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秦朝為東方文明走向成熟體的標(biāo)志,那此國就應(yīng)該是西方文明成熟的體現(xiàn),秦始皇是東方文明的千古一帝,此人就是成熟西方文明的奠基人。
此國叫亞歷山大帝國,此人是亞歷山大大帝。當(dāng)前的西方史官盛行將西方文明的淵源追溯到古羅馬,而古羅馬更愛說自己承襲的亞歷山大帝國衣缽。
奧古斯都、凱撒大帝等我們耳熟能詳?shù)牧_馬皇帝都曾專門祭拜亞歷山大大帝,不但追賜其各種榮譽稱號,還增添各式陪葬品,傳說奧古斯都就親手為亞歷山大大帝戴上了黃金王冠。
所以亞歷山大大帝的墓是全世界罕見在封棺之后,陪葬品還不斷遞增的大墓,甚至可能追添的陪葬品超過當(dāng)初下葬的時候,畢竟羅馬帝國相對于全程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的亞歷山大帝國土豪很多。
亞歷山大大帝史稱亞歷山大三世,20歲時登基為古希臘城邦馬其頓的國王,假如中西類比,此時的古希臘城邦時期即可對應(yīng)我們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戰(zhàn)國。
而城邦馬其頓就是西方版的秦國,跟秦國一樣,最早的它非古希臘文明的核心國家,在雅典、科林斯、斯巴達的眼中是半開化的“野蠻人”。
同樣跟秦國一樣,隨著希臘半島城邦間攻伐進入最后時期,這個被瞧不起的“野蠻城邦”靠著嚴(yán)謹(jǐn)?shù)牟奖嚪ā榜R其頓方陣”異軍突起大殺希臘眾邦,并于公元前338年夏在克羅尼亞徹底打垮了斯巴達、雅典,成立自己為盟主的“希臘聯(lián)盟”。
所以當(dāng)亞歷山大三世在公元前336年繼位時,馬其頓已是傲視希臘眾邦的霸主,此后亞歷山大三世將試圖趁馬其頓王權(quán)交替,新王根基不穩(wěn)而乘火打劫的雅典、斯巴達又揍了一遍,并推行從波斯學(xué)來的類秦國“郡縣制”的基礎(chǔ)行政制度。
削弱各城邦的獨立自主權(quán),進而切實完成了對希臘的統(tǒng)一,亞歷山大三世此功績放在以古希臘文明為母體的西方文明發(fā)展史時,不亞于秦王掃六合的偉大。
而亞歷山大三世跟秦始皇一樣,并不滿足“統(tǒng)一”,他要開拓前無古人的功績,因此在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三世橫渡地中海,殺向了希臘人的宿敵“波斯帝國”,不但成功擊潰了波斯,還將軍隊一路開到了印度河流域。
一個面積多達約500萬平方公里,橫跨歐亞非的龐大帝國由此誕生,也是西方文明(以古希臘為母體)第一次以大帝國的形象走上世界舞臺,在此之前文明帝國的概念屬于由兩河和尼羅河孕育的“波斯帝國”、“埃及帝國”等中東帝國。
因為亞歷山大帝國在西方文明發(fā)展史中的“偉大”,近代西方史學(xué)家一直將探尋亞歷山大三世之墓視為考古的頭號大事,按羅馬史籍記載亞歷山大三世埋在了今開埃及羅附近。
且多位羅馬帝國的皇帝都曾造訪祭拜,但羅馬關(guān)于此墓的記載,在公元200年嘎然而止了,當(dāng)時的羅馬皇帝塞維魯斯出于不知名原因把墓穴徹底封在了沙漠之中。
但亞歷山大三世埋在今開埃及羅附近的說法并不是唯一,除了埃及,印度尼西亞、土耳其、希臘3國都曾宣布亞歷山大三世埋在自己這里。
希臘說亞歷山大三世不管怎么牛,他始終最開始是馬其頓國王,按馬其頓王室的傳統(tǒng),他應(yīng)該埋在馬其頓王國的老都城埃垓,跟自己的先祖長眠。
而印度尼西亞認為亞歷山大三世是死在遠征的途中,以古代的交通和“保鮮”措施,是沒有辦法運回希臘或者埃及,印度尼西亞屬于亞歷山大三世遠征的最東方。(袁載譽)
參看文獻:吳燕泉 亞歷山大的遺物 古希臘王室文物展覽《世界文化》 , 1981 (1) :51-55
劉安立 失落的亞歷山大墓《大自然探索》 , 2014 (1) :66-71
配圖來源谷歌地圖“中東”,版權(quán)人若覺不妥,聯(lián)系我們!立馬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