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大學路上散步,隨處都是到學校報到的大學新生和他們的父母。
在我前面肩扛手提蹣跚前行的,是一對瘦小的身影。
那個母親吃力地背著一個巨大的編織袋。從她背后看過去,就像是有一個龐然大物長在一雙顫巍巍的腿上。
精瘦的父親舍不得讓簇新的行李箱著地,一手拽著行李箱側面的提手,一手托著箱底,整個人被沉甸甸的行李箱拖得踉踉蹌蹌。
父母兩個旁邊,走著一個背著雙肩包,步履輕松的年輕女孩。女兒幾次停下腳步想要幫助父母,兩個人每次都堅定地搖頭。
我聽到母親用一口方言說:“沒得關系的,莫弄臟了你的衣服,惹同學笑話?!?/p>
這句平常叮嚀令我一時感觸難言。
據《人民日報》數據,今年參加高考的人數達到1031萬。
高考之后,萬千孩子將踏上追逐星辰大海的征途。
父母所有的牽掛,期盼與祝福,也許就凝結在這一句“沒得關系的,莫弄臟了你的衣服”里。
為了孩子,中國大多數父母,一直都“懂事”的令人心疼。
0
1
懂事的父母
都怕給孩子添麻煩、拖后腿
冬天在棧橋投喂海鷗時,偶遇到一家人,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在穿著各色亮眼時髦冬裝的人群里,這一行三個穿著樸素,舉止拘謹的人顯得格外觸目。
十八九歲的男孩裹一件黑色棉襖,下半身是一條在他腿上顯得有些空空蕩蕩的半舊牛仔褲,一雙刷洗得雪白的厚底球鞋幾乎可以反射出太陽的光。
他身邊不遠處,走著一對五十來歲,伸長了脖子四處東張西望,臉上寫滿羨慕和好奇的夫妻。
兩人穿著已經漿洗得緊繃發(fā)硬,顏色發(fā)灰的冬裝,刻意與孩子保持著一點距離。
每次兒子指指點點說些什么,父親就不由自主地伸長腦袋湊近了去傾聽。母親看看來往的人群,趕緊把父親從孩子身邊拽開一些。
我路過他們身邊時,那母親的一句埋怨正好落進我的耳朵:
“孩子領著出來逛逛,咱別在城里人面前丟了孩子的面兒?!?/span>
不管自己的孩子是一介草莽還是知名人物,在父母心里,孩子的尊嚴和面子都是頂要緊的。
在一次訪談節(jié)目里,著名歌手劉和剛分享過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類似的一件事情。
成名后,劉和剛把辛勞一生的父母接到北京同住。有一個周末,他牽著媽媽的手,陪她去附近的菜場買菜,很多人向他們母子寒暄問好。
母親快速地掙脫開劉和剛的手,往后藏了藏身子。
劉和剛詫異地問媽媽怎么了。老人訕訕地回答說:
“這么多人都認識你。俺怕給你丟人。”
母親的一句話說得劉和剛熱淚盈眶,他更緊地握住了媽媽的手。
風光得意時,很多人會孜孜前來“攀龍鱗,附鳳翼”。唯有父母,害怕自己會成為你光明前途中的那點暗塵和陰影。
他們把牽掛的目光拉得很長,他們把卑微的身影藏得很遠。
黃磊在《向往的生活》中說,自己和82歲的父親住在同一個城市,但父親卻很少主動叫他,只讓他在家多陪陪孩子。而自己的岳父也是一樣,不到萬不得已很少會喊他們去。
最后,黃磊總結道:“中國式的父母,有一個特點,叫不給孩子添麻煩?!?/span>
“為什么老人身上都有一種怪味?”
曾經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問,張泉靈在做客《奇葩說》的時候終于揭曉了答案。
她說自己去養(yǎng)老院采訪時,發(fā)現老人身上有股“老年味”,就問:“您多久洗一次澡呢?”
老人回答說,因為年紀大了,怕摔倒,她盡量不洗澡。
“萬一摔倒了,摔癱了,孩子的后半輩子,就都耽誤了?!?/span>
中國式的父母,越是年紀大,活得越是小心翼翼而隱忍。而這份令人心疼的卑微背后,其實終究還是一個“愛”字。
還記得去年,一位獨居老人去世前寫下的遺書刷爆了朋友圈。
為人父母者,則為之計深遠,哪怕是自己將要離開這個世界,走前雖心如止水,卻仍免不了一番對子女的細心叮囑。
讓人心酸,更讓人心疼!
