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飛馳人生》中,主人公張馳是一個人到中年的沒落賽車手,遙想當年,他也曾經風光無限,算是賽車界的一個傳奇人物。但他并不是生活的寵兒,曾因為意外被禁賽5年,5年中人生跌入低谷,窮途末路,靠擺攤為生,艱難的帶著意外得來的孩子。車癮犯了,只能把凳子當成方向盤,只能靠意念飛馳。
5年過去,他熱血還在,夢想猶存,他想要咸魚翻身,再創(chuàng)輝煌??墒钱斔麑ふ覚C會想再度崛起,卻發(fā)現(xiàn)原來的領航員宇強跟自己一樣落魄不堪,原來的汽車技師記星也因為胳膊受傷陷入人生低潮?;氐綇那埃労稳菀籽?,5年了,賽場風云變遷斗轉星移,屬于他的時代早已落幕。
當張馳開著車飛向夕陽時,《奉獻》的旋律響起時,那一幕的升格鏡頭就像伊卡洛斯興奮的扇動著蠟做的翅膀,就像《末路狂花》中路易斯和塞爾馬沖出懸崖后的縱情一躍,令人心潮澎湃。張馳深知這場比賽一有閃失會是什么后果,但他在賽程最后,決然加速而沒有選擇踩剎車。因為他深信只有全力以赴,甚至不惜奉獻自己的生命,才對得起這份熱愛。
2008年國內最頂尖的拉力車手徐浪意外去世,韓寒在新浪博客上寫了一篇《寫給徐浪》,其中有一句“死在自己最喜歡的事業(yè)和理想,死在最熱愛的賽道上,這也是除了安然老死以外最好的最英雄的一種死法,希望有天我也如此?!?/span>
《飛馳人生》結束后片尾出現(xiàn)一段字幕“此片奉獻給你所熱愛的一切”。在激烈、燃炸的賽車比賽后,以這樣一段字幕收尾,令人無比動容。韓寒的作品里有一股難得的“少年心氣”。明知成人世界的黑暗面,卻有一種童話式的堅持。畢竟誰都曾為了什么努力執(zhí)著過,只是有的人還相信,有的人已經放棄,而關于夢想的故事,永遠打動人心。
如此動人的故事,韓寒找來了喜劇大拿沈騰,有沈騰的地方就有笑點。一個關于夢想而又打動人心的電影,這樣就有了很強的錯位感。韓寒說沈騰的表演“有一種不怒自威,不笑自喜,不鬧自嗨,不苦自悲的獨特魔力”,而“那種喜劇背后淡淡的憂傷和悲情,更是首屈一指”。
一名曾經的賽車冠軍,卻被禁賽。從巔峰跌落,在崛起的過程里,遭遇到以前生活的種種遺留產物。而自己卻又早已遠離這種生活,所以的一切都在強烈的錯位。所以電影之中很多場景都在搞笑之后,卻又如鯁在喉。連續(xù)導演了三部電影,韓寒的確更加成熟了,對笑點和故事深度之間轉換拿捏的恰到好處。雖然是一部喜劇片,卻飽含了導演對于夢想、對于生死的態(tài)度。
韓寒也是賽車手,他知道做賽車手不能只有一腔熱血,更需要充分的準備多方的磨合,而拍電影也是如此。賽車戲份是這部電影的”脊梁”,如何體現(xiàn)最強的對抗感,給予觀眾最熱血的體驗,這是《飛馳人生》非常重要的部分,電影中對不想輸?shù)膽B(tài)度也延伸到了戲外,這位80后導演沒有讓自己“好過”。
其實,從《后會無期》開始,韓寒就開始預埋賽車梗。安靜的公路上偶爾冒出沖突性極強的飆車畫面;到了《乘風破浪》,韓寒更是加入了大量動感十足的飆車戲。連主人公的形象設定,都是“賽車世家”;到了第三部《飛馳人生》,大量的賽場場面——賽車疾駛而過,留下漫天飄飛的黃沙;賽車高速驅動碰撞而成的爆破激情;
《飛馳人生》賽車片段讓人印象非常深刻,電影中很多超燃的情緒都是在車戲中產生的。《飛馳人生》的拍攝賽車戲按照“WRC 世界拉力錦標賽”的標準進行拍攝,不僅真景實拍,連規(guī)則、車速都要按照真實的比賽拍攝,其拍攝過程也是異常刺激。
電影中的車戲很多是在巴音布魯克的高山(海拔接近4000米)拍攝,這里大多是崎嶇山路,甚至有很多懸崖,拍攝時有很多次半個車輪已經在懸崖外,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仍然還是快開快拍,你只會覺得這個導演怕是瘋了吧。可韓寒認為既然是賽車,就該以賽車的狀態(tài)去拍,高速行駛下車身幾乎是懸停在空中,車子一經過,飛沙走石,煙霧拉出老遠,這是后期無法給到的真實震撼,看了讓人心潮澎湃。
在故事層面,電影并沒有俗套的拍攝普通的飆車戲,這不是一場一追我趕的比賽,而是獨自一人前進的旅程,有險彎也有陡坡,如何開始或結束自己的人生,這都需要你自己做出選擇。
張馳開著賽車飛向落日,他終于找回了屬于自己的速度,這一刻是神圣的、也是純粹的。中年人脫離了平庸日常,重返年少,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賽車世界。這到底是一場絕地重生的盛典,還是一次飛蛾撲火的自殺?這時候答案也已經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