(jié)、濕熱內滯,肝脾失調,氣機不暢,壅滯中焦,邪不外達之高熱,肢厥,腹脹。
觀其脈證,看似應屬陽明腑證,然肢厥四逆見,知其熱極于里,觸動營血,少陰心腎受損之故爾。
本方雖說治在少陰,實乃陽明少陽藥也,不可不明其要。
中醫(yī)診療遵循“一人一方,一病一方”,本文中處方僅為基礎方,如需使用,請咨詢專業(yè)中醫(yī)師,根據個人癥狀加減。
切勿冒然使用!
如自行冒用,后果自負。
“西岐王氏濟世堂”,百年中醫(yī)世家,國家首批認證中醫(yī)流派,西北地區(qū)唯一一家中醫(yī)兒科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