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氣” 二字來概括書法、繪畫、文學(xué)等藝術(shù)門類,是中國文藝界評論的顯著特點之一。在文學(xué)評論中,自魏曹丕 《典論.論文》中首提“文氣”以來,這一概念被廣泛地應(yīng)用于審美鑒賞、創(chuàng)作評論,使“文氣”說成為自成體系的重要理論,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藝評論的基本思想。我們有時說,一把好壺,就 是一幅立體的畫,一首有韻的詩。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正如清華大學(xué)楊永善教授感嘆的:“紫砂陶藝實際上是熱衷文化的藝人與 熱愛工藝的文人共同創(chuàng)造的”。欣賞壺藝作品,品味壺藝蘊含之文氣,是一件賞心樂事!
品味壺藝之文氣,一是要著眼于壺藝作品整體品位意味的品讀; 二是要品評壺體的文氣。壺體是壺藝作品文氣的根與魂。品評壺 藝作品的文氣,離開了壺體文氣的根與魂,單純品評壺飾的文 氣,那就不是評壺,而是評書、評畫、評雕刻;三是品評壺飾有 沒有文氣,壺體有文氣,壺飾也有文氣,那就是錦上添花。壺體 有文氣,而壺飾沒有文氣,那則是“明珠投暗”了,壺體無文氣,而壺飾有文氣,那就成了“鮮花插在牛糞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