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zhèn)人口獨生子女政策從1980年開始直至2015年歷經(jīng)35年才真正宣告終結(jié),所以在這期間出現(xiàn)了很多獨生子女,他們有著父母完整的愛,但是也要一人來承擔父母的老年生活。與獨生子女相反的一種情況是20世紀80年代之前出生的,他們兄弟姐妹眾多,若是父母有疾,子女可以輪流照顧。
俗語“父母在,兒女為一家”,說的是,父母尚在,子女就還是一家人。逢年過節(jié),都去父母在的地方,一家人相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子女之間就算有什么矛盾,但是看在父母的面子上,一切不快都可以暫時擱下。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父母在的基礎(chǔ)之上,這句俗語后面還有一句,聽了讓人心酸,“父母去,兒女是一門”,什么是一門,一門是指同源,就是說血脈相連,但是并不是說我們有血緣關(guān)系,我們就能真正成為一家人。生活中有些親的兄弟姐妹因為一些糾葛最后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有時候傷害自己最深的就是自己的親人。
如果發(fā)生這種情況,父母在的話,還可以從中調(diào)解,但是父母不在,應(yīng)該沒有那種不怕麻煩,真心真意為兩人著想還不求回報的人吧!所以父母是維持一個大家庭的紐帶,有了父母的從中調(diào)和,這個家才更團結(jié)。如果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又各自成家立業(yè),彼此住的又比較遠,那雙方之間的關(guān)系也會漸漸疏離,這種情況是現(xiàn)實中真實存在的,而且不在少數(shù),畢竟能在成家后還對兄弟姐妹全心全意的人真的不多見了。
當然,生活中還是有很多家庭是兄友弟恭的,哪怕父母不在,幾個家庭之間仍舊能夠相互扶持,也很真誠地希望每個家庭都是如此,能夠少些疏離,多些溫情。畢淑敏在《孝心無價》中寫到“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是啊,父母是我們一生中很重要很重要的人,無論自己是否成家立業(yè),只要父母還在,自己就還可以做個孩子。女子出嫁后,也可以有娘家可回。所以我們我們真的要在父母尚在時,好好待他們,和兄弟姐妹一起讓家變得更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