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說話的時候,孩子總喜歡問東問西,不停地插話,打斷別人。父母也許在責怪孩子沒禮貌,可是你知道孩子喜歡打斷別人的真正原因嗎?
文 | 劉曉曄
首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前教育學(xué)院副教授
編輯 | 嚴芳 制作 | 張海燕
揭秘“插話王”的3大訴求
“插話王”可不僅是愛在家里插話,他在哪兒都會插話,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來看看下面幾個場景就明白了。
求表揚
老師正在給全班小朋友讀《一園青菜成了精》這本圖畫書,老師剛念完“出了城門往正東,一園青菜成了精”,苗苗立刻就開始接“最近幾天沒人問……”老師嚴肅地說:“我說話的時候,你別說!”
苗苗是故意插話嗎?當然不是。她想說的是“我也會!”,原本想在老師那兒得到認可,沒想到卻碰了一鼻子灰。其實這個時候,只要對孩子說“你也會呀!你跟著老師一起講”,就完全可以避免這種尷尬。
有的時候孩子原本在自己玩,父母剛好抽空談點兒正事,談著談著,孩子可能突然跑過來說“你看你看,我捏的小熊!”其實這都是孩子想要求表揚的表現(xiàn),并非故意插話。
求關(guān)注
媽媽和幾個阿姨在聊天,銳銳總是時不時地拽一下媽媽的衣服,然后沒頭沒腦地說一句::“媽媽你看,我喝了一大杯水?!?/p>
這種情況多發(fā)生在孩子缺少玩伴或者與玩伴不熟悉,而父母親又在和別人熱聊的情況下。孩子因為感覺無聊被冷落而故意打斷談話,以求得父母的關(guān)注。
求參與
爸爸、媽媽說到“工作計劃”的時候,牛牛突然沖過來說:“小朋友去活動區(qū)就做計劃!”媽媽“哦”了一下,繼續(xù)和爸爸討論。當說到“周二”的時候,牛牛又沖過來拉著爸爸的褲腿大聲說:“周二我上舞蹈課!”
很顯然牛牛是故意插話的,而且插得很有水平,說明他非常認真地傾聽了爸爸、媽媽的談話,并且努力地捕捉到自己可以參與的信息,反應(yīng)特別迅速。很多時候孩子這種插話都是想?yún)⑴c大人的談話和討論的一種信號。
如何幫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談話習慣?
面對小小“插話王”,父母應(yīng)該先冷靜地想一想孩子為什么要插話,避免直接指責、批評,先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看看可否讓孩子一起聊聊,是否冷落了孩子,然后再通過一些小方法幫助孩子養(yǎng)成較好的談話習慣。
日常生活中制造些能夠讓孩子參與的話題,給孩子參與談話、討論、發(fā)表自己想法的機會,比如問:“周末我們?nèi)ツ睦锿婺兀俊?/p>
進行不允許孩子參與的談話之前,與孩子進行約法三章,告知大約的時間:“我要跟叔叔說點兒事情,就是你搭出一個十層樓那么高的房子的時間,你先自己玩一會兒積木,搭好房子告訴我?!?/p>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對來說較弱,所以在大人聊天前,可以假裝在孩子的耳朵上按下按鈕,玩一個“只能聽、不能說”的游戲。幫孩子克制插話沖動。如果孩子打破了規(guī)矩,可以有個小小的懲罰,但如果出色完成則給予獎勵,逐步提高孩子自我控制的時長。
文章內(nèi)容來源 |《父母必讀》雜志2018年2、3月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