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詩《歸園田五首》,是中國田園詩的開山與典范。晉安帝義熙元年(405),陶淵明棄官彭澤縣(今江西彭澤西南)令最終歸田,時年四十一歲。義熙二年(406)春夏間,作《歸園田居五首》。陶淵明家,是在尋陽(今江西九江)柴桑。
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第一首: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園,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今逐句箋釋如下。
人的本性酷愛自由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p>
“少無適俗韻”的“俗”,指官場。陶淵明《與子儼等疏》追述棄官說:“少而窮苦,毎以家貧,東西游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已必貽俗患,僶俛辭世?!逼渲小八住?、“世”,亦均指官場?!绊崱敝盖楦?、趣味。唐代隱士王績《游北山賦》:“吾往見薛收《白牛溪賦》,韻趣高奇?!薄绊嵢ぁ倍诌B言,深得陶淵明詩意?!靶员緪矍鹕健钡摹靶浴?,指人生來具有的本性?!扒鹕健?,指山水田園自然,指代自由生活。天高官場遠,在歷史條件下,農(nóng)村生活基本上是自由的生活。
詩言自己從小就沒有適應官場的趣味,因為自己生性酷愛自由。詩含藏的意思是,官場是不自由的,違背酷愛自由的人性。
陶淵明棄官彭澤令時所作《歸去來兮辭》序:“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毖员拘允亲杂傻?,不是可以勉強(違背)得來的。與“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意同。
陶淵明的人性思想,來自孔子?!墩撜Z·雍也》:“子曰:‘人之生也直’。”依孔子,人的生性本來是正直的。正直,就是不欺負人,也不受人欺負;不奴役人,也不受人奴役。因此,陶淵明所講的人性自由,與孔子所講的人性正直是一致的。《論語·述而》:“子曰:‘天生德于予?!币揽鬃?,人生來具有的德性,是人不可剝奪的價值和尊嚴。依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人性與情感的關(guān)系,本來是體與用、源與流的關(guān)系。陶淵明自述因為生性酷愛自由,所以從小就沒有適應官場的趣味,此思維結(jié)構(gòu),亦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
按語意邏輯次序,此二句是倒裝?!吧贌o適俗韻”倒裝在“性本愛丘山”之前,是為了用“山”字押韻,也是為了突出對官場的厭惡。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b>
“塵網(wǎng)”,比喻官場。典出傳漢東方朔《與友人書》:“不可使塵網(wǎng)名韁拘鎖。”“塵”,喻指官場的骯臟;“網(wǎng)”,羅網(wǎng),喻指官場的奴役人、不自由。
“三十年”,是夸張。按陶淵明《飲酒》其十九:“疇昔苦長饑,投耒去學仕。將養(yǎng)不得節(jié),凍餒固纏己。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遂盡介然分,拂衣歸田里?!绷菏捊y(tǒng)《陶淵明傳》:“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笨芍獪Y明是在“向立年”即晉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二十九歲時初仕“為州祭酒”,不久解職歸田。其后則時宦時隱,直至義熙元年(405)四十一歲時最終棄官歸田,為十三年。詩言“一去”,是總而言之,言“三十年”,是極而言之。
詩言自己誤入骯臟、不自由的官場中,離開自由的家園,已經(jīng)好多年了。“誤”字打頭,是對自己過去做官生涯的全盤否定。
“覉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二句典出晉潘岳《秋興賦》:“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比龂猴怠杜c山巨源絕交書》:“此猶禽鹿,少見馴育,則服從教制;長而見羈,則狂顧頓纓,赴蹈湯火,雖飾以金鑣,飧以嘉肴,逾思長林而志在豐草也?!庇飨笙嗨?,喻義相同,描寫皆生動傳神。
詩言身在官場,失去自由,像覉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一樣,盼望回歸自由生活。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b>
