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又名大風寒草、紅花野芝麻、野薄荷、路邊梢、化骨丹、野芝麻、蜂子草、山卷蓮、野荊芥、黃剌泡、風寒草、金線風。為馬鞭草科植物三花蕕Caryopteris terniflora Maxim.的全草。三花蕕生于海拔550-2600m的山坡、平地、水溝邊及河邊,分布于四川、陜西、甘肅、河北、江西、湖北、云南等地。具有疏風解表,宣肺止咳之功效。常用于感冒,咳嗽,百日咳,外障目翳,水火燙傷。
圖片
入藥部位
植物的全草。
性味
味辛、微苦,性平。
功效主治
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用于感冒,咳嗽,百日咳,外障目翳,水火燙傷。
相關配伍
1、治外感風寒咳嗽:六月寒15g,五匹風、肺經(jīng)草、風寒草、免耳風各9g。水煎服。(《萬縣中草藥》)
2、治百日咳:六月寒9g,五皮草12g,兔耳風12g,肺筋草12g,青蛙草15g。各藥先經(jīng)蜜炒,然后以水煎煮。1d作3次服完,藥渣熏蒸,可再供1d服用。[《藥學通報》1959,7(8):275]
3、治燙火傷:路邊梢研粉,香油或蛋黃油調(diào)敷患處。若有潰爛,可加冰片少許。
4、治已潰淋巴結(jié)結(jié)核:路邊梢鮮葉適量,搗爛加白糖外敷;或干葉研粉,凡土林調(diào)敷。(3-4方出自《陜西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搗敷?;蜓心┱{(diào)敷。
采收加工
夏季采,洗凈,曬干或鮮用。
形態(tài)特征
三花蕕:直立亞灌木,高15-70cm。常自基部分枝。枝四方形,密生灰白色向下彎曲的柔毛。單葉對生;葉柄長0.2-1.5cm;葉片紙質(zhì),卵形至長卵形,長1.5-4cm,寬1-3cm,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邊緣具規(guī)則鋸齒,兩面均被柔毛和腺點,背面尤密集。聚傘花序腋生,花序梗長1-3cm;通常3花,偶為1或5花;花柄長3-6mm,具錐形細小苞片;花萼鐘狀,5裂,裂片披針形,長8-9mm,兩面均被柔毛和腺點;花冠紫紅色至淡紅色,先端5裂,二唇形,裂片全緣,長1.1-1.8cm ,下唇中裂片較大,圓形,外面被疏柔毛和腺點;雄蕊4,與花柱均伸出花冠管外;子房先端被柔毛。蒴果成熟后四瓣裂,果瓣無翅,倒卵狀舟形,表面密被糙毛及凹凸網(wǎng)紋。花、果期6-9月。
生長環(huán)境
三花蕕:生于海拔550-2600m的山坡、平地、水溝邊及河邊。分布于四川、陜西、甘肅、河北、江西、湖北、云南等地。
相關論述
1、《天寶本草》:“散寒清火,治諸痛,外障目翳,諸般咳嗽。”
2、《陜西中草藥》:“發(fā)表祛風,宣肺止咳。治咳嗽,百日咳,燙火傷,淋巴結(jié)結(jié)核?!?/span>
(來源于百度百科)
轉(zhuǎn)發(fā)有禮
自即日起轉(zhuǎn)發(fā)當天微信到朋友圈,憑截圖可到藥博商城領取精美禮品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