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最長壽的文人張先:寫最美的詞,交最牛的朋友,談一輩子的戀愛

一,最長壽的文人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來稀,古時候的人遠沒有現(xiàn)代人長壽,又有很多文人落得天妒英才的早夭結(jié)果,能活七十歲以上者,可謂寥寥無幾。

豁達的蘇東坡先生也不過才活了64歲,便已經(jīng)堪稱是高壽,南宋愛國詩人陸游雖是出了名的長壽,但也不過活到了85歲便壽終正寢。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文人張先,卻足足活了89歲,簡直是那古時候無法復制的奇跡。

張先之所以能夠如此高壽,可能和他的人生態(tài)度有關(guān),這一點從他的詞作中就能看出一二。

張先詞愛寫自然風景,有“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天仙子·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之名句。

又或者描寫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酒香醺臉,粉色生春。更巧談話,美情性,好精神。 ”(《行香子·舞雪歌云》),意韻恬淡、閑靜多情,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他的人生觀十分豁達。

其次,張先雖在北宋文壇中赫赫有名,卻并不怎么熱衷于功名,和當時的其他文壇大咖晏殊、歐陽修等人相比,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

對于當官一事,張先向來不怎么上心,四十歲的時候才去參加進士考試,和他年齡相差無幾的晏殊恰好就是那年的主考官,可見他對科舉仕途無所謂到了什么程度。

治平元年(1064年),正任尚書都官郎中之職的張先不過才54歲,便主動告老還鄉(xiāng)了,要知道北宋時期的文人很少有這么早主動辭職的,蘇東坡先生臨死之前,64歲了都不曾致仕。

張先退休后隱居于杭州、吳興一帶,全然把功名利祿拋到了一邊,只愛垂釣和填詞,當然還有談戀愛。

也正是因為這般淡然處世的豁達人生觀,不被功名所惱,所有相比他人,張先自然是少了很多煩心事,活得更加輕松歡愉。而自古以來,樂觀瀟灑的人,向來比喜歡操心的人活得長久。

二,詞中大家張三影

1,婉約詞派一大家

張先以詞聞名于世,他的詞具體寫得有多好呢?在當時和有“露花倒影”之稱的柳永齊名,同樣是泰山北斗一般的人物,堪稱詞界一宗,在北宋享有盛名。

張先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詞,大多以男歡女愛、相思離別為題,或者描寫封建時期士大夫閑逸舒適的日常生活。

張先詞在北宋可謂是自成一家,不似他之前的溫庭筠一般過于含蓄、也不似韋莊一般過于柔美;亦不似他之后的蘇軾一般過于豪放,也不像柳永一般膩美。雖意象繁富,卻內(nèi)在凝練,含蓄而不失工巧,深婉而情韻濃郁,

清末詞學理論家陳廷焯評張子野詞曰:“才不大而情有余,別于秦、柳、晏、歐諸家,獨開妙境,詞壇中不可無此一家。”(《詞壇叢話》)

張先尤為擅長寫坊間流傳的小令和慢詞,對南北兩宋的婉約詞影響巨大,有承上啟下之功,是使詞由小令向慢詞轉(zhuǎn)變過渡的重要人物,使詞更加適于演奏彈唱,在詞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張子野詞,古今一大轉(zhuǎn)移也。前此則為晏、歐、為溫、韋,體段雖具,聲色未開。后此則為秦、柳,為蘇、辛,為美成(周邦彥)、白石(姜夔),發(fā)揚蹈厲,氣局一新,而古意漸失。子野適得其中,有含蓄處,亦有發(fā)越處?!?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張先一生,筆耕不輟,到老年時還常有佳作,著有《張子野詞》,現(xiàn)今存詞一百八十余首,有“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的美名。

