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大唐盛世,卻絕對不能缺少唐詩,而盛唐又是詩人在數(shù)量和質(zhì)量上集中爆發(fā)的時代,比如我們熟悉的:張九齡、孟浩然、王維、李白、王昌齡、高適、岑參、杜甫都是那個時候的。可是盛唐的繁榮蒙住了大唐集團CEO唐玄宗的眼睛,他開始有點飄了,是真的飄了啊!開始不聽忠臣勸諫,整天醉倒在石榴裙和長安繁華的十二時辰里,他裁掉了最靠譜的張九齡,拿安祿山當兒子養(yǎng),結(jié)果好了,被這個“養(yǎng)子”一下子端了老巢,自己跑到四川,哭得像狗一樣...就這樣,盛唐結(jié)束了,中唐時代來了!
說起中唐,詩人那也是拿得出手的,不信你看: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元稹、張籍、劉禹錫,孟郊、賈島...我們今天就先說說這里面最刺頭兒、嘴巴最寬的、最不怕事的詩人,他就是劉禹錫。
劉禹錫,也是唐朝詩人圈子里的大IP、經(jīng)常有事沒事鬧個幺蛾子上上頭條,讓我們這些吃瓜群眾瞪大眼睛圍觀,那么劉禹錫到底干了哪些事,能搶了汪峰的頭條呢?
古人一見面,自我介紹一般會先說自己的家族背景,劉禹錫自然也是如此,畢竟人家來頭很大,和劉備還是親戚。劉備當時起兵的時候說自己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裔,劉禹錫也說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后裔(姓劉的不好惹?。?。在外面混,沒點背景怎么行,劉禹錫這背景,也算是很強大了,當然他也不是舉著幌子不干事的江湖騙子,千年之后的現(xiàn)在我們要研究唐朝歷史文化、政治文化,甚至醫(yī)藥學都繞不開這個硬核的劉禹錫。
安史之亂打碎了所有盛唐里沉睡的人的夢,紛紛戰(zhàn)火撕裂了繁華和喧囂,他的父親,當時是一位小官僚,為躲避戰(zhàn)火,從祖籍洛陽遷到蘇州,劉禹錫就出生在那里。其實當時為了躲避戰(zhàn)火南遷江南的還有很多大咖人物,比如白居易、韓愈等等,只不過劉禹錫是從小生在江南、長在江南,等到科舉才離開。
家風對一個人真的太重要了,劉禹錫就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他們劉家世世代代都稱自己是“世為儒而仕”,也就是說祖祖輩輩都是讀書人、當官的人。所以從小他父親就對他要求很嚴格,而這劉禹錫小時候也比較聰明,還很愛學習看書,自然也就有教養(yǎng)了。根據(jù)史料記載,當時還剛會打醬油的劉禹錫,就梳成兩個小角辮,認真的學習《詩經(jīng)》和《尚書》,對待長輩也是謙和有禮,這明明是別人家的孩子好嘛!
這么愛學習,還這么乖的孩子真的打著燈籠都難找,但是他小時候身體經(jīng)常生病,身子骨弱,所以從小他就留意醫(yī)學著作,所以其實劉禹錫除了是一位詩人,還是兼職的醫(yī)生,現(xiàn)在中醫(yī)學研究藥方,也離不開劉禹錫。學醫(yī)藥學的同時,他的思想也逐漸變得唯物主義,不信什么鬼魅魍魎,可以說十分超前了。
早熟的劉禹錫,少年時代爹媽管教嚴格,自己也很自覺,還拜著名的和尚:靈澈上人、皎然為師,這就是典型的贏在起跑線!江南富足的生活,還算小康的家庭,鄰居長輩的夸獎并沒有讓劉禹錫飄飄然,在他心里他始終想走出江南,施展抱負!
