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金海 石家莊二中高級教師,生物教研組長,石家莊市名師,河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 2016年全國高考生物課標Ⅰ卷的命題風格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傮w特征概括為:突出知識主干和能力立意,凸顯實驗分析和知識的深入挖掘,著重考查問題的解決策略與決策水平,顯著回歸生物學科實驗探究的本位。試題緊扣主干知識,不偏不怪,在難度、區(qū)分度上有明確的層次感和定位,極具選拔性。我認為,2016年全國高考生物課標Ⅰ卷具有以下內在特征: 一、突出學科知識的再挖掘,考查對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 與近幾年試題不同的是,2016年課標Ⅰ卷不是考查知識的簡單識記與再現(xiàn),而是考查對知識的透徹理解和深入挖掘。如選擇題4小題,D選項的“神經細胞興奮后恢復為靜息狀態(tài)消耗ATP”,學生很容易錯誤地認為發(fā)生動作電位是耗能的,而動作電位回到靜息電位不耗能。學生要理解發(fā)生動作電位回到靜息電位的機理是“鈉-鉀泵”驅動的主動運輸過程,這一點只有對教材知識做深刻挖掘分析才能得到,教科書里沒有原話,不是通過簡單記憶就能解決問題。 又如選擇題6小題的D選項:X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在男性中的發(fā)病率等于該致病基因的基因頻率,學生很容易概念混淆而出現(xiàn)錯誤。該選項考查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關系,在伴性遺傳中男性只有一個X和一個Y染色體,故不存在該致病基因的攜帶者,X上的顯性、隱性基因頻率即代表其基因型頻率。本題對教師的啟示是,教學不能照本宣科,而要引領學生深刻分析知識的本質與內涵,并在深刻分析的基礎上提高知識的運用水平。 二、凸顯對新情境的分析理解,考查實驗與探究能力 試題中涉及實驗與情境問題解決的題為選擇題1、2小題,非選擇題29、30、32題和選修部分的39題、40題,所占分值共計53分,對實驗探究的考查為歷年來考查之最,真正實現(xiàn)了生物學科回歸探究的考查本位。試題凸顯在新情境下問題的解決與知識的綜合運用,通過在問題情境中學生對不確定性問題的探究與決策,考查學生對實驗的分析能力和策略運用水平。 例如,非選擇題29題:用α、和 表示ATP或者dATP(d表示脫氧)上三個磷酸基團所處的位置( 又如選做題39題和40題,雖然是選做題,但是同樣注重實驗與探究分析。39題設問實驗組的具體操作,得分點設在不同高度和打開培養(yǎng)皿蓋接種一段時間,需要理解實驗變量的處理和有一定實際動手操作的經驗,學生因不注意變量和缺乏實際操作經驗而失分。40題需要利用標記基因對實驗中不能區(qū)分的幾個組別原因進行理解辨析,同樣也不能通過簡單記憶解決問題。 三、回歸生物探究實驗設計,考查規(guī)范化文字表述能力 實驗設計歷來是生物學科的教學難點和考查難點,近幾年全國課標卷多考查實驗分析而非實驗設計,學生答題形式上多為填空,對實驗流程規(guī)范表述的要求降低。2016年課標Ⅰ卷回歸探究實驗的表述形式,證明生物實驗的表述題型并非過時,教學仍需進行實驗設計的規(guī)范表述訓練。 例如:32題要求選取題中所給的F1代個體,通過設計2種雜交實驗,來證明該遺傳為伴X遺傳,并預期后代及其比例。學生需要對常染色體遺傳與伴性遺傳的概念、區(qū)別方法理解到位,需要熟練掌握雌隱雄顯法等各種雜交設計方法,并且會分雌、雄分別表述,描述出各自性狀和比例,才能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