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17:53 《人物》雜志
張幼儀
點擊此處查看其它圖片有一件事,可以驗證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間的感情有多深。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在濟南附近的黨家莊飛機失事遇難,梁思成從北平趕去處理喪事,從現場撿了一塊燒焦了的木頭。那個時候的飛機不像現在的,有些部分是木頭的。他撿了一塊飛機殘骸拿回去給了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痛,就把這塊木頭掛在臥室的床頭。直到她1955年去世,一直就這么掛著。她覺著,她是愛徐志摩的,徐志摩又是為了趕回來聽她的演講而死的,她就要用這種方式紀念他。這在我們現在,幾乎是不可想象的。在這點上,我是說在感情的純潔與執(zhí)著上,在對崇
高感情的理解上,我們是失敗的。我個人認為是這樣的。比如說,一個男子,你的妻子愛著一個她過去的戀人,當然他們之間什么事也沒有,就是喜歡他或感謝他,兩人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你妻子的朋友因飛機失事而死,你會不會替她去處理他的喪事。而且因為你知道自己的妻子喜歡他,所以一定要在現場替她揀上一塊飛機的殘骸,然后送給你妻子保存,而你妻子呢,對他又特別地喜歡,雖然你是我的丈夫,雖然每天晚上和你都在這張床上躺著,還是要把這塊飛機的殘骸恭恭敬敬地掛在墻上。我相信我們中間極少有人能做到,能做到的是神仙,但是他們確實做到了。
有人或許會說,反正徐志摩已經死了,她只是這樣懷念他,又不會出別的什么事。這樣優(yōu)秀的女人,肯定對她的丈夫不會有二心的。其實,她對他的丈夫是有二心的,但是她做得非常光明磊落。
學者金岳霖,是中國第一流的哲學家。大概是1932年夏天,也就是徐志摩死了沒多久,有一天,梁思成從河北寶坻考察古建筑回來,林徽因哭喪著臉說:思成,我痛苦極了,我現在同時愛上了兩個人,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該怎樣辦才好。梁思成一聽就知道出了什么事,知道林徽因愛上了金岳霖,想跟他分手又舍不得。
這時候梁家住在北平東總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梁家后院,另有旁門出入。起初也許只是好朋友住鄰居,交往久了才愛上的。金岳霖受過西方教育,生活很講究,他家的廚師做面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給林徽因送過去,沒事了就過到梁家在一起喝茶聊天。金岳霖喜歡林徽因,梁思成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林徽因喜歡金岳霖到了這個地步。聽了妻子的話,梁思成半天都說不出話來,全身的血液凝固住了,連呼吸都困難了。一面感到痛苦,一面又感欣慰,欣慰的是妻子很坦誠,沒有把他當成個傻子。想了一夜,他把自己和金岳霖比了又比,覺得自己不如金岳霖,林徽因跟金岳霖結合會幸福的。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說了自己的想法,同時說,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你們永遠幸福。當時兩個人都哭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話告訴了金岳霖,說梁思成說這個事情一切由我來決定,我要是喜歡你的話,他是可以離婚的。金岳霖說,思成能說這個話,可見他是真正愛著你,不愿你受一點點委屈,我不能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退出吧。
從此以后,金岳霖就成了“游牧民族”了。這是我的說法,叫“逐林木而居”。游牧民族不是“逐水草而居”嗎?林徽因姓林,金岳霖總是住在林家后院或是隔壁,林徽因到了哪兒他就到哪兒,還不是“逐林木而居”,還不是成了“游牧民族”嗎?