2,三影之名的由來

和史上許多著名的詩人詞人一樣,張先在當時也有個極為響亮的外號,那便是“張三影”。

“三影”之名來源于他的詞作。張先善于以工巧之筆表現(xiàn)一種朦朧之美,因其有“奈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行香子·舞雪歌云》之佳句,當世人原本稱他為“張三中”,

又因他在詞作中常用影字,尤以其中三處為最:

一曰“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

二曰“日曈昽,嬌柔懶起,簾押殘花影。”(《歸朝歡·聲轉(zhuǎn)轆轤聞露井》)

三曰“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汀洲日落人歸。”(《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

張先自覺這都是他平生的得意之句,便對人說叫自己“張三中”不如叫“張三影”稱心,于是世人便開始稱呼他為“張三影”。

三,最牛逼的交際圈

張先一生,當真是應了那句老話“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別看他自己一生可謂是碌碌無為,為官最高不過六品,但他的交際圈卻堪稱北宋最強,當時有名的文人,幾乎都和他有交往。

從老一輩的文壇大哥晏殊、宋祁,到中生代的文壇領(lǐng)袖歐陽修、再到新生代的文壇大佬王安石、蘇軾,全部都是他的好友。

趙抃、蔡襄、鄭獬、李常、梅堯臣等當世名士也和他交情不菲,經(jīng)常一起登山交游,吟唱往還。

可見張先的朋友圈,簡直是囊括了北宋文壇的老中青三代大佬啊,不可謂不強大。

1,與晏殊交:“望極藍橋,但暮云千里。幾重山,幾重水。”

按道理來講,張先雖然和晏殊年齡幾乎一樣大,一個是990年生,一個是991年生,但一個是極負盛名的太平宰相,一個卻只是官不過六品的普通文人,實在是讓人難以想象,這兩個人之間會有牽扯。

畢竟明道元年(1032年)張先考進士那年,晏殊已經(jīng)是當朝副宰相了,任參知政事加尚書左丞,并且還是當年科舉考試的主考官。身份差距如此大的兩人,怎么也不應該是好友關(guān)系,反而更應該是師生關(guān)系。

可能是因為晏殊一向愛才,看了張先的文章之后,便對其文采十分欣賞,經(jīng)常邀請張先到他家中做客,一起飲酒作賦,詩詞唱和。

別看晏殊還長了張先一歲,他卻是張先當之無愧的頭號鐵桿粉絲,最喜歡在宴會中聽歌妓演唱張先的詞作,常常為之傾倒。

望極藍橋,但暮云千里。幾重山,幾重水。”一句,便是出自于張先贈晏殊之詞《碧牡丹·晏同叔出姬》。

當時因為晏殊的夫人善妒,瞞著晏殊將他十分喜愛的一個小妾偷偷的賣掉了。晏殊本就是朝中高官,又是人盡皆知的文人才子,顧及面子自然不好發(fā)作,便只能忍氣吞聲,終日悶悶不樂。

張先得知此事后,為晏殊不平,便當場寫下了這首《碧牡丹·晏同叔出姬》:

步帳搖紅綺,曉月墮。沈煙砌,緩板香檀,唱徹伊家新制。

怨入眉頭,斂黛峰橫翠。芭蕉寒,雨聲碎。

鏡華翳,閑照孤鸞戲。思量去時容易,鈿盒瑤釵,至今冷落輕棄。

望極藍橋,但暮云千里。幾重山,幾重水。

全詞將晏殊對那小妾的相思之情描繪的淋漓盡致,如出神入化之妙筆。晏殊讀罷此詞后,對小妾的思念越發(fā)深切,便又瞞著他夫人把那小妾給贖回來了。

就連晏殊的傳世詞集《珠玉集》,都是邀請張先給他作的序。要知道古人著書,如果序言不是自己所寫,就是其生平極為重視之人所題,可見張先和晏殊的感情之深。

畢竟除了一起開懷暢飲、游山玩水,連撩妹都能幫著撩,這兩人自然是基情滿滿,鐵的不能再鐵的哥們了。

2,與宋祁交:“云破月來花弄影”遇上“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祁是北宋時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詞人,被世人稱為紅杏尚書,他之所以會和張先交好,大概都是因詞結(jié)緣。

