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劉啟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時候,他和一個藩王的兒子下棋對弈,那個人就是吳王的太子劉賢,劉賢是太子,劉啟也是太子,況且劉賢在吳國的時候尊貴無比,受到父王吳王劉濞的寵愛的重視,這幾年吳國國力越來越強大,他們已經(jīng)有些不把天子放在眼里了。劉賢在棋桌上爭強好勝,出言不遜,劉啟也是一位意氣風發(fā)的少年,自然忍不下這口氣,你一個小小藩國的太子也敢和我天子的太子相提并論一爭高下,簡直是活得不耐煩了,于是一個沖動,就看不慣那劉賢一副小人得志趾氣高揚的模樣,兩手高高舉起棋盤,狠狠的砸向了劉賢的腦袋。這劉賢是個短命鬼,一下子就死了,劉啟也很害怕,怎么辦啊,這可是殺人的事情,他也受到了打擊,但是事情往往就是這樣發(fā)生的,沖動是魔鬼呀!
劉賢死了可怎么辦才好,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漢文帝劉恒沒有辦法,自己的兒子犯了錯要懲罰,但是他知道劉啟向來知道道理,不會胡亂殺人,更何況對方還是吳王的太子,一定是那劉賢做了什么錯事。但是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無可挽回,他只好派人將劉賢的尸體運送回吳國。
吳王劉濞一看,自己好好的兒子,明明走的時候還好好的,回來的時候就死了,換做是誰的心里都不會好過。他內心的憤怒已經(jīng)到達了頂點,但是還是有一定的理智,沒有立刻就發(fā)兵造反。吳王劉濞的心里對兒子的死感到難過,也對皇帝有怨氣,認為他包庇劉啟,任由劉啟殺害劉賢,當使者將劉賢的尸體送到劉濞面前時,劉濞面無表情的說:“這整個天下都是劉家的天下,我兒子既然是在長安死的,那就把他埋在長安就好了,干嘛還要送回來給我!”說完就再也不理會那使
吳王劉濞的兒子劉賢被劉啟誤殺了之后,就開始不再朝見西漢皇帝,借口說自己有病,不能長途跋涉。劉恒當然會以為這其實是劉濞的借口,他還在怪自己兒子殺了他兒子,劉恒懷疑劉濞已經(jīng)有了造反之心,于是暗中派人調查吳王是否真的得了病,結果發(fā)現(xiàn)吳王并沒有生病。劉恒心里更加確定這吳王是想要造反了,于是再有吳國使者來到長安的,他一律扣押。而劉濞眼看著派去的使者被抓,又氣又怕,有了反叛的心思。但是他還是得派使者到長安去拜見皇帝,漢文帝問起使者為何吳王遲遲不來覲見,使者回答皇帝:“陛下扣押了吳國的使者,吳王害怕,所以才不敢來長安拜見您?!睗h文帝于是釋放了關押的使者,為了安撫吳王劉濞,他還賜給了他幾案和手杖。漢文帝不是個疑心重的皇帝,經(jīng)過使者的說服后,他體諒吳王年紀大了,就下令以后吳王可以不用來長安覲見。漢文帝的忍讓并沒有讓吳王有感恩之心,反而助長了吳王囂張的氣焰,覺得漢文帝真是好糊弄,開始暗中聯(lián)系其他藩王,準備造反。
到了漢景帝劉啟的時代,御史大夫晁錯給皇帝上奏了一本《削藩策》,講的就是如今藩國勢力太大,已經(jīng)嚴重威脅到了中央的地位,要削弱他們的實力,最終消滅他們。漢景帝和漢文帝時期著手的就是對付西漢的這些同姓的藩王們,晁錯的這篇奏章剛好給了他一個機會和計劃。在漢景帝連番的削弱藩王實力的行動中,諸位藩王們岌岌可危,這時候吳王他們的造反準備已經(jīng)十分充足,于是發(fā)起了反叛。
叛軍起兵的理由是“清君側”,漢景帝就殺了他們口中的奸臣晁錯,但是他們依然不投降,最后漢景帝派大將軍周亞夫還有親弟弟梁王出征,叛亂被鎮(zhèn)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