金岳霖此后終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歲去世,還是林徽因的兩個兒子給他送終的。他們之間的這種感情,這種思想境界,咱們這些俗人,想都不敢想。只能說人家太完美太高尚,我們太庸俗太卑鄙了。當時他們三個人相處得非常好,甚至抗戰(zhàn)以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四川李莊,金岳霖在昆明西南聯大,放了假以后就住在梁家。有時候我認為,我們這代人對上一代人,尤其是那些留學歐美的知識分子的感情是理解不了的。上一代人,新文化運動時期的那些人物的感情,我自己只有佩服的份。人家就是受過文明教育的,是文明到骨頭里的。所以說,我看了《人間四月天》的劇本,覺得王蕙玲女士也許是個好的劇作家,但對二三十年代中國新文化運動的那一茬知識分子根本就不了解。
我說的都是根據真正的歷史資料推斷出來的。不信的話,大家可以到圖書館借這些書看看,比如《林徽因文集》里就有給胡適的信,還有給沈從文的信。
張幼儀
張幼儀也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女性。
1920年,徐志摩把張幼儀接到英國,在沙士頓住下,兩個人的關系就比較緊張了,離婚也就不足為奇了。張幼儀呢,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不管你徐志摩要我還是不要我,反正我是徐家的人。離了婚也不再嫁,直到兒子結了婚,直到把徐志摩的父親送了終,直到五十幾歲才跟一個醫(yī)生結了婚。結了婚,還在為徐志摩的事操心,徐志摩的全集,就是在她的操持下在臺灣出版的。她活了八十多歲,在美國死的,三個女人中,數她活得最長。她是最后的勝利者。晚年還做了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接受她的侄孫女的采訪,寫了一本書,把她一生受的屈辱全寫出來了。根據這樣一本書拍出的電視劇,當然是為張幼儀說話了。林徽因清純可愛但不懂事,陸小曼干脆就是個交際花,徐志摩雖說英俊瀟灑,也難脫認人不準的干系,這一切都不奇怪了。
這本書里有個觀點,是很奇特的,就是徐志摩和張幼儀離婚,后來跟陸小曼結了婚,張幼儀不恨陸小曼,恨的是林徽因,恨的原因不是因為林拆散了他們夫妻,而是因為林徽因既然答應了徐志摩,后來卻沒有和他結婚,把徐志摩閃了。她處處都是為徐志摩考慮的,就是離了婚,她還是愛著徐志摩,始終把自己當做徐志摩夫人。
張邦梅寫《小腳與西服》的時候,他的爺爺張嘉鑄還活著,聽說孫女采訪了姐姐,要寫這樣一本書,特意叮囑,筆下對徐志摩要留情,他怕姐姐一時糊涂,過多地給孫女說些不利于徐志摩的話,孫女不知輕重全寫進書里,損害了徐志摩的形象。大概就在《小腳與西服》出版前后,張嘉鑄就去世了,他的遺囑里有一條,就是告別儀式上不要放哀樂,朗誦幾首徐志摩的詩就行了。
張嘉鑄生前還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1926年10月,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京結婚時,張嘉鑄不顧姐姐的感情接受得了接受不了,歡歡喜喜地盛裝參加了徐志摩的婚禮。這在常人看來,也是不可思議的。徐志摩把你姐姐甩了,你還西裝革履地參加那個人的婚禮,給了現在的人怕就做不到。這個事情要從兩方面看,一是張家人對徐志摩多么重視,再就是徐志摩這個人的魅力多么大。也就是說,徐志摩這個人的品質是非常好的,決不是書上寫的,見了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就要下手的那樣的男人,而是很有分寸,很有道德,很講究品位的。
陸小曼是個什么樣的人
電視劇里,把陸小曼演成個交際花,是最沒道理的。這么說吧,陸小曼什么人都可能是,最不可能是的,恰恰就是這個交際花。
陸小曼的父親叫陸建三,是我國早期的留日學生,北洋政府時代,在財政部當過賦稅司司長。這是個很有權勢也很有錢的職位。陸小曼在少女時代,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北京的法國圣心學堂念書,家里又請了英國女教師專門教她英文。她天生麗質,俊俏可愛。這樣當她十七八的時候,就已經是北京社交界的名媛了,好多外交場合,也要請她出席。
說陸小曼是個交際花,不外是說她生活奢華,出入社交場合,還有捧戲子什么的??墒且溃覀兤匠Uf誰是交際花,是說她憑著色相取悅權貴,獲取金錢,供個人揮霍。陸小曼不是這樣的,她花的是自己的錢。只能說,她不知節(jié)儉,不知愛惜金錢罷了。
看徐志摩的書信,常有勸陸小曼節(jié)儉度日的話。我們很容易同情徐志摩而責怪陸小曼,說,這個陸小曼,要是勤儉過光景,徐志摩就不會這么北京到上海飛來飛去,也就不會坐飛機遇難而死了。這樣說是沒有多少道理的。飛機失事,誰也料不到,就是小曼再節(jié)儉,徐志摩只坐一次飛機,也可能遇難。至于說小曼生活奢侈,加重了丈夫的經濟負擔,曾一度陷于困窘,對正常人家來說,也不是什么不可寬恕的事。名媛猶如名花,是要人供養(yǎng)的,像陸小曼這樣的女人,就是要破費錢財的。只能說徐志摩后來養(yǎng)不起了,不能說陸小曼不值得養(yǎng)。你不能要這樣的女人,又能下得了廚房,又能上得了廳堂,富了能和你一起去炒股發(fā)財,窮了還能和你一起去上街賣菜,真要能那樣的話,也就不是名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