云破月來花弄影”出自張先之詞《天仙子·水調(diào)數(shù)聲持酒聽》中:“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一句;

“紅杏枝頭春意鬧”則出自宋祁之詞《玉樓春·春景》中:“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

宋祁素來對張先的才名極為仰慕,且最為喜歡這句“云破月來花弄影”,主動上門拜訪張先。在張家門口等通報時,對張家下人說:“尚書欲見'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

張先恰好就在屏風后聽到了宋祁的聲音,大為欣喜,很高興的出來迎接,并打趣道:“莫不是‘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到了”。

北宋的這兩大才子就這樣完成了初次會面,護衛(wèi)自己,遂攜手進府,把酒言歡,當真是不亦樂乎。

2,與歐陽修交:“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歐陽修這位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的文壇領(lǐng)袖,他和張先結(jié)緣,也大都是因為張先的詞作。

張先雖然和歐陽修是同年及第的進士,但張先卻是歐陽修的前輩,在當時已有不少詞作流傳于世。

歐陽修便極為喜歡張先所作《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中的“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之句,瘋狂的為這首詞點贊宣傳。

但歐陽修雖然是和張先同時參加考試,且極為喜歡張先所作的這首詞,卻不曾和張先相識。在一番打聽后知道這首詞是張先寫的,便想方設(shè)法的想和張先結(jié)識。

而張先在得知有這么一位年輕俊杰十分喜歡自己的詞后,便主動前去拜訪了歐陽修。

當下人告訴歐陽修張先前來拜訪之后,歐陽修高興的急急忙忙的就出門來迎接張先,見面就道:“這就是‘桃杏嫁東風’郎中啊!”竟全然沒注意到自己連鞋子都穿反了。

于是在大宋文壇中便流傳開了這么一件“倒履相迎”的佳話,張先也至此多了一個美稱:桃杏嫁東風。

3,與王安石交:“留連山水住多時,年比馮唐未覺衰?!?/strong>

王安石這位北宋中晚期著名的權(quán)相,當時文壇的帶頭大哥,也和張先交情不錯。

王安石算是晏殊的學生,而張先是晏殊的摯友,也在老師晏殊的宴會中,王安石結(jié)交到了這位北宋文壇的老前輩。

王安石一直以來都對張先這位不被功名所鬧的前輩極為佩服,尤其是在因百官排擠、神宗猜忌,不得不辭去相位、退居金陵后,更是極為向往張先的人生態(tài)度。

于是他寫了這首贈送給張先的《寄張先郎中》,一邊表達自己對張先那種瀟灑生活的向往,一邊表達對時局無奈的感慨:

留連山水住多時,年比馮唐未覺衰。篝火尚能書細字,郵筩還肯寄新詩。

胡床月下知誰對,蠻榼花前想自隨。投老主恩聊欲報,每瞻高躅恨歸遲。

王安石經(jīng)常前往拜訪張先,和張先一起游山玩水,張先那種老年隱居山水之間的生活,和一直年輕愉悅的心態(tài)都讓王安石極為羨慕。

4,與蘇軾交:“牛糞火中燒芋子,山人更吃懶殘殘?!?/strong>

蘇軾這位赫赫有名的大文豪自然也在張先的交際圈中,兩人是北宋時出了名的忘年交。

張先為人本就寬厚,對年輕文人極為欣賞,十分喜歡結(jié)交后輩,如:歐陽修、梅堯臣、王安石皆是如此,且絲毫沒有前輩老人的架子。

再加上蘇軾和他一樣,都是十分豁達大方之人,不拘泥于世俗,我們可以想到,這兩人一見面必然是一見如故,相交甚歡,而事實也確實是如此。

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因為上表反對新法被新黨所不容,只得自請出京,被調(diào)任為杭州通判,而恰好張先退休后就隱居在蘇杭一帶。

