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數(shù)出來后,一位家長反思了自己孩子高中時期的學習,發(fā)現(xiàn)孩子很多學習上的困難是因為初中階段沒有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導致的。
這位家長的反思對于初中生家庭非常重要,家有小學生的家長也可以看看,為以后提前做好準備。
關于學習習慣
如果說小學是孩子進入校園的起點,高中是孩子的沖刺階段,那么初中就是孩子的發(fā)展期和穩(wěn)定期。
這就意味著初中其實是孩子改變最快、進步最快的三年,孩子在這三年之間養(yǎng)成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對未來會有很大的影響。
初中時成績優(yōu)秀和中等的孩子,他們的學習習慣大都是不錯的,進入高中后,勤奮+好的學習方法=優(yōu)秀。高中所學的知識又多又難且進度快,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績很難上去。
學習習慣是長期養(yǎng)成的結果,無論是好的或是壞的習慣,一旦形成不易改變,所以初中成績暫時落后的孩子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要一看到成績落后了就開始忙于補課,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學習習慣。
由于缺乏這個意識,我的孩子在初中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高一剛開始的時候,就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焦慮和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習質(zhì)量。
建議孩子上高中前應養(yǎng)成九大習慣:自我管理的習慣,全神貫注的習慣,持之以恒的習慣,思考的習慣,閱讀的習慣,質(zhì)疑、求教的習慣,積累知識、方法的習慣,總結歸納的習慣,合理進行時間安排的習慣。
初中三年規(guī)劃這樣做
其實從升入初一開始,關于中、高考的戰(zhàn)斗已經(jīng)開始了。面對中考和高考這兩次重要的考試,細節(jié)往往決定著最終的成敗。
因此,做個完美的規(guī)劃,注重平時功夫,夯實基礎,對初中生,尤其是初一的學生顯得尤為重要!
初一:適應初中的學習節(jié)奏、方法和方式
初一的知識點不多,難點也不是很多。但學好初一卻是整個初中三年中最重要的。從小學進入初中,同學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老師的教學方式變了,學習的知識更深入了。
可以說,進入初中后大家又重新回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大家都知道,百米賽跑起跑很重要。如果比賽的前三分之一你落在了后面,后面想再追趕上去就難了。
如果初一階段沒有適應好,把問題帶到初二,那對之后的學習肯定是很不利的。所以,在初一階段,同學們要完成兩個任務:
一方面要盡早完成從小學到初中的角色變換,越早適應初中的學習習慣,越能夠比別人提前一步。
另一方面,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穩(wěn)扎穩(wěn)打,腳踏實地學好每一個知識點,不放過每一個小錯誤。初中的要求與小學不同,它對每一個知識點都挖掘得比較深,在弄懂的基礎上要能夠熟練應用,甚至創(chuàng)新。
家長在這個階段應該做什么:督促孩子認真完成作業(yè),檢查孩子課堂筆記的整理情況,及時讓孩子改正不良的學習習慣。
初二:做好文科積累和理科學習方法的提煉
初一的基礎如果打得很好,并且在初一升初二的暑假對初二知識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那么學好初二的內(nèi)容決不困難。
因為初二的知識雖難,但它所應用的很多解題技巧或思想我們在初一都學過了。到了初二只不過是換一個外殼包裝,或進行更深入的拓展而已。
在初二的學習中,我們要注意對相關題目的總結,尤其是那些自己易錯的題目或不會的題目,一定要進行歸類,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
家長在這個階段應該做什么:及時發(fā)現(xiàn)各科問題所在,和班主任、任課老師及時溝通。
初三:各科知識形成體系,提升高度和深度
初三的知識點不多,但卻都是中考的重點和難點。而且初三的學習以復習為主,復習要求全面、有針對性。
尤其是到了初三下半年,最好能夠將近幾年的中考真題做一下,了解一下哪些地方會出難題,要下功夫掌握。
初三學習最需要的是效率,強科需要的是深度和高度。很多同學用最容易想到的方法把題解出來就不管了,不去做方法和知識體系的優(yōu)化。
真正優(yōu)秀的學生是善于做方法和知識的總結、歸類和完善!記住,多做題、多思考、多總結。一題多解找巧法,多題一解找通法。有時候會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用學生的話說,快沒血的時候可以救命,滿血回歸,很給力!
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適當學習初高中有銜接的高中知識,文理科都一樣。
家長在這個階段應該做什么:了解中考政策,確定目標學校,針對弱科做好提高計劃,做好心理疏導。
來源:明思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