就這樣,貞元六年,劉禹錫十九歲,告別父母,第一次離開江南,去首都長安參加考試去了。當時唐朝的考試一般在正月舉行,二月放榜。但考生們都是要在秋天到達長安,不為別的,考試成績固然重要,在考試之能在京城的達官貴人、文學大牛面前露個臉,混個臉熟似乎更重要些。所以那時候考生一般都要向禮部“納省卷”,還要向達官貴人、社會名流投遞文稿,引起他們的注意,這種做法叫做“行卷”,萬一能混到熱搜成為網(wǎng)紅呢?那科舉就十拿九穩(wěn)了。
這時候劉禹錫硬核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了,他自信到直接給皇帝寫文章,可惜皇帝沒空理他,只能走常規(guī)路,但畢竟他有才,通過結(jié)交長安名流,竟達到了聲名遠播的效果,瞬間成為實力網(wǎng)紅。
人生就是這樣,光有實力還是不行,還得靠運氣好。當時朝廷很重視科舉,科舉選拔也比較公平,這給了劉禹錫等一大批考生極大鼓舞,22歲那年,劉禹錫進士及第!同一批及第的還有柳宗元。
實力不是蓋的,同一年劉禹錫又登博學鴻詞科,兩年后又中了吏部取士科,這就是著名的“三登文科”三次考試接連中舉,劉禹錫突出的表現(xiàn)終于讓他順利地當上了公務員。這次當?shù)氖翘有?,也就是東宮的文官,負責校勘書籍,他這就是如魚得水了,大量的書籍擺在面前,自己開心得不得了,邊工作邊學習,這樣的工作來兩打!就這樣劉禹錫在當時文人圈,已經(jīng)是頗負盛名的學霸了。
后來他父親去世,回家丁憂,回來后擔任了淮南節(jié)度使下面的掌書記(就是節(jié)度使下面的辦公室主任兼人力資源老大),這個節(jié)度使可不簡單,他不僅是有名的政治家,還愛學習,愛文人,尤其喜歡劉禹錫。所以劉禹錫也對這份工作很有激情,跟隨老板杜佑戎馬瀟灑了一陣子,這期間很多著名的公文都是出自劉禹錫之手。無奈不久之后他的老板杜佑沒有軍功,向朝廷交了辭職報告,劉禹錫就跟著下崗,丟了飯碗,在揚州過著裸辭沒工作的日子,郁悶了一陣子。
跟隨杜佑的這一年多時間,劉禹錫工作認真積極,又廉潔奉公,增長了不少知識和才干,為后面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礎(chǔ)…
在揚州呆了不久,29歲的劉禹錫便被調(diào)到了天子腳下,在現(xiàn)在大概的陜西渭南縣任主?。ㄕ乒芪臅墓俾殻?,因為才華突出,又有人賞識,不久就破格提拔為監(jiān)察御史,監(jiān)察御史也就正八品,但因為可以巡察百官,權(quán)力還是蠻大,被稱為“八品宰相”。俗話說,運氣來了,閉著眼走路都能撞到美女,這不,不久劉禹錫就被京官看上了,要他做女婿,這真是春風得意,讓人眼紅啊。
不久,柳宗元、韓愈也調(diào)到了監(jiān)察御史,就這樣,歷史在這里閃光,三位大文學家和詩人成了好友,被稱為唐朝“鐵三角”,這比鐵齒銅牙紀曉嵐里面的鐵三角和天龍八部里面的鐵三角耀眼多了!韓愈去世后,劉禹錫曾在文章中寫道:韓愈擅長寫文章,我擅長議論,我們兩人一見面就爭論不休,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柳宗元就出來當老好人,這樣的日子真讓人懷念啊。哎,有時候真的期待,啥時候也拍一個唐朝鐵三角的電視劇啊,肯定很精彩!
劉禹錫的運氣還在上漲,一路綠燈。這不,皇上駕崩,太子李誦繼位,要知道當時劉禹錫當?shù)牡谝粋€官就是太子校書,這下老領(lǐng)導當皇帝,肯定會提拔自己啊。現(xiàn)在不管是官場還是職場,不也是這個道理嗎?更幸運的還在后面,當時王叔文是太子嫡系部隊,和劉禹錫也是老朋友,王叔文很有政治才能,早就看透了唐朝的一切,想改革,這下太子繼位,自己終于有了機會。
王叔文為什么想改革?當時唐朝的風氣壞到了什么地步呢?據(jù)說上一任皇帝猜忌成性,當時文武百官都謹慎到結(jié)婚生小孩不敢擺喜宴,上街不敢勾肩搭背的地步,稍微不注意,腦袋就別褲腰帶上了。
當時太子沒繼位的時候,王叔文、劉禹錫、柳宗元三個人,就定為死交了(劉禹錫和柳宗元是同一屆的同學,韓愈是比他們大一屆的學長,所以韓愈沒在這三個人圈子里),所以為以后這三個人一起改革埋下了伏筆。
有人要說了,韓劉柳的“鐵三角”呢?這里就有故事了,太子805年繼位,韓愈兩年前的冬天就因為過激言論被貶到廣東了。其實韓愈也是個刺頭,都是正直又敢說話的人。當時韓愈被貶的時候完全沒有思想準備,被貶也就算了,為什么兩年后太子繼位,朝廷只重視劉禹錫和柳宗元,自己雖然赦免,但也只是到了荊州任職,沒被調(diào)回長安?這是為啥?