蘇軾向來喜歡訪客交友,而作為晚輩,他自然必須要去拜訪一下張先這位著名的文壇前輩。

于是乎兩人一見如故,自然而然的就成了一對忘年之交,縱然兩人相差足足47歲,但絲毫不影響他們在一起游戲山林,開懷暢飲,詩詞唱合。

除夕夜蘇軾去拜訪張先時,還寫了下一首十分有意思的詩作《除夕訪子野食燒芋戲作》

松風溜溜作春寒,伴我饑腸響夜闌。牛糞火中燒芋子,山人更吃懶殘殘。

說是拜訪,其實就是去張先家打秋風,畢竟蘇軾一生清廉,在任杭州通判的時候,其收入更是微薄,不然也不至于在除夕夜還要去張先家里蹭飯吃。

從蘇軾愿意在除夕夜不顧面子的去張先家求收留,以及張先愿意在這個一家團聚的特別日子里收留蘇軾,就可以看出這兩人交情匪淺。

而蘇軾這首詩以“牛糞”,“芋子”等粗俗之語,無疑是在說張先小氣,除夕夜只用芋頭來招待自己,但詩名有加了個“戲作”,有說明了這只是開玩笑的調(diào)侃、打趣。

試問,不是特別要好的朋友,能在大過年的開這么玩笑嗎?

一老一少,在除夕夜里相聚,啃著芋頭、飲酒作詩、相互打趣、質(zhì)樸率真,實在是不拘小節(jié)的君子之交,令人心神往之。

三,談一輩子的戀愛

1,《醉垂鞭·雙蝶繡羅裙》: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

張先此人是真真正正的風流了一輩子,談了一輩子的戀愛,經(jīng)常勾搭美麗的女子,寫詞表露愛慕之心。

有一次在朋友的宴會上,張先見到了一位妙曼歌女,便情不自禁的動心了,于是便緩緩的走那女子身邊,在其耳畔輕聲道:“柳陰曲,是兒家,門前紅杏花?!保ā陡┳印ち昼娚獭罚?/p>

那位美麗的妙齡歌女,就這樣被他成功的約到手了。

而這首《醉垂鞭·雙蝶繡羅裙》,也是他在某次朋友的酒宴上勾搭美麗歌女侍姬所作: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

全詞大意,就是在贊揚那位女子的美麗和身材的妙曼,不過奇特的是并沒有直接說這位女子如何如何的漂亮,而是通過描繪女子所穿的羅裙、妝容、衣衫來襯托女子的美麗和身材曼妙。

最后一句更是奇妙:“你莫不是昨晚從巫山深處飄然而至?因為你來的時候,衣服上爬滿了云彩,”就像是在說:這一場邂逅,竟像是老天安排的,命中注定的緣分。

2,《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張先談戀愛,就像他的性格一樣,不拘泥世俗眼光,常有出人意料之舉,他年輕時,還曾經(jīng)瘋狂的愛上過一位小尼姑。

縱觀尼姑庵里的長輩對庵里的小尼姑管教極嚴,嚴詞反對兩人相會,為了杜絕兩人繼續(xù)相見,好絕了張先的念頭,甚至把那位小尼姑給關(guān)在了池塘中一座小島的閣樓上。

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這顯然難不倒張先。張先和小尼姑約定:每晚夜深人靜時,自己偷偷劃船上島,而小尼姑便會準時放下梯子接自己上去。

但是久而久之張先也乏味了,在加上他也知道這樣的愛情不可能有未來,便忍痛選擇了離開。

這首膾炙人口的《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就是為那小尼姑所作: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

