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氏,唐朝安史之亂大燕順天帝史思明的皇后。辛氏作為一個富家女,在史思明年輕貧賤時,嫁其為妻,并為其生下第三子史朝清,史思明的長子史朝義則不是辛氏親生。史思明為突厥人,原名崒干,其貌不揚的他居然懂得六種蕃語,少年時便與安祿山一起在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長大。成年后,二人仍保持著十分友好的關(guān)系。(圖為史思明畫像)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丙子,736年),崒干因欠官府債款走投無路,于是逃到北邊的奚族地區(qū),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捉住。奚族人本想殺死這個外地人,可崒干裝出一本正經(jīng)樣子說:“我是大唐王朝派來與買王和親的使者,你們殺了我,如果惹下大禍會影響你們的民族。”奚王看他一副氣度非凡的派頭,還真當他是大唐派來的使者,于是以貴賓禮節(jié)接待他。奚王因畏懼唐王朝勢力,決定派一百人跟隨崒干一同前去朝拜大唐皇帝。崒干見此,對奚王說:“你派去的人雖不少,但我看多是淺薄之徒,這樣的人怎能去見大唐皇帝呢?聽說你手下有一個才華超群的瑣高,何不讓他去呢?”奚王不敢違抗,于是讓瑣高和他手下數(shù)百人跟隨崒干同往大唐。他們一行人走到平盧(今遼寧朝陽)時,崒干先派人欺騙平盧守將裴休子說:“奚族人派瑣高和精銳將士一起來了,他們嘴上雖說是去朝拜天子,實際是來偷襲平盧,你應(yīng)該做好準備?!毙乓詾檎娴呐嶙有?,在奚人進入平盧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瑣高手下三百人殺了個一干二凈,單留瑣高一人。于是,崒干將瑣高捆綁押送到幽州節(jié)度使那里。節(jié)度使見奚族最有才和威望的瑣高被捉來了,非常高興,當即在給朝廷的奏折中大大地稱贊了崒干一番。崒干因此官運亨通,最后升至為將軍。后來,他與唐玄宗談及此事,越發(fā)得到賞識,于是賜他史思明這個漢名。
唐玄宗天寶十四載(乙未,755年),得到唐玄宗賞識的史思明、安祿山二人率兵發(fā)動叛亂,揭開唐朝后期中央統(tǒng)一勢力和地方割據(jù)勢力長期斗爭的序幕,這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亂’。第二年,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建立割據(jù)政權(quán),史思明則占領(lǐng)河北老巢。在此,安史集團雖取得一系列勝利,卻得不到人民的擁護,而坐鎮(zhèn)洛陽的安祿山因恣行暴虐,致使眾叛親離。
唐至德二載(丁酉,757年),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死。安慶緒即位后,史思明屯駐范陽擁兵自重,不聽其調(diào)遣。至此,安、史集團分裂。不久,史思明帶領(lǐng)軍隊投降唐朝。朝廷一方面下詔任命他為范陽長使、河北節(jié)度使;另一方面又害怕他再次叛變,于是派人秘密監(jiān)視他。很快,史思明知道此事,再次叛變。
唐肅宗乾元二年(己亥,759年),史思明殺死安祿山之子安慶緒后,在魏州自稱大圣燕王,改范陽為燕京,辛氏被冊立為皇后。因史思明喜歡辛皇后和其所生的史朝清,并想以此子作為繼承人。同年,史思明帶領(lǐng)長子史朝義率軍進攻唐朝東都洛陽,卻將辛皇后和史朝清留在了范陽。
唐上元二年(辛丑,761年)三月,史朝義發(fā)動兵變,將其父史思明殺死,又以史思明的名義,將辛皇后和史朝清處死。第二年,唐朝軍隊借回紇之兵相助開始反攻,攻破史朝義首都洛陽。史朝義北逃莫州(今河北任丘一帶),后因眾叛親離,勢單力孤之下自殺而死。歷時七年多的安史之亂,至此結(jié)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