這時候韓愈便懷疑是不是劉禹錫和柳宗元說漏了嘴,當時還寫了一首詩,醋味滿滿:
同官盡才俊,偏善柳和劉。
或慮語言泄,傳之落冤仇。
二子不宜爾,將疑斷還不。
意思也就是說,同朝為官的人都是才子俊杰,但朝廷卻偏偏只器重劉柳他們兩個。我開始懷疑是不是劉柳二人把我當時只對他們說的一些關(guān)于朝政的議論泄漏了出去,從而造成了我現(xiàn)在的困境。我現(xiàn)在還難以斷定,可我愿意把話先撂在這,他們兩個肯定有問題。好可愛的韓愈啊…
所以這件事給之后“鐵三角”有點歪了。后來劉禹錫也解釋過,表明自己不會干這賣友求榮的事,以此來緩和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當然這件事也只是一層隔膜,三人之間的君子之交還是一輩子存在的。
這件事其實后來也化解了,永貞革新經(jīng)歷了不到200天,就失敗了,柳宗元和劉禹錫被貶(八司馬事件),韓愈反而調(diào)回了長安,這時候韓愈也沒有因為這件事避嫌疏遠劉禹錫和柳宗元,三個人關(guān)系還是保持得很緊密。
人生就像過山車,你劉禹錫春風得意也有一陣子了,也該遭遇波谷了…
在封建王朝搞改革,就是吃螃蟹,很容易跌跟頭。劉禹錫就這樣因為改革失敗,導致以后的二十三年都是貶貶貶…
一開始貶到連州(廣東),等背上行囊,落湯雞一樣地他走到了湖北,朝廷改主意了,要他做朗州司馬,也就是湖南常德(洞庭湖周邊),這比連州好多了,但當時朗州就是貶謫官員收容所,沒啥實權(quán),劉禹錫在政治上一片灰暗。
政治灰暗,詩歌就得燦爛,在朗州九年時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詩歌,比如這一首: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終于九年熬過去了,朝廷把劉禹錫和柳宗元召回長安,可這個刺頭劉禹錫,在朗州郁悶久了,來到長安一肚子牢騷,就作了一首詩,再一次成功把自己作死了。
玄都觀桃花
劉禹錫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
這首詩一寫,被當朝權(quán)貴解讀為:劉禹錫是看不上我們,是因為劉禹錫這些人受到排擠我們才被提拔的,這是赤裸裸的諷刺。貶他!
結(jié)果悲劇了,劉禹錫在長安板凳都沒坐熱,就又和柳宗元這對苦難兄弟逐出京城,柳宗元去柳州,劉禹錫去播州(遵義),后來改到連州。
就這樣,劉禹錫和柳宗元這對難兄難弟再一次一路南下,到了衡陽兩人分別,在這里劉禹錫作了一首詩,讓人心疼:
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
劉禹錫
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臨事異黃丞相,三黜名慚柳士師。
歸目并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
桂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
如此反復的被貶,劉禹錫多次路過洞庭湖,也曾寫下: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又在廣東連州呆了5年,這五年時間,他改善當?shù)孛裆€學起了醫(yī)學,自己開藥方,拿柳宗元當小白鼠做試驗,柳宗元還給他寫信說服了藥方的臨床體驗...到底是他兩關(guān)系鐵黑市柳宗元膽子大呢?就這樣,劉禹錫以兼職醫(yī)生出道!
不久之后,劉禹錫因母親去世北上,柳宗元那時候還寫信吊唁,可就在劉禹錫丁憂路上走到衡陽的時候,突然收到了柳宗元去世的噩耗,頓時劉禹錫感到天塌了,悲痛萬分!寫下了這首詩:
重至衡陽傷柳儀曹
劉禹錫
憶昨與故人,湘江岸頭別。
我馬映林嘶,君帆轉(zhuǎn)山滅。
馬嘶循古道,帆滅如流電。
千里江蘺春,故人今不見。
兩年之后,劉禹錫又被外放到夔州(重慶奉節(jié)),在夔州呆了兩三年,期間方面治理民生,一方面還整理柳宗元的詩集,還自己結(jié)合當?shù)仫L俗民歌搞詩詞創(chuàng)作,比如這首《竹枝詞》
竹枝詞二首·其一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藝術(shù)源于生活,這首詩就是最好的見證。
后來又被調(diào)到安徽和州,剛到這里不久,又來了一個噩耗,韓愈去世了!他既是韓語的基友,又是韓愈的粉絲,這一噩耗對劉禹錫打擊很大,為韓愈寫了悼文。
貶謫和州時,劉禹錫都被貶了二十幾年了,被邊緣化的官員,誰會看得起?所以當?shù)乜h長好幾次催他搬家,他也是個樂天派,期間創(chuàng)作了一首經(jīng)典《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終于在和州熬完了兩年,被調(diào)回洛陽。劉禹錫至此才算結(jié)束了二十三年貶謫生涯!不容易??!
