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詩卷》,紙本長卷,縱19.7厘米,橫303.2厘米,此版本原為香港虛白齋舊藏,現(xiàn)藏于香港藝術(shù)館。卷文徵明以小楷抄錄沈周、徐禎卿、呂常等人唱和落花詩共計六十首,依次為:沈周十首、文徵明十首、徐禎卿十首、沈周十首、呂常十首、沈周十首。全卷筆畫瘦勁挺拔,墨色秀潤,結(jié)體內(nèi)緊外松,形態(tài)略向左傾,意態(tài)兼有趙孟頫小楷筆畫之妍媚而不乏唐法晉韻。啟功先生評曰:“楷法精工?!?/p>
文徵明《落花詩卷》幾個版本的真?zhèn)沃q,至今仍無定論?!妒汅拧肪砣浻小段尼缑鲿浠ㄔ妰浴?,“素箋烏絲欄本,小楷書凡十二幅,前六幅書沈周原唱十首,后六幅自書和作,款云:嘉靖乙丑春二月廿四日徵明重錄于玉磬山房。下有徵明連印,徵仲父印二印”。
此外,陸時化《吳越所見書畫錄》、李佐賢《書畫鑒影》、顧文彬《過云樓書畫記》(兩本,一本現(xiàn)藏蘇州博物館,另一本不知所蹤)著錄四本,香港虛白齋藏本(上海書畫出版社影印出版,前有啟功一文,認定此本是唯一真本),皆錄沈周詩三十首,并文徵明、徐禎卿、呂秉之和詩,跋文相類,言“弘治甲子之春,石田先生賦落花之詩十篇首以示壁”,一般據(jù)這句認為為沈周甲子之春才作落花詩,如果這樣理解則這五件小楷詩卷皆偽,且《吳越》本,《鑒影》本,蘇博本“壁”都作“璧”。
相似的作品,還有北京瀚海2002年春拍的一件,未有長跋,作于正德乙丑;東京國際2014年春拍的另一件書于嘉靖乙酉九月,裝裱成冊,計12開,卞永譽、王鴻緒、吳湖帆舊藏,溥儒題簽,此冊不見《式古堂書畫匯考》,也不見《吳氏書畫記》。
然而,如果換一個角度理解,沈周弘治甲子之春取詩“首以示壁”,并未說作詩于是年,則推定文徵明等人于甲子賦詩是合理的。另有兩件文徵明書落花詩提到甲子年,僅錄己作,一件見北京匡時2010五周年秋拍,書于1541年,款識“此詩作于弘治甲子,越有三十八年,為嘉靖辛丑,因懋學攜示石翁原唱,為錄于后。
于是余年七十有二,追思少年,為之慨然也。徵明識?!崩铙掴峙f藏,程十發(fā)題跋。至于弘治甲子文徵明是否去南京見呂秉之,《文徵明年譜》僅在落花詩條下提及,未考,但年譜載是年五月,陪呂秉之、沈周游虎丘,梅雨后沈周有言懷詩,文徵明有詩次韻(見周振道《文徵明年譜》,頁141)。盡管此卷真?zhèn)紊杏袪幾h,卻不失為一件文徵明小楷風貌的代表之作。(來源于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