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能夠努力也是一種天賦”的,不是智商低,而是真懶惰,是在給自己的懶惰找借口。
我要擺個觀點,智商是有高低,但是對基礎(chǔ)知識教育來說,這點高低不至于大面積影響學生的成績,可以忽略不計,造成學生成績差距的,出現(xiàn)學霸學渣現(xiàn)象的可能成因是學習習慣!
也許你認為:
有一類人上課天天在睡覺看小說,考前做做題,翻翻書,也能考個八九十分。這就是智商高,而那些認真聽課,有時候還開夜車 學生,結(jié)果考了個60分,這就是智商低。
也許你認為:
智商的人基本上一點就通,而智商低人怎么說也不明所以然。
也許你認為:
成績=天賦(智商)+努力值
如果學習這一件復雜的事情(為什么說它復雜,因為學習是終生的事情,活到老學到老,已經(jīng)參加工作的我也在不斷學習),用這么簡單的公式可以解釋,那么真的太天真了!
我們對這些所謂智商、天賦帶給我們的印象,其實是后天形成的。絕大多數(shù)人表現(xiàn)出的天賦其實是“后天天賦”。
那些學霸其實是從小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
學習這件事本身就自帶加成作用。就是學的多學的快,自帶加成的。我相信這點很多成年人會有體驗的。學到后面是越來越快,越來越順。
其實這就是學習習慣帶來的影響。
一個學習習慣不好的人,容易放棄枯燥的事情尋求新鮮的刺激,比如同樣看一本《經(jīng)濟法》,學習習慣差的人更難投入,他容易被簡單刺激的事情帶著跑,也許看完書需要8個小時。而學習習慣好的人,他容易投入,更專注,也許只需花2小時,前者分散性閱讀后者集中閱讀,對書的理解深度應(yīng)該是后者會更好些。
這種現(xiàn)象也許就是絕大多數(shù)人說,智商高低啊,天賦啊。其實是學習習慣形成的。
以大多數(shù)人習慣只差,還不需要拼什么天賦,好好鍛煉習慣才是正解。不要說智商不如人了。
其二就是學習思維
我從來不否定智商的高低,但是這點差距對基礎(chǔ)教育來說簡直微乎其微。
學習思維指的是你知道自己要學什么,學這樣東西邏輯,這個也是可以后天鍛煉。
我們成年人也在學習的思維導圖,七層思維圖,說明了思維是非常重要的,小妹小時候沒有老師跟自己說要如何解決一個問題,我們都是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去解答,秉著活到老學到老的思維,我慢慢接觸到思維導圖,發(fā)現(xiàn)用思維導圖可以用模式化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提升我們的能力!
小妹從來不喜歡雞湯文。自然也不發(fā)雞湯。
不是努力可以改變一切的,因為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本身已經(jīng)有階級化了,這個跟精英教育很像,科學化指導孩童一般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和父輩們的思維深度。如果父輩們就知道天賦決定一切,而不知道科學化養(yǎng)育小孩,那么再有資本也沒用。
總之??茖W化學習。對每個小孩甚至成年人都有用。成年人的我們,能趕上別人一點是一點。而小孩從小培養(yǎng),這樣的結(jié)果會很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