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電影的的第一
第一座大型綜合性電影制片廠
長春電影制片廠是新中國第一個電影生產(chǎn)基地,第一座大型綜合性電影制片廠,被形象地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其前身是1937年偽滿時期的“滿洲映畫株式會社”。日本投降后于1945年10月1日成立了“東北電影公司”,1946年10月1日才正式命名為東北電影制片廠,首任廠長為袁牧之。
從1947年到1949年,東影創(chuàng)下了新中國電影事業(yè)的七個第一:第一部長故事片、第一部新聞紀錄片、第一部短故事片、第一部木偶片、第一部科教片、第一部動畫片、和第一部譯制片。
1955年2月,中央文化部決定,東北電影制片廠更名為長春電影制片廠。
第一部長故事片電影
新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是1949年東北電影制片廠出品的《留下他打老蔣》。之后由東北電影制片廠拍攝了反映工人形的象故事片《橋》,1949年5月1日在北京上映?!稑颉吩谛?a >中國電影史上創(chuàng)造了五個第一: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下拍攝的第一部長故事片電影;第一部講述工人階級故事為主的電影;第一部寫工農(nóng)兵,給工農(nóng)兵看的電影;第一部以工人階級為主人公的電影;第一部體現(xiàn)執(zhí)政黨知識分子政策的電影;第一部“反現(xiàn)代的現(xiàn)代性電影”。也是新中國電影的奠基之作。
新中國第一部新聞記錄片
新中國第一部新聞記錄片是十七集新聞記錄片《民主東北》。從1947年5月-1949年7月,東影先后派出了32支攝影小分隊深入到前線、工廠和農(nóng)村,拍攝了大量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編輯了一部十七集的新聞記錄片《民主東北》,這是新中國第一部新聞記錄片,影片生動地反映了東北、華北解放戰(zhàn)爭的面貌,真實記錄了遼沈、平津兩大戰(zhàn)役的部分實況。影片成功向海外發(fā)行,于1950年獲捷克卡羅維·發(fā)利第五屆國際電影節(jié)記錄片名譽獎。
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jié)上獲獎的影片
1950年07月30日,在第五屆卡羅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根據(jù)“八女投江”故事改編的電影《中華兒女》獲“自由斗爭獎”, 電影《趙一曼》獲“優(yōu)秀演技獎”。
第一部獲獎的新聞記錄片《民主東北》1950年獲捷克卡羅維·發(fā)利第五屆國際電影節(jié)記錄片名譽獎。
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科教片是《淡水養(yǎng)魚》(1954年)。
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的美術(shù)片
1956年的木偶片《神筆》,在第八屆意大利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jié),兒童文娛片一等獎,這是中國美術(shù)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
第一位在國際上獲獎的演員是石聯(lián)星(1950年《趙一曼》)。
'
第一部兒童影片
《為孩子們祝?!肥切轮袊牡谝徊績和捌?。是趙丹執(zhí)導的第一部電影,編劇包時,由上海長江、昆侖影業(yè)公司1952年攝制。
1955年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了兒童影片《祖國的花朵》,編劇林蘭,導演嚴恭,由喬羽先生作詞、劉熾先生作曲、劉惠芳演唱的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是最廣為傳唱的電影插曲。
第一部彩色影片
第一部彩色戲曲片
1953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推出了由?;а?,黃紹芬攝影的越劇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臺》(袁雪芬、范瑞娟主演)。 該片是第一部彩色戲曲片,也是新中國第一部彩色電影。
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1956年,由北京電影制片廠推出了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祝?!?。影片由夏衍改編自魯迅的同名小說,由?;а荨S捌@得1957年卡洛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特別獎及1958年墨西哥國際電影節(jié)銀帽獎。
第一部彩色兒童故事片《風箏》。也是是中國第一部合拍故事片。
第一部彩色寬銀幕故事片
