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瘦光(窄面打光)
顯瘦光的原理
所謂顯瘦光是在拍攝時,讓人物臉部較窄的一邊面向光線的來源,因為臉部是立體的有弧度的,只要角度適合,在較寬的一邊就會留下陰影,因為視覺上會將亮部的亮區(qū)當成臉的主要區(qū)域,這樣看起來人物的臉部就會有較瘦的感覺。
依據(jù)經(jīng)驗,大部分的模特都希望自己在鏡頭下可以瘦一點,所以顯瘦光在人像攝影領域來說,的確是很重要的用光方法。
人物側臉的角度、光位都很重要
既然顯瘦光又稱為窄面打光,人的臉會分成窄面跟寬面,就表示拍攝時人物要側臉為佳,才能在鏡頭前面形成寬度不一的臉,如果是正面面對鏡頭,呈現(xiàn)均分的情況,何來窄面打光之說呢?這在人物的引導時要特別注意,側臉跟側身都是有用光意圖的。
在光源的光位選擇上,通常也不會是45°角的光位,而是大約接近側面光的8點鐘或4點鐘的光位,這樣陰影才會明顯(請參考認識光位和光位時鐘,點我傳送門)
圖1、運用較斜角度的反光板,做出較局部的反射光。畫面的右側才是這個場景光線的來源。反光板反射在模特的臉部營造出一個顯瘦光的階調。
類型:以反光板反射逆向的漫射光
時間:3月中旬,下午14:00
環(huán)境:微光旅館場景
相機設置:光圈f/2、快門速度1/100s、iso400
相機模式:M模式
從圖1來看,便是大約在8點鐘的光位,而圖2經(jīng)由窗簾布的控制,已經(jīng)很接近側面光3點鐘的光位。
用自然光來做顯瘦光
圖1運用較斜角度的反光板,做出較局部的反射光。畫面右側才是這個場景光線的來源。反光板的反射在模特的臉部營造出一個顯瘦光的階調。
圖2則以暗色窗簾布控制落地窗的自然光,留下透光的縫隙,形成側面光的來源,模特則是側臉向光,讓窄面受光,在寬面留下陰影感,這就是讓臉部變瘦的用光訣竅了。
類型:從窗戶外局部漫射進來的光
時間:7月底,中午11:20
環(huán)境:微光室內場景
相機設置:光圈f/2.5、快門速度1/100s、iso200
相機模式:M模式
顯瘦光的意義不僅僅在讓臉部顯瘦而已,在用光上,它在臉部留下的陰影階調,讓畫面變得更加立體才是另一個重點。
維米爾及倫勃朗的顯瘦光參考
顯瘦光是經(jīng)典的人像用光技巧
顯瘦光在人像肖像中的應用由來已久,從畫作的影像來看,文藝復興時代就有許多畫家已經(jīng)注意到了要用顯瘦光來讓肖像立體化。其中比較知名的,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對人物主體使用的便是顯瘦光的光影。
在巴洛克藝術時期(1600~1750)的幾個光影大師,包含卡拉瓦喬、倫勃朗、維米爾,都擅長利用這樣的肖像光影效果。
維米爾的《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1665年
圖3是荷蘭畫家維米爾(Vermeer Jan)的作品《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在光影的造詣上,維米爾可以說跟倫勃朗齊名。
畫名:《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作者:維米爾(Vermeer Jan)
年份:1665年
畫作材質:油彩,畫布
原作尺寸:44.5cm*39cm
館藏處:荷蘭海牙莫瑞修斯博物館
這是一個很典型的顯瘦光的肖像光影范例,模特側臉形成窄臉及寬臉,而想象中的光線便由窄臉一側以高角度進入,形成鼻影、寬臉的陰影以及脖子下的陰影。若再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畫家連同少女的眼神光、雙唇的潤濕感,還有珍珠耳環(huán)上的亮點都描繪出來了。
維米爾的筆法本以流暢著稱,從這些光影的細節(jié)便可以看出畫家的細膩程度。
《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是維米爾畫作中少見的肖像畫,在他所傳世的作品中,大多以描述日常生活的風俗畫為主,并呈現(xiàn)帶景的手法。
從光線來看,這張背景全黑的形式也是相當獨特,因為他大多以較明亮的形式來呈現(xiàn)光線的明暗階調,并以窗光的應用為主。
倫勃朗的《女子肖象》1632年
圖4是倫勃朗在1632年的作品《女子肖象》(Portrait of a Woman),此作品同時是倫勃朗光(三角光)及顯瘦光的運用。
畫名:女子肖像(Portrait of a Woman)
作者:倫勃朗
年份:1632年
畫作材質:油彩、畫布
原作尺寸:111.8cm*88.9cm
館藏處:美國紐約大都會美術館
在實戰(zhàn)上,三角光有時是顯瘦光,有時是顯胖光,要視肖像臉部所面向光線的情況而定。
另外,我們要注意的是,倫勃朗雖喜歡使用暗背景的場景,但是他通常會去鋪陳暗部的光影階調及層次,倫勃朗有一句名言--“暗部最難”,由此便可以窺知畫家對暗部處理的看法。
圖3則是維米爾的特殊之作,維米爾的作品整體來說光影比較典雅明亮,很少像圖3一樣的暗背景呈現(xiàn)。
就光影來說,圖4還是以不同角度的倫勃朗三角光來呈現(xiàn),這張是典型的顯瘦光。
圖3、1632年之后,倫勃朗的生意大好,他畫了很多以“女子肖像”“男子肖像”為題的畫作,在今日,就是一般的攝影師也會好好想不同的標題吧!不過,這一點都不曾消減大師作品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