就在他北上洛陽經(jīng)過揚州的時候,遇見了下半生的好友白居易,白居易請他喝酒,在酒席上劉禹錫回憶這二十三年的苦日子,也想起柳宗元、韓愈等好友已經(jīng)離世的現(xiàn)實,感慨萬分寫下一首詩: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和白居易一起回到洛陽后,劉禹錫已經(jīng)54歲了,按理說也該被世俗磨圓潤了,可劉禹錫依舊刺頭。白居易年輕時也是刺頭,可人家經(jīng)歷了挫折就變得佛系和圓潤了,所以一起回到洛陽后,白居易不久就被調(diào)回長安,劉禹錫還在洛陽養(yǎng)老。最后還是靠裴度舉薦,才回到朝廷。這一年劉禹錫再次到玄都觀游玩,再次寫下了一首《再游玄都觀絕句》,12年前就是因為寫玄都觀桃花得罪權(quán)貴被貶連州,這次回來,他還寫!!!還敢寫!!!絲毫不妥協(xié)!你說劉禹錫刺不刺頭!
再游玄都觀
唐代:劉禹錫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這次來玄都觀,桃花沒了,全是野草,道士也跑了,這意思就是說,昔日的那些權(quán)貴也不過如此,昔日炙手可熱,如今全都蔫了。
幸好這次有裴度罩著,沒被別人抓住把柄。不久裴度舉薦劉禹錫任集賢殿學士,白居易當時是刑部侍郎。到這里,劉禹錫又插手了一段三角戀!
之前的鐵三角是韓、劉、柳,這次的“三角戀”是劉禹錫、白居易、元稹。元稹和白居易的關(guān)系不必說,是真的好基友,后來晚年劉禹錫和白居易的關(guān)系也是相當鐵,同時在朝廷當官,而且政治方向一致,所以和白居易經(jīng)常一起寫詩、看曲兒,也算是形影不離。
劉禹錫本想趁著體力還行,在裴度的身邊謀求政治上的東山再起,可不久裴度下面的人如白居易退出朝廷,逐漸變得勢單力薄,被李宗閔排擠出朝廷,劉禹錫再次遭遇滑鐵盧,也被趕出長安,到了蘇州。
在去蘇州路上,劉禹錫也不忘了去洛陽看看白居易,還互相給對方寫詩,這感情真的很黏糊。
在蘇州呆了兩年,又北上擔任汝州刺史,一年后因為朝廷任命白居易擔任同州(長安附近)刺史,白居易不去,劉禹錫就替白居易到同州當官。在去同州路上,劉禹錫又去洛陽找了白居易,這感情,鐵??!
在同州呆了不到一年,因為患病,劉禹錫被調(diào)到洛陽,這下終于又和白居易團聚了!而且洛陽還有裴度,這三人整天一起喝酒作詩,還留下來《劉白唱和集》、《劉白吳洛寄和卷》等,算是一段文壇佳話,也是他們?nèi)说耐砟昕鞓窌r光。
終究還是老了,在洛陽呆了一年,65歲的劉禹錫身體開始出現(xiàn)不適,經(jīng)?;疾 ?/span>在劉禹錫晚年期間,親眼看到牛李黨爭,此時的劉禹錫心里還想著馳騁千里,可畢竟老了啊,當時他在回應李德裕的《秋聲賦》中寫道:
嗟乎!驥伏櫪而已老,鷹在韝而有情。聆朔風而心動,眄天籟而神驚。力將痑兮足受紲,猶奮迅于秋聲。
意思就是:雖然我身體老了,但是我還是斗志滿滿,朝廷如果需要我,我會奮不顧身,只為了初心!
71歲的時候,劉禹錫給自己寫了一個自傳,在自傳里他把多年前的宮廷“皇位禪讓”內(nèi)幕和盤托出,控訴了那些權(quán)貴的罪惡!這種事一般人是萬萬不敢寫的,也就劉禹錫有這個膽子。
這年秋天,一生敢做敢言的劉禹錫在家里永遠地放下了手中的筆,與世長辭。白居易悲痛欲絕,寫下這首詩來悼念好友:
哭劉尚書夢得二首
白居易
四海齊名白與劉,百年交分兩綢繆。
同貧同病退閑日,一死一生臨老頭。
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賢豪雖歿精靈在,應共微之地下游。
今日哭君吾道孤,寢門淚滿白髭須。
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齒亦枯!
窅窅窮泉埋寶玉,骎骎落景掛桑榆。
夜臺幕齒期非遠,但問前頭相見無。
劉禹錫一生才華橫溢,文采斐然,他曾為自己沒有充分發(fā)揮政治才能而感到遺憾,又為自己為人處世問心無愧而無比自豪。
他跌入低谷時逢秋不悲,面對權(quán)貴時絕不低頭,與朋友交正能量滿滿。他是理想的堅守者,他是毫不妥協(xié)的戰(zhàn)士,是剛強軒昂的雄鷹!讀劉禹錫的詩,你收獲的不僅僅是語言之美,更是對待人生起伏的豁達,對待真理的堅守,對待夢想的渴望!
作者 | 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