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學習感悟
【摘要】從模仿中學習掌握技巧;不斷強化心理訓練;多種方法提高記憶力;全面加強文化素養(yǎng)。
【關鍵詞】模仿情緒識記文化素養(yǎng)
聲樂訓練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涉及的問題很多,而且這些問題自身又有相互關聯(lián)之處,它們往往產(chǎn)生綜合的作用力, 對歌唱效果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力。因此, 聲樂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 需要我們運用各種方法加以克服。在我的學習過程中,對聲樂有如下幾方面的理解和感悟。
一、從模仿中學習掌握技巧
1、我們必須認識到:“模仿本身就是實踐、再實踐,從不自覺到自覺地對發(fā)聲器官的掌握和控制的能力;也就是從必然王國到達自由王國的必由之路。”學習過程中,我們跟著老師的示范與磁帶、光碟中的聲音模仿唱,照著做。在這一階段中,我們應盡量“依樣畫葫蘆”,就像初學寫毛筆字的人“描紅” 一樣,標準是模仿得越像越好。在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后,我們就會對歌唱的器官、氣息、位置、共鳴等技能技巧有了一些體會,從而較自如地配合,較靈活地運用;與此同時,還應加強理性的認識,多問幾個為什么,通過思考和反復地練習,掌握好歌唱中控制運用各器官的方法,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這是第一步。
2、從模仿中找準自我后,根據(jù)自身的條件、基礎、
藝術水準找準模仿對象, 就可以去選擇適合自己模仿的磁帶、光碟。在模仿學習中,通過分層次、分階段的學習,通過演唱者與老師、與范本(磁帶、光碟)的不斷磨合、不斷領悟與消化,通過循序漸進、持續(xù)不斷的努力,我們的發(fā)聲器官就能憑借聽覺的音響信號作出快速的反應,從而由心理聽覺來指揮生理的條件反射,下意識地調節(jié)好發(fā)聲狀態(tài), 逐漸形成好的歌唱習慣,這是第二步。
3、模仿的目的是提高,但模仿的最終出路在創(chuàng)新。所以我們在聲樂學習中要不斷提高我們聲樂技巧和藝術修養(yǎng), 充分發(fā)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以創(chuàng)造精神去觀察分析每個作品,用創(chuàng)造的思維去表現(xiàn)處理每個作品。模仿學習要注重“神似”,在神似的基礎上,融入模仿者的個性、風格,新的觀念、新的方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方法。這就是模仿學習的第三步, 也是最高境界———創(chuàng)新。
二、不斷強化心理訓練
首先要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客觀條件,在訓練和演唱中,揚長避短。我們應注意自己意志和性格的培養(yǎng)和鍛煉,達到沉著而有自制力。提高自己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 克服情緒的干擾的能力,并能夠利用積極的情緒幫助自己演唱成功。
其次要端正演唱的態(tài)度,正確認識演唱的意義。歌曲是通過歌唱和
音樂來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的,健康優(yōu)美的歌曲加上演員精湛的演藝技巧可以喚醒人們沉睡的思想意識,激發(fā)人們的思想感情。
第三是平時要加強歌唱欲望的培養(yǎng)。歌唱者在歌唱前,需要在心理上、精神上、身體上,以及發(fā)聲器官上做好準備。要自我激發(fā)歌唱欲望并對歌唱情緒進行調整。那些成功的表演者都是在反復不斷的舞臺實踐中鍛煉成長起來的, 他們在實踐中不斷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消除心理障礙,實現(xiàn)自我調節(jié)。隨著舞臺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和表演技巧與藝術修養(yǎng)的不斷提高,表演者就會越來越對自己充滿信心。
第四要運用技巧調整情緒,避免緊張感。例如運用情感的轉移的方法來調整情緒狀態(tài),使自己很快進入演唱的狀態(tài),并符合歌曲要求的意境情緒等.