“開荒”,指開墾荒地,成為新的田地,種植更多的作物。“開荒”二字,明白如話,直到今天還是口語。此是從陶淵明親身體驗中跳出來的詞,帶有格外親切、深厚的情感。按陶淵明《歸園田居五首》其一:“開荒南野際?!逼涠骸吧B槿找验L,我土日已廣?!薄豆锩畾q始春懷古田舍》其二:“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笨梢娞諟Y明大面積開荒種田。按陶淵明《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其一:“在昔聞南畝,當年竟未踐。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夙晨裝吾駕,啟涂情已緬?!癖换孽瑁貫楹比诉h?!笨梢娞諟Y明深入僻遠之處開荒。按陶淵明《丙辰歲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獲》:“貧居依稼穡,戮力東林隈。不言春作苦,??重撍鶓?。司田眷有秋,寄聲與我諧。饑者歡初飽,束帶候鳴雞。揚楫越平湖[1],泛隨清壑回。郁郁荒山里,猿聲閑且哀。”可見陶淵明有時要早起乘船渡過瀠洄曲折的山間湖泊,才能到達自己開荒種植的田野。陶淵明之所以要大面積墾荒種田,是為了養(yǎng)活一大家人[2],也是為了躬耕自養(yǎng)的自由生活。
“拙”,字面意思是笨拙,實際是指正直人性,即孔子所講“人之生也直”。此是謙辭,柔中有剛。“拙”,是陶淵明喜用字,如《與子儼等疏》:“性剛才拙,與物多忤?!憋怠妒鲋驹姸住菲涠骸昂拮杂蒙碜?,任意多永思?!碧諟Y明與嵇康,神理相接。
按敘事時間次序,此二句是倒裝。“開荒南野際”倒置在“守拙歸園田”之前,是為了用“田”字押韻,更是為了突出開荒種田,乃是自由生活的保障。
詩言為了守住自由、正直的本性,自己最終棄官歸田,在南野上開荒種田。
開荒種田,春播秋收,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得付出多少辛苦和汗水,陶淵明在所不惜。在陶淵明,自由、正直的人性高于一切,人的價值與尊嚴至高無上。
“開荒南野際”,使本詩具足了陶淵明田園詩最重要的內(nèi)容與特色――躬耕。躬耕的展開描寫,則是在本詩第二、第三首。
以上八句,寫棄官歸田和開荒種田,核心內(nèi)容是對人性的反省,對自由的珍惜。
田園妙境與莊子奇思
“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b>
“方”,四方、周圍?!胺秸保刚瑘@地,宅院內(nèi)外的園地?!睹献印ち夯萃跽戮渖稀罚骸拔瀹€之宅,樹之以桑?!碧脐懙旅鳌督?jīng)典釋文·毛詩音義·伐檀》“廛”:“古者一夫田百畝,別受都邑五畝之地居之?!笨梢娬瑘@地古已有之。按《歸園田居》其一:“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笨梢娞諟Y明家宅園地田畝不算小,是陶淵明辛勤開拓的業(yè)績。按陶淵明《停云》序:“樽湛新醪,園列初榮?!薄毒湃臻e居》序:“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薄稌r運》其四:“斯晨斯夕,言息其廬。花藥分列,林竹翳如?!薄段焐隁q六月中遇火》:“果菜始復生?!薄逗凸鞑径住菲湟唬骸疤@藹堂前林,中夏貯清陰”,“園蔬有馀滋,舊谷猶儲今?!薄蹲x〈山海經(jīng)〉十三首》其一:“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笨梢娞諟Y明家宅園地,種植有滿園的蔬菜、花卉、藥材、和果木林,經(jīng)濟作物品種繁多,并且實行花卉、藥材等不同種類作物間種(“花、藥分列”),種植技術(shù)高明??偠灾?,陶淵明家的宅院地,是林園、菜園、果園、花園、和藥材園。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明白如話,用數(shù)目詞,若數(shù)家珍。每一寸園地,每一間房屋,都是自己的辛苦勞作換來的,多少欣慰,喜悅,都在言外。
“榆柳蔭后園,桃李羅堂前?!?/b>
“榆柳蔭后園”,“蔭”字好,動詞,寫出綠樹成林,夏季可以為草屋八九間遮陰。“桃李羅堂前”,“羅”字好,寫出春季桃花李花紅紅白白爛漫一片,夏秋間桃子李子果實累累眼前羅列。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b>
“曖曖”,朦朧、隱隱約約貌。屈原《離騷》:“時曖曖其將罷兮?!睗h王逸注:“曖曖,昏昧貌?!薄耙酪馈保U裊、輕柔上升貌。典出《詩·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薄靶胬铩?,村莊。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寫出暮色朦朧中,隱隱約約的遠村,裊裊升起的炊煙。黃昏的田園,古樸、安祥、優(yōu)美。此是詩的第一畫面,及其象外之意。此畫面看似毫不費力,而不愧為中國詩歌神韻藝術(shù)的典范。畫龍點睛之筆,端在“曖曖”、“依依”兩組疊字,妙筆傳神。
全詩哪兩句最美?正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钡?,此二句詩之妙,卻不僅在于其第一畫面之美,及其象外之意之好。
再仔細看“曖曖”二句上下文:“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園,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曖曖”二句,與上下文“方宅”四句、“狗吠”二句,有何相同點? 有什么不同點?
