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的事跡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也常常被視為那水泊梁山之上為數(shù)不多的真好漢,且不談其為人如何,至少他的武功是公認的厲害,甚至不少水滸迷更是提出了“馬上林沖,馬下武松”的說法,這說法不一定準確,卻是證明了武松在讀者心中的地位之高,原著中除了李逵用武器殺過虎外,沒有任何一個好漢像武松那樣徒手打死猛虎,他的爆發(fā)力和武藝都是驚人的,要說原著中有人能夠嚇跑他,只怕是說笑,其實不然,《水滸傳》原著中還真有這么一位猛人。
(魯智深、武松劇照)
事實上武松曾經(jīng)在面對盧俊義時也曾詐逃過,但那是誘敵深入的伎倆,不能算是武松怯敵,而本文的主角并非盧俊義,反而他與盧俊義還有過一次戰(zhàn)場上的對決,不過那一次又是他贏了,盧俊義只能吞下敗果選擇撤軍,究竟是何人能夠達成如此成就?盧俊義怎么說也是梁山武藝第一人,武松再不濟也是步軍中拔尖的猛將,這人憑啥能贏他們?其實這人后來也上了梁山,不過上山前后的他卻是判若兩人。
話說在宋江、吳用賺了盧俊義上山之后便與之約好分別攻打東昌府和東平府,誰贏了就讓誰當梁山之主,而宋江是順利攻下了東平府,還收了董平這員猛將,那盧俊義卻是在那東昌府久攻不下,而吃了敗仗,賜他敗績的人正是那東昌府的守將張清。
(盧俊義劇照)
張清人稱“沒羽箭”,這外號取得十分貼切,他用的并不是箭,而是石頭,善用飛石擊人的張清一登場就連打了十五員梁山大將,這等戰(zhàn)績放眼整個梁山也找不出第二個人,風頭無人能及,其中更是有五虎將級別的高手存在,盧俊義雖然未出手,卻是在氣勢上完敗給了張清,因為他壓根就不敢出手,畢竟他沖上去也難免被那飛石所擊,只會讓自己身上徒增傷痕罷了,于是他選擇撤軍求援于宋江。
而宋江等人趕來之后又與張清開始斗智斗勇,其中那從無敗績的花和尚魯智深也是遭了飛石所擊,原著道:“張清看了,見魯智深擔著禪杖,皂直裰拽扎起,當頭先走。張清道:這
(宋江、吳用、盧俊義劇照)
禿驢腦袋上著我一下石子?!濒斨巧顡U杖,此時自望見了,只做不知,大踏步只顧走,卻忘了提防他石子。正走之間,張清在馬上喝聲:著!一石子正飛在魯智深頭上,打得鮮血迸流,望后便倒。張清軍馬,一齊吶喊,都搶將來。”魯智深這等高手在張清面前也是沒任何辦法,而接著又有一句描述,道出了武松此時的心態(tài)。
原著道:“武松急挺兩口戒刀,死去救回魯智深,撇了糧車便走。張清奪得糧車,見果是糧米,心中歡喜,不來追趕魯智深,且押送糧車,推入城來。”武松是何許人也?表面上看他見老虎都不慫,典型的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如今大哥魯智深被打了,以他的性格為何不上前報仇?這不明擺著么?盧俊義尚且拿張清沒辦法,他武松上去不是送人頭?此時的張清還未歸降梁山,下起狠手來,只怕后面就沒武松什么事了,他選擇認慫其實是十分明智的。(張清劇照)
不過你別看張清這家伙上山前風光,上山后他卻是越來越弱,雖然在征田虎時與瓊英立下大功,但是在征方臘之時這家伙突然智商下線,明明是用飛石的高手卻偏要用長槍與厲天閏對決,結(jié)果被對方刺死,在戰(zhàn)場上以己之短對敵之長這本就是兵家大忌,顯然張清這是被強行“劇情殺”了,上山前后的表現(xiàn)差距如此之大,也是找不到第二個這樣的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