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爍元年(丙辰,公元前5345年),澤治出生在朱襄氏部落的政治活動中心襄城。澤治是朱襄氏首任帝墻爍的外甥女,其童年在襄城度過。少年時期的她因聰明好學、關心氏族的發(fā)展和人民的生活,引起其姨母帝墻爍的重視,把她留在身邊進行重點培養(yǎng),勤奮好學的她很快便學會許多有用的知識。澤治二十幾歲時,開始在朝中幫助姨母治理朝政。帝墻爍晚年時,遂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全體臣民推薦澤治為帝位繼承人。
墻爍四十三年(戊戌,公元前5303年),帝墻爍去世,澤治即位稱帝,仍立都于象城。此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也發(fā)生了變化,個別掌權的村社和部落首領漸漸產(chǎn)生私欲。當然,這種私欲是極為有限的,因為當時還沒有私有財產(chǎn),人們居住的房屋和使用的工具都是共同所有,根本不存在私有一說。當時的私欲觀念主要表現(xiàn)在‘特權’上,他們想利用自己的職權,在勞動時比別人少干一點或者分配食物時比別人多分一點,這種思想萌芽的出現(xiàn),使人類從原始時代平穩(wěn)的發(fā)展走向了野蠻的掠奪和爭斗。在伏羲女媧政權的晚期,也就是第七十任帝澤治執(zhí)政時,這種私欲的萌芽狀態(tài)主要表現(xiàn)在部落之間領地的爭奪上。在此之前,各部落之間,絕不會無故侵入相鄰部落的領地,然而現(xiàn)在,強大起來的部落都想擴大自己的領地,那些弱小的部落又不甘心白白地失去領地,于是矛盾和戰(zhàn)爭就產(chǎn)生了。澤治執(zhí)政后期,她已無法控制大伏羲氏族的整個局面,幾個勢力強大的部落不僅不服從她的命令,甚至還喊出口號,要與朱襄氏爭奪帝位。在這種情況下,她不敢繼續(xù)把帝位傳給本部落的后人,便推薦伏羲氏年輕的大酋長渭茂為帝位繼承人。
澤治二十九年(丁卯,公元前5274年),年72歲的澤治卒,其遺體葬在象城西南伏羲帝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陽縣賈湖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