顯然,“曖曖”二句,與上下文“方宅”四句、“狗吠”二句,此一段八句,相同點都是寫村莊;不同點在于,“曖曖”二句是插寫遠村遠景畫面,上下文各四句、兩句,則都是描寫自家村莊近景畫面。結(jié)構(gòu)之中,隱藏異同。
在上下文描寫自家村莊近景畫面中,中間插寫遠村遠景畫面,這么寫,有什么妙處?
答案在莊子。
《莊子·逍遙游》:“天之蒼蒼,其正色耶?其遠而無所至極耶?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鼻f子說,天之藍色,是它真正的顏色嗎?它的遙遠,是無極限的嗎?從天看地,也象從地看天――也是藍色的吧,也是無極限的吧!莊子的奇思妙想,為人類提供了自己看不見的從天看地的視角。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借用莊子的話來說,就是:曖曖遠人村,其視我也,亦若是則巳矣;遠村看我村,也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陶淵明在描寫自家村莊的近景畫面中,寫出遠村遠景畫面,就象提供了一面鏡子,照出了當下自己看不見的自家村莊的遠景畫面,是和遠人村一樣,隱隱約約的遠村,裊裊升起的炊煙,一樣的古樸、安祥、優(yōu)美。此是詩的第二畫面,及其象外之意。此是意境中的意境,神韻中的神韻,而出之以不知不覺。
陶淵明在上下文描寫自家村莊近景畫面中,中間插寫遠村遠景畫面,為讀者提供了從遠村看自家村莊的視角,形成獨一無二的田園妙境。陶詩意境中包含的這種流動觀照的畫面結(jié)構(gòu),近似中國畫的散點透視,勝似散點透視。因為繪畫的散點透視,也難以提供這種鏡子般的畫面結(jié)構(gòu),語言藝術(shù)的自由靈活,更接近人類思維的自由靈活。
陶淵明的奇思,是莊子式的奇思。但是,莊子的奇思,是顯性的;陶淵明的奇思,是隱藏的。假定陶淵明的奇思,是受莊子的啟發(fā)[3],那也是青出于藍。
莊子(約前369-前286)說:“天之蒼蒼,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961年4月12日,蘇聯(lián)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繞地球飛行一周,成為從太空看地球的第一個人類,加加林說:“地球是天藍色的?!盵4]加加林證實了兩千多年莊子前的奇思。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二句典出《孟子·公孫丑上》:“雞鳴狗吠相聞?!币约啊端螘分救蜂浌旁~《雞鳴髙樹顛》:“雞鳴髙樹顛,狗吠深宮中。”
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黃昏時分,一天出外勞作的農(nóng)夫、牧童收工回家,家雞也咯咯的啼叫著,回到桑樹上棲息。黃昏的村莊,洋溢著生活的氣息。
“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園,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贝税司湓?,標志中國田園詩在產(chǎn)生時[5],已達到了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在當時,就已深深感動了詩人顏延之。宋顏延之《陶徵士(淵明)誄并序》:“汲流舊巘,葺宇家林。晨煙暮靄,春煦秋陰。”便是此段意境的化身。其中,“葺宇家林”,“春煦秋陰”,是來自“方宅”四句;“晨煙暮靄”,以及“春煦秋陰”,是來自“曖曖”四句。
以上八句,寫自家宅園和田園風光,潛藏意義是自由生活之優(yōu)美。
淡泊心與自由心
“戸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b>
“戸庭”,字面指室內(nèi)和庭院,喻指自己的心靈和生活?!皦m雜”,字面指灰塵、雜物,喻指塵俗之事、官場之事,也喻指做官的欲望?!盁o”,是泯滅義,看似輕描淡寫,實際斬釘截鐵。“無塵雜”,就是泯滅了做官的欲望。無欲則剛。本詩兩用“無”字,“少無適俗韻”,“戸庭無塵雜”,具見詩人個性?!疤撌摇保置嬷缚侦`的房間,喻指淡泊干凈的心靈和生活?!扳拧闭?,有馀不盡?!伴e”,悠閑、自在,指自由?!扳砰e”,就是充分的自由。
“戸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與《歸園田居》其二:“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是兩次用《莊子·人間世》“虛室生白,吉祥止止”之典。
《莊子·人間世》:“回曰:‘敢問心齋?!倌嵩唬骸粢恢荆瑹o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耳止于聽,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伝卦唬骸刂词嫉檬梗瑢嵶曰匾?。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謂虛乎?’夫子曰:‘盡矣!……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p>