1959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海燕廠)攝制了第一部35毫米彩色寬銀幕立體聲影片《老兵新傳》。這是我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影片,也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寬銀幕電影。導演沈浮,編劇李凖。影片在1959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jié)上獲得技術(shù)成就銀質(zhì)獎。
第一部美術(shù)片
美術(shù)片包括動畫片、木偶片、泥偶片、剪紙片、水墨動畫等多種類型。
1947年開始在東北解放區(qū)先后產(chǎn)生了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由陳波兒編導,1947年11月完成)和第一部動畫片《甕中捉鱉》(朱丹編劇,方明導演兼動畫設(shè)計,1948年12月完成)。
1949-1959年出品的動畫片還有:
《小小英雄》(1953)、《小梅的夢》(1954)、《神筆》(1955)、
《烏鴉為什么是黑的》 (1955)、《驕傲的將軍》 (1956)、
《豬八戒吃西瓜》(1958)、《小鯉魚跳龍門》(1958年)、
《過猴山》(1958)、《漁童》(1959)、《一幅僮錦》 (1959)等;
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年拍攝。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夢》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時出現(xiàn)在了一部片子里。
第一部彩色動畫《烏鴉為什么是黑的》1955年問世。
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1958年)這為中國的美術(shù)片增加了一個新的品種。
第一部折紙片是《聰明的鴨子》(1960年)
第一部水墨動畫片,1960年,令全世界驚嘆的水墨動畫橫空出世,代表作品是《小蝌蚪找媽媽》、《牧笛》。
這時期著名的動畫還有《大鬧天宮》、《小鯉魚跳龍門》、《驕傲的將軍》、《漁童》、《孔雀公主》。
附:木偶片《神筆》獲獎記錄
? 木偶片《神筆》是中國美術(shù)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
? 1956年,第八屆意大利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jié),兒童文娛片一等獎;
? 1956年,第一屆敘利亞大馬士革國際博覽會電影節(jié),短片銀質(zhì)一等獎;
? 1956年,第一屆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jié),優(yōu)秀兒童片獎;
? 1957年,中國文化部優(yōu)秀影片(1949—1955年),一等金質(zhì)獎?wù)?
? 1957年,第二屆波蘭華沙國際兒童電影節(jié),木偶片特別優(yōu)秀獎獎狀;
? 1957年,第二屆加拿大斯特拉特福國際電影節(jié)獎狀
第一部偵破片
1955年的《天羅地網(wǎng)》。上海電影制片廠出品,導演顧而已,編劇石方禹。
1956年的《虎穴追蹤.》。長春電影制片廠出品,導演黃粲、陳懷皚,編劇應(yīng)慈、伍桂林、王玉堂。
1956年,《國慶十點鐘》。長春電影制片廠出品,編導吳天(根據(jù)陸石、文達的短篇小說《雙鈴馬蹄表》改編)
1957年1月的《寂靜的山林》。長春電影制片廠出品,編劇趙明,導演朱文順。
1957年,《羊城暗哨》。上海海燕電影制片廠出品,導演盧玨,編劇陳殘云。是早期投放輸送到國外放映的國產(chǎn)影片,被譯為五國語言,曾經(jīng)被數(shù)十個國家稱為“中式希派(希區(qū)柯克派)的杰作”。
1957年,《徐秋影案件》。長春電影制片廠出品,編劇叢深、導演于彥夫。上映時間1958年。
1959年,《前哨》導演廣布道爾基,編劇周旭、廣布道爾基。
第一部科教片《預(yù)防鼠疫》(袁乃晨編導,1948年夏完成)。
第一部合拍片是1956年北京電影制片廠與法國加郎斯公司合拍的故事片《風箏》,導演王家乙、羅吉·比果,編劇羅吉·比果、王家乙。第一部中外合拍片,也是是中國第一部彩色兒童故事片。1958年獲第11屆卡羅維·發(fā)利國際電影節(jié)榮譽獎狀。
第一部歌劇影片是1959年八一廠出品的《紅霞》。編劇石漢,導演馮一夫、華純、李育五 ,作曲張銳。
第一部舞劇影片是1959年天馬廠出品的《寶蓮燈》。導演葉明,作曲張肖虎,舞劇編導李仲林、黃伯壽。
第一部譯制片《普通一兵》,由袁乃晨導演,長春電影制片廠出品,1949年5月譯制?! √K聯(lián)電影《俄國問題》莫斯科電影制片廠于1948年出品,由東北電影制片廠于1949年11月譯制。
第一位電影女導演是王蘋。
第一本電影普及刊物是《大眾電影》(1950年6月創(chuàng)刊)。
第一本面向海外發(fā)行介紹中國電影的刊物是1959年創(chuàng)刊的《中國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