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2016年9月才注冊的嶄新的公益組織,深圳市建輝慈善基金會這三年發(fā)展得飛快,目前正處于上升壯大的關鍵時期。
有人說:建輝基金會是這幾年國內增速最快的基金會,沒有之一。也有人說:建輝基金會開創(chuàng)了公益慈善領域的一個全新品類。
2016年9月,建輝基金會依法完成注冊,成為中國第一家支持個體行善者的公益組織。在騰訊公益的支持下:
截止2017年9月,27萬人為“致敬困境中的行善者”捐出善款 349萬元,直接資助行善者 104人次。
截止2018年9月,46萬人為“致敬困境中的行善者”捐出善款 688萬元,直接資助行善者743人次。
截止2019年9月,77萬人為“致敬困境中的行善者”捐出善款逾1150萬元,直接資助行善者2958人次。
從篳路藍縷,到昂首闊步,現在的建輝基金會,擁有全國最完整的行善者數據庫,收錄了中國1219名典型行善者的詳細資料。在騰訊公益平臺上,建輝基金會發(fā)起的“致敬困境中的行善者”項目,名列“人氣最高”年榜第九名。
三載飛逝,令人感動的人和事層出不窮
李金蘭奶奶,65年來為全村人義務接生,老來居無定所,甚至曾一度在外流浪,在建輝基金會捐助人的幫助下,老人家終于在85歲生日即將來臨之際,搬進了簡樸、舒適的新家。
萬其珍爺爺,一家五代分文不取,141年來堅持為村民義務擺渡,如今他患有嚴重的風濕病,建輝基金會代表捐助人給老人家發(fā)放每月500元生活補貼,是給他最大的安慰。
張?zhí)m英奶奶,靠拾荒養(yǎng)育了四十余名棄嬰,在她91歲高齡、生病無助的時候,建輝基金會代表捐助人給老人家送去了寶貴的醫(yī)療費用。
陳自緒爺爺,18年來靠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走遍五百余個村莊、四百余所學校,先后為1416名貧困學生四處奔走呼號,在建輝基金會捐助人的幫助下,這位普通的老人終于和老伴一起圓了一輩子的夢:到了首都北京!
鄒玉祥爺爺,因為祖上一句承諾,三代人駐守清峻亭,為過往村民義務挑水,在建輝基金會捐助人的幫助下,老人家的夙愿——清峻亭通水通電,工程已經開始動工......
這幾位行善者,只是建輝基金會正在關注、關愛的個體行善者中極小的一部分,也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他們如同一束束微光,以善良、勇氣和奉獻,幫助無助之人驅散黑暗。正是他們和他們所代表的中國行善者群體,讓我們堅信這個社會依舊美好,讓我們在生活的不停奔忙與工作的辛苦恣睢里得以喘息,讓我們永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以善助善,就是對行善者最大的回報
行善不是一個人傾盡全力,而是所有人力所能及。三年來,通過騰訊公益向建輝基金會捐款的愛心人士逾百萬人次,我們得以接觸到其中一小部分:
金子,建輝基金會捐助人。每一次向他發(fā)出捐款邀請,他都要捐好幾百甚至上千元,然后把捐款的截圖發(fā)給工作人員,曾一度讓工作人員誤以為他是個“不差錢”的企業(yè)家。后來大家才知道,他是北京的一名快遞員,每天要送出一百多份快遞。他說:“我每一次捐款后都把截圖給你們,是想讓你們知道,你們做這件事情不是孤單的,是有人在支持的,當你們發(fā)出號召的時候,并不是孤零零的,是有人響應的。我今年五十多了,不全是為自己活,也不是為別人活,我只是希望這個社會美好一點!”
尚先生,建輝基金會捐助人。1998年在邯鄲大學念書的時候,他就參加學校組織的捐款捐物,也去獻血。2013年到了北京,他找到北京市大興區(qū)民政局,親自帶著現金去捐款。2015年,他開始使用騰訊公益平臺,每個月都會捐幾筆錢。他說:“以前去民政局送現金,太不方便了,現在因為方便,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如果說好好生活是為了自己,努力工作是為了家庭,那捐款不一樣,是為了別人,對社會有貢獻?!?/p>
香君,建輝基金會捐助人,來自臺灣。她說自己生是中國人,這輩子都是中國人。她是在眷村長大的孩子,從小就知道大陸才是她們的家。當她看到建輝基金會發(fā)布于網絡平臺的行善者故事后,了解到祖國大陸有這樣一群人在做著這么了不起的事情,就愛上了建輝基金會,同時也對大陸有了更深的歸屬感。她說:“我退休后,要回大陸生活,非常希望為建輝基金會做義工?!倍?,并不富裕,終日騎著一輛半舊的摩托車,為生計奔波。
他們,平凡、樸實而又如此善良,拿出并不豐厚的收入,慷慨捐助給艱難行善之人。他們,不離不棄地支持這個社會的良善并身體力行,在黑夜中點亮薪火,讓每個人心有余暖。
除了受助的行善者與仁愛的捐助人,在建輝基金會的行善隊伍里,還有分布在全國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qū)的“致敬行善者”項目走訪志愿者和傳圖志愿者。他們付出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奔走在發(fā)掘、走訪、陪伴困境行善者的城市鄉(xiāng)村,尋找、關注、宣傳眾多困境中的行善者,讓全社會認識到更多行善者和他們面臨的困境,感召大家伸出援手、助人行善,讓更多的凡人善舉得以看見、彰顯。
正如這張照片中我們所看到的,這群志愿者年輕、赤誠,他們熱切而真誠地希望這世界變得更好,甘愿以善良溫暖他人。
他們是不斷涌現的“新鮮血液”。
“人類進步由社會創(chuàng)新推動,而社會創(chuàng)新由使命點燃,使命源自于愛。有大愛者,方有大愿,有大愿者,方有大能量,方能吸引大資源,方能成就他人與社會。”
建輝基金會始終相信:無論社會發(fā)展到何種程度,善待行善之人,都是人心之所向。
謝謝你們每一位,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如此美好。
作者:建輝基金會秘書長 黃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