“虛室”,喻心靈淡泊空靈,“生白”,言放光明,陽光七彩,化為純白?!肚f子·德充符》:“唯止能止眾止?!薄爸怪埂?、“止眾止”的第一個“止”,是止住欲望的止。第二個“止”,是欲望?!爸怪埂?、“止眾止”,就是止住內(nèi)心的種種欲望。故“吉祥止止”下句云:“夫且不止,是之謂坐馳?!毖匀绻恢?,身即使是在坐位,心也是在馳逐名利。
心齋哲學是莊子哲學的精髓。莊子認為無限制的欲望,是惡和罪惡的根源,是人類社會災難的根源。只有心靈淡泊,才有人的自由。心齋哲學,提供了克服無限欲望的實踐工夫。
“吉祥止止”,西晉郭象《莊子注》解釋為“夫吉祥之所集者,至虛至靜也”,唐成玄英《疏》解釋為“吉祥善福,止在凝靜之心”,是用“唯道集虛”來解釋“止止”。但是,“唯道集虛”是心齋已然之境界,“止止”才是心齋所以然之工夫。用心齋已然之境界,解釋心齋所以然之工夫,并沒有講落實這心齋工夫。更重要的是,“止止”的第二個“止”,是指欲望,不是指“至虛至靜”的“凝靜之心”。
《歸園田居》“虛室有馀閑”,“虛室絕塵想”之“虛室”,是兩用“虛室生白”?!皯敉o塵雜”、“虛室絕塵想”之“無塵雜”、“絕塵想”,則是兩用“吉祥止止”之“止止”。這表明,陶淵明是用《莊子·德充符》“唯止能止眾止”之“止眾止”,來理解“虛室生白,吉祥止止”之“止止”。陶淵明對莊子哲學精髓的創(chuàng)見,超越了他之前的西晉郭象、他之后的唐代成玄英的解釋。
不與黑暗政治合作,是魏晉之際嵇康、阮籍、向秀等竹林七賢的傳統(tǒng),陶淵明繼承之。棄官種田自給,以保全獨立自由人格和生命權(quán)利,則竹林七賢尚無此實踐。陶淵明棄官種田自給,以保全獨立自由人格和生命權(quán)利的實踐, 發(fā)展和超越了魏晉竹林七賢的傳統(tǒng)。
詩言我的室內(nèi)、庭院,纖塵不染,空靈的房間,悠閑自在,有馀不盡。喻說自己泯滅了世俗的欲望,心靈淡泊,生活自由。
以上二句,言淡泊心是自由心的根本。
回歸自由的宣言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b>
“樊籠”,牢籠,例如屠宰場關(guān)住雞鴨豬羊的牢籠,喻指官場。此比喻包含兩個意思,第一,失去自由,失去尊嚴?!端螘肪砭攀峨[逸·陶淵明傳》:“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帯見之?!瘽搰@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薄盀槲宥访渍垩保褪菦]有自由、沒有尊嚴。第二,失去生命權(quán)利的保障,隨時可能被屠殺?!稌x書·阮籍傳》:“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魏晉宋時期,政治黑暗恐怖時期居多,士人生命沒有保障,許多士人慘遭政治權(quán)力殺害,其中包括優(yōu)秀詩人孔融、嵇康、呂安、張華、潘岳、陸機、郭璞、謝靈運、鮑照、謝朓等人。陶淵明《庚戍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干?!薄爱惢肌?,就是指人所不應有的災患,包括失去自由、尊嚴,和死于非命。
“自然”一詞,在古漢語中,有三個義項:
1.天然、非人為。例如晉陶淵明《晉故西征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又問聽妓,絲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漸近自然。’”
2.自然運化、天地自然之道的作用和體現(xiàn)。例如陶淵明《形影神》序:“貴賤賢愚,莫不營營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極陳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釋之?!?/p>
3.自己使自己如此,自由?!白浴?,自己;“然”,如此。自己使自己如此,即自己為自己作決定,即自由。例如《老子》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睗h河上公注:“道性自然,無所法也。”《老子》第五十一章:“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碧諟Y明詩《歸去來兮辭》序:“質(zhì)性自然。”《歸園田居》第一首:“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币陨纤小白匀弧?,皆自由之義?!胺底匀弧保褪腔貧w自由。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詩言身在樊籠失去自由已久,今天終于回歸了自由。
以上二句,可以說是言回歸自由的總宣言。