0
2
懂事的父母
付出所有卻自責給的不夠多
前不久,我們一家人齊聚為姑父慶祝他的六十歲生日。
他的女兒遠赴英國出差,未能到場。
我向姑父敬酒,告訴他:“蘭姐特別委托我,向您道一聲生日快樂。還要我多拍些照片,回頭發(fā)給她看看。她出差回來還要補送您一份大大的生日禮物呢?!?/span>
姑父頻頻點頭,他臉上的表情既欣慰又傷心。
我以為是表姐的缺席引得老人不快。沒想到姑父卻說起了十多年前送女兒去大學報到的往事。
當年,蘭姐考取了位于海濱城市的一所全國知名大學。姑父不放心女兒一個人離家千里去求學,執(zhí)意陪同女兒到學校報到。
那也是一輩子老實務農的姑父,頭一次坐火車出遠門。
替女兒在宿舍安頓好,姑父才想起來自己還沒有落腳的地方。
天已經擦黑了。幾經輾轉打聽,一個好心的同學家長帶他去學校招待所。
他們去得太晚,招待所早就擠滿了住宿的家長,連一個空床位都沒有。
父女倆只得在學校附近一條條小街上四處尋找能過夜的地方。
所有小旅館都爆滿,而姑父一步都不肯踏入看上去比較貴的酒店。
眼看著天越來越黑,表姐急得眼淚在眼眶里團團打轉。她強擠出一個笑臉對姑父說:“爸,要不我陪您在海邊坐一宿吧。反正咱們倆都沒有見過海?!?/span>
姑父假裝大發(fā)脾氣,狠狠地將表姐推回了宿舍。他自己在街上蹣跚躊躇到大半夜,才找到一個民宅。
房主在幾個房間里搭了簡易木板,拼成大通鋪,專門租給送孩子上學而手頭又比較拮據的家長。
姑父哽咽著說不下去了。我以為是這回憶里的艱辛勞苦令他情緒過于激動。
沒想到,我又“以為”錯了。
“你姐姐那句話,我聽得心口發(fā)疼,這輩子都忘不了啊?!惫酶傅难劾餄L出熱淚:
“都是我這個做父親的沒用,才讓女兒跟著操心,說出這樣的話來?!?/span>
明明受苦的是自己,令他久久不能釋懷的卻是女兒的一句心疼和體諒。
唯有父母,給與了孩子全部,卻還在自責這些給予過于寒酸和微薄。
姑父用手背揩掉眼淚,又使勁朝我們擺擺手,一再囑咐:
“不要告訴你姐,都過去了。你們現在都過得好,我們這些大人們就放心了?!?/span>
世上所有的付出都期待著回報與回應,唯有父母,在給予的同時卻極力隱藏,只怕這份付出會成為孩子的負擔和羈絆。
0
3
父母所有的懂事都是等你
偶爾一次的想起和回頭
在電影《銀河補習班》宣傳期間,鄧超曾經在自己的微博里發(fā)起一個提問,很短時間里就收到數萬條回復。
他問的是:“你對爸爸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
其中有一個接近午夜時分才發(fā)出的答復,平實的字句背后,想必洶涌著熱淚吧。
那位網友說,自己去離家千里的外地上大學,媽媽告訴他,爸爸想他的時候就默默去他房間里坐著。
父母的愛就是這樣,深沉而內斂,哪怕再想念也不愿意過多打擾。
我剛念高中那一年,院子里鄰居姐姐考上大學去了外省。
每到放學時候,她的媽媽于阿姨就站在街口不停張望。
從前,她的女兒總是風風火火踩著自行車,披一身夕陽的余暉出現在街口,老遠就開始搖鈴鐺。
于阿姨遠遠聽到這清脆的鈴聲,就滿臉堆上笑來:“這姑娘,多大了還這么皮?!?/span>
于阿姨整整張望了一個學期。
鄰居姐姐放寒假回家,院子里的媽媽阿姨們都替于阿姨高興,爭先恐后對她說:“丫頭可是回來了,都快把你媽媽想壞了。
“可千萬不要找外地的男朋友啊?!?/span>
女兒不信,傻乎乎笑答:“我媽每次打電話都說一點兒也不想我,她在家樂得逍遙打牌跳廣場舞呢。”
“你媽媽那是怕你擔心啊。每天下午放學,她都要望到沒有孩子經過了才肯往家走呢?!庇袀€心直口快的阿姨張口說出真相。
她這邊說著,于阿姨那邊就開始埋怨:“就你嘴快,誰讓你說來?!?/span>
不管多少年過去,一代一代的父母都習慣了這樣“隱藏”和“報喜不報憂”。
而所有的孩子都是要到很晚的時候才知道:
從自己離家高飛的那一天開始,父母日歷上的節(jié)日就只剩下一種——你的歸期。
0
4
馬薇薇曾經在《奇葩說》上拋出過一個問題:
“父母那么懂事,那么我們就不懂事地,由著他們懂事嗎?”
善解人意的父母,為了我們曾經“懂事”地撒了一個又一個善意的謊言,說出一句又一句言不由衷的話。
可大多時候的我們,只是心安理得的接受了他們的那份體貼與付出。
只是啊,為人兒女其實和為人父母一樣,都是有有效期的,如果不及時付出我們的愛,終有一天會累積成遺憾的。
更何況,他們一直想要的,其實并不多。
?;丶铱纯此麄儯R行前抱抱他們,多回頭望望他們。
往后余生,我們每一個人都終會長成“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的大人,那時候我們才知道:
每一次啟程,身后有那樣兩道牽掛的目光,是多么溫暖和幸福。
整理很不易,小編真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