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櫳。

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3,《望江南·與龍靚》:青樓宴,靚女薦瑤杯。

張先退休后定居在杭州,而蘇杭自古以來就是文人的天堂,各種才子佳人的故事數(shù)不勝數(shù),張先也不例外。

雖然他已經(jīng)年齡不小了,但是文壇大佬的名頭依然足夠嚇唬人,在煙柳之地十分受歡迎。

畢竟大詞人的名聲在那里,要是那個歌女官妓能得到他為自己寫的詞,立馬就能提高一大截名氣。所以他經(jīng)常為那些風塵女子做詞。

因為他當時曾忽略了杭州名妓龍靚,龍靚不平,便專門寫了一首詩送給張先,向張先索詞:“天與群芳千樣葩,獨無顏色不堪夸。牡丹芍藥人題遍,自分身如鼓子花。

張先見到了龍靚寫的詩后,尷尬不已,當即便寫了一首《望江南》贈送給龍靚:

青樓宴,靚女薦瑤杯。一曲白云江月滿,際天拖練夜潮來。人物誤瑤臺。

醺醺酒,拂拂上雙腮。媚臉已非朱淡粉,香紅全勝雪籠梅。標格外塵埃。

至于贈詞過后兩人之間有沒有發(fā)生點什么不同尋常的關(guān)系,就不得而知了。

4,鴛鴦被里成疊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張先老年時,任然不忘風流快活,就算已經(jīng)娶了好幾個老婆,加之家里養(yǎng)了很好歌妓,依然不能滿足于她。

畢竟家花野花香嘛,再說人總是喜新厭舊的嘛,于是在他八十歲那年,又迎娶了一個小妾,而這位小妾才剛剛18歲。

那就膾炙人口的玩笑詩“一樹梨花壓海棠”,便是出自于這件事之中。

成婚之時張先大擺酒席,宴請親朋好友,而和他關(guān)系極好的忘年交蘇軾自然必在其中。

蘇軾本就瀟灑放曠,加之與張先感情極好,兩人相交不拘泥于小節(jié),經(jīng)?;ハ嚅_玩笑調(diào)侃對方。于是在婚禮上蘇軾便大笑著問老頭子張先如此年齡,娶了個妙齡美嬌娘是個感受。

于是滿面春風的張先也跟著大笑,隨口賦詩一首作答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發(fā)。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當真是好不風流瀟灑,瞅著張先這個厚臉皮的家伙還如此自豪,蘇軾便回了一首詩,調(diào)侃他道:“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發(fā)對紅妝。鴛鴦被里成疊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可誰也不曾想就這么一首玩笑詩,竟成了流傳千年的假話,至今還為人所津津樂道,專門形容“老牛吃嫩草”的事情。

不止如此,張先似乎在“老牛吃嫩草”一事上情有獨鐘,在85歲高齡時,他又娶了一個小妾。

此時的蘇軾已經(jīng)不再杭州,被調(diào)往了密州,不能參加張先又一次的婚禮,但人不能來詩也要到,蘇軾得到消息后,又寫了一首《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送給張先:

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鬢眉蒼。詩人老去鶯鶯在,公子歸來燕燕忙。

柱下相君猶有齒,江南刺史已無腸。平生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調(diào)侃的張先這個厚臉皮都有點不好意思了,連忙和了一句詩為自己辯白:“愁似鰥魚知夜永;懶同蝴蝶為春忙。

論及瀟灑風流,張先說自己是第二,古往今來,恐怕沒幾個人敢說自己是第一了。

張先一生共有十子兩女,他年紀最大的大兒子,和年紀最小的小女兒足足相差了六十歲。

張先一生,見過了大宋最鼎盛的時代,活到了足足89歲的高齡,寫出了最美的詞,北宋最厲害的一批文人都是他的朋友,遍及老中青三代,還談了一輩子的戀愛,泡了一輩子的妞。

盡管沒當過大官,但他這一輩子也稱得上是精彩絕倫,當真是沒白活,活的夠本兒??v觀中國歷史,也難以找出幾個比他還風流快活的人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