在陶淵明,為了自由,付出了艱苦奮斗的代價,泯滅世俗功名欲望,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勞動,皆非易事。有“虛室絕塵想”,和“開荒南野際”,然后才有“復得返自然”。
陶淵明《歸園田居》,開創(chuàng)出中國田園詩的優(yōu)美意境,妙筆傳神,神韻無盡,臻于中國詩藝術(shù)巔峰;寫出了深切的人性反省,酷愛自由是人的本性,淡泊心是自由心的根本,人文境界精深絢爛。
[1] “饑者歡初飽,束帶候鳴雞”,言秋收之初,已經(jīng)能吃飽,非常開心,天沒亮時,就已經(jīng)束帶――掛上鐮刀等收獲用的農(nóng)具,坐待雞鳴報曉就出發(fā)。這一細節(jié),非常新鮮,非常感人。
[2] 《宋書》卷九三《隱逸列傳·陶淵明傳》:“為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稻,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碧諟Y明《歸去來兮辭》:“僮仆歡迎,稚子候門?!薄杜c子儼等疏》:“告儼、俟、份、佚、佟?!?/p>
[3] 參考下文解釋“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陶詩對莊子的創(chuàng)見。
[4]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時間9時07分,蘇聯(lián)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從拜克努爾發(fā)射場起飛,在最大高度為301公里的軌道上繞地球一周,歷時108分鐘,于上午10時55分安全返回,降落在薩拉托夫州斯梅洛夫卡村地區(qū),完成了人類首次載人宇宙飛行。
1961年4月14日《人民日報》報道《蘇聯(lián)英雄勝利地完成了天路歷程 “真理報”記者在飛船著陸地區(qū)采訪記》:“據(jù)塔斯社13日訊……加加林所到過的地方是任何人所從未到過的,他看見了任何人還沒有見過的景象。……大家爭先地問加加林:‘天空、宇宙是什么樣的?’‘黑洞洞的,同志們,很暗?!厍蚰??’‘是天藍色的,象個大球,真是奇妙的景象。”
(俄)別爾烏申《108分鐘改變世界》第六章《飛行壯舉》6.3《在軌道》:“9:27……加加林……繼續(xù)匯報他的所見和感受:‘打開觀察窗的濾鏡,能看到地球地平線,但是天空之中的星星卻看不見。天空是黑色的,地球地平線周圍的一圈藍色光環(huán)將地球與黑暗的天空分隔開?!保ā?08分鐘改變世界》,航空工業(yè)出版社2012年版,第228-229頁。)
《加加林宇宙飛行后在國家委員會會議上的報告》(1961年4月13日絕密第1本):“我看到地平線、星星、天空。天空完全是黑黑的?!梢钥吹椒浅F恋牡仄骄€,看到地球的圓周。地平線呈漂亮的藍色。地球表面是淡藍色?!保ā?08分鐘改變世界》,航空工業(yè)出版社2012年版,第343-344頁。)
[5]中國田園詩、山水詩,相繼產(chǎn)生于晉宋之際,西元4-5世紀之間。比產(chǎn)生于19世紀的西方自然詩,早15個世紀。
[英]李斯托威爾《近代美學史評述》:在古希臘時代,“對于自然的感情卻沒有得到很好的發(fā)展。它在荷馬的詩中,即使是當他描寫到大海和有名的阿爾喀諾俄斯(alcinous)花園時,都十分缺少?!保ㄊY孔陽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186頁。)
[瑞士]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古代人中間,藝術(shù)和詩歌在盡情描寫人類關(guān)系的各個方面之后,才轉(zhuǎn)向于表現(xiàn)大自然,而就是在表現(xiàn)大自然時,也總是處于局限的和從屬的地位。不過,從荷馬時代以來,自然給予人們的強烈印象還是被表現(xiàn)在無數(shù)的詩句和即景生情的詞句中?!保ê涡伦g,商務印書館1983年版,第292頁。)在中世紀,“對于自然風景做精心的描繪是很少的。”(第300頁。)
[英]李斯托威爾《近代美學史評述》:中世紀以后,“自然這塊天地,不得不等到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運動,方才得到了充分而又細致的發(fā)掘。拜倫、雪萊、華茲華斯、歌德,是他們第一次把大海、河流、山巒帶進了他們自己的作品?!保ㄊY孔陽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1年版,第186頁。)
[英]韋爾斯《世界史綱》:“華茲華斯以一種極其變化多端的藝術(shù)手法講出一種神秘的泛神論,一種對自然神的深奧感受。”(吳文藻等譯,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12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