第五是舞臺經(jīng)驗對歌唱者的演唱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舞臺經(jīng)驗是通過平時的參與、觀察、學習、
總結和積累而取得的。所以,一個歌唱演員應該注重演唱實踐,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在演唱中和觀眾溝通的技巧和經(jīng)驗。
三、多種方法提高記憶力
1、理解記憶法:首先要清楚地了解歌詞與曲式結構, 每一部分起什么作用,各部分之間怎樣相互聯(lián)系;然后要懂得歌詞的內(nèi)在含義, 分析歌詞的意境,以及情感的產(chǎn)生與
發(fā)展;最后能入境、入畫、把“我”投入到歌中去,物我交融。
2、多通道記憶法:人記憶外部信息的通道有視覺、聽覺、味覺、觸覺等等, 這種多覺參加的記憶叫做多通道記憶。多通道記憶法可以動員多個身體部位協(xié)同合作,共同接受和處理外來信息。
3、情緒記憶法:在聲樂學習中,情緒是最重要的。我們可以采取自我心理調節(jié)的方法, 用宣泄或補償?shù)拇胧?,把不良情緒排斥出去,同時采取相應的辦法使自己的情緒變得愉快、興奮起來。不僅在課堂上要這樣,課后自己練聲練唱都應如此。
4、聽視記憶法:我們除了通過視唱對聲音、旋律、歌詞記憶以外,最好是多聽歌唱家的錄音以及現(xiàn)場觀摩,還可以多看錄像、電視、MTV 等,以此強化記憶。
5、讀寫記憶法:識記旋律、歌詞、發(fā)聲方法及發(fā)聲要領等, 最好是邊讀、邊寫、邊記憶,借以提高記憶效率。在抄寫時要看、要讀,抄歌的過程既通過視覺記憶,又利用了唇、齒、舌的運動記憶, 還運用手指觸覺記憶。當嘴讀旋律或歌詞時,又增加了耳朵的聽覺記憶。
6、朗誦表演記憶法:在我們背記歌詞時,要一邊朗誦一邊表演。朗誦要通過眼看(視覺記憶)、嘴讀(運動覺記憶)、耳聽(聽覺記憶)、手勢動作(運動覺和方位覺記憶), 這樣各種感覺一齊參入記憶,使記憶效果絕佳。
7、形象記憶法:為了加深記憶,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就是歌曲中的人物形象,也可化為物的想象,如小草 一片云 浪花等。對形象的記憶就是把歌曲中的形象化為活生生的你,歌曲就是你說的話,歌中的話就是你要表達的情感。
8、刺激記憶法:這種記憶方法是強化記憶,它包含著意志品質。如母音記不住,可以反反復復朗讀,甚至可以進行自我懲罰。心
理學家指出,自我懲罰是記憶和改正錯誤的強硬手段。
四、全面加強文化素養(yǎng)
1、存在問題。對于很多演唱者而言,演唱沒有什么大問題,也不缺乏技巧, 但我們聽起來總覺得差那么一點, 顯得干巴巴的,沒有感染力。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演唱者對作品的理解和把握達不到所需要的深度。然而,當一進入作品分析,對于聲樂作品中所涉及到的
歷史知識或文學知識等, 我們很多人甚至都沒有接觸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對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唱出感覺和味道,那只能是緣木求魚。
2、產(chǎn)生的危害。
音樂專業(yè)的學生文化知識普遍欠缺,這是我國多年實行應試
教育的結果。這種功利化帶來的最大負面效應就是,傳統(tǒng)文化與人文精神的失落。因為傳統(tǒng)文化與人文精神不符合所謂效率的原則。沒有基本的文化常識,是愚昧和低素質的表現(xiàn)。但是有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卻缺乏人文精神與文化修養(yǎng)也是很可怕的事情。因為只以技術的眼光或者專業(yè)內(nèi)的眼光評判事物,很容易走向另一種無知與偏執(zhí)。
3、解決的辦法。我們在重視技能的同時,應提高一些文化修養(yǎng),目的不是使個人增加一些風雅和談資,而是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民族的素質。面對現(xiàn)實, 要有效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除了對文化知識進行亡羊補牢, 加強讀書學習外,關鍵是每一個學習聲樂的人,都要樹立一種意識──文化素養(yǎng)是富含營養(yǎng)的土壤,要想讓自己的
藝術生命之樹茁壯成長, 這土壤就必須更肥沃更厚實;同時也要明白“功夫在詩外”的道理,必須開闊視野,兼收并蓄,才能使自己的藝術之樹長青。
參考文獻:
[1]楊瑞慶《模仿是為了創(chuàng)新》(《湘江歌聲》2003 年第2 期)
[2]鄒長?!堵晿匪囆g心
理學》人民
音樂出版社
[3]郭建民《聲樂文化學》上海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