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guī)侠硐肴コ臣軉幔?/span>
不想短斤少兩地茍活
文攝:羅西
我們大部分人活得不瀟灑,更不用說豪邁。
或者說,我們活得沒有自由與自我。
我們總是遷就、妥協(xié)、逃避與求饒。
舉個例子:
沒有了浪蝶,沒有了狂蜂,看見了蒼蠅,我就改口喊它:蠅蠅!蠅蠅!
我沒有辦法,別無選擇,這就是短斤少兩的茍活。
西安奔馳女車主坐上奔馳引擎蓋哭訴維權(quán)已過去1個多月。
5月21日,“一個有點理想的記者” 爆料說,薛女士已被警方以涉嫌職務(wù)侵占立案調(diào)查。
上海警方此前回應(yīng)稱,還沒有立案,才接到線索。
25日,薛女士連發(fā)多文回懟爆料者:
“我敢向公安交所有資料,你敢嗎?來西安吧,帶上你的記者證和理想?!?/span>
我感覺這句懟得特別豪邁:帶上你的記者證和理想。
是的,你敢?guī)侠硐肴セ钪?、去吵架、去?yīng)戰(zhàn)嗎?
我覺得薛女士活得很勇敢、盡興,值得尊敬。
再說“自由”。
它對有些人來說很重要,但我發(fā)現(xiàn)對很多人來說其實不重要。
因為大部分還窮著?
也不全是,很多時候是因為無知。
有個4歲的小女孩,拒絕穿衣服。你會怎么讓小女孩配合呢?
一位媽媽的方法是:
給她穿衣服時問她意見,讓她自己選,“穿這件短袖還是那件短袖?”
“那件短袖。”
接著問:
“這條褲子還是那條褲子呢?”
“好,這條褲子?!?/span>
自由不是亂來,而是有選擇。
不自由,就是殘缺了生命。
自我修復(fù),很微妙。
心理學(xué)研究發(fā)現(xiàn),人們在照鏡子時大腦會自動進(jìn)行腦補,所以照鏡子的時候并不是真實長相,大概比真實長相好看30%,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照相時感覺不像的原因。
而內(nèi)修,有些像照鏡子,發(fā)現(xiàn)自我,向上靠攏,也增強自信。
某人歷盡滄桑,去到深山寺院。
禪師問:“來此何事?”
那人答:“前來修佛?!?/span>
禪師道:“佛沒壞,不用修,修好自己就已修佛?!?/span>
一個年輕人問一個得道的老者:
“智慧哪里來?”
智者說:精確的判斷力。
年輕人又問:“精確的判斷力哪里來?”
智者說:經(jīng)驗。
年輕人再問:“經(jīng)驗?zāi)睦飦???/span>
智者說:錯誤的判斷。
年輕人再問:“錯誤的判斷從哪來?”
智者說:從自以為是中來。
年輕人再問:“自以為是從哪來?”
智者答:從我來。
不要丟了自我,因為那意味丟失靈魂與智慧。
一位教授正在準(zhǔn)備第二天的演講,他不知道要講什么內(nèi)容,很焦慮。
這時,他五歲的兒子吵著要他陪著玩兒。
他有點不耐煩了,順手從雜志上撕下一頁印有世界地圖的彩頁,并把它撕得粉碎,然后對兒子說:
“你什么時候把地圖拼好了,我就什么時候陪你玩?!?/span>
十幾分鐘后,他的兒子就回到了他身邊,遞給他一張完整的世界地圖。
教授很驚訝,一個五歲的小孩怎么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nèi)就拼好一張完整的世界地圖?
他問兒子:“誰教過你世界地理?”
小孩說:“沒有,但地圖的后面有一個人像,我把‘人’貼完整了,地圖也就出來了。
教授的靈感就這樣被孩子輕輕地打開了,他當(dāng)即找到了這個星期要說的話題:
“做好一個完整的人,你就擁有了整個世界”。
一個完整的人,就是有勇氣,有自由,有自我……
(若喜歡此文,歡迎點擊下面紅色框,即可打賞,哪怕1元也是100分的支持。萬分感謝您?。?/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