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知,父母在,不遠游
卻還是成為游子
父母稍彎的脊背、隱藏不住的白發(fā)和眼角明顯的皺紋,時時刻刻的提醒著我他們的衰老。
我們把夢想硬生生的擠進了北上廣,卻把給予我們生命的父母拋在了家鄉(xiāng)。夢想還來不及實現(xiàn),父母就已經(jīng)老去。
一篇《空巢老人調查:在孤獨中,人的尊嚴也會喪失干凈》的推文刷遍朋友圈。兩位老人小心翼翼的生活觸動了無數(shù)游子的心。
追名逐利的路上,我們放棄了太多,揚言要闖蕩江湖誓死方休的同時也殘酷無情的決定了父母晚年的生活。
我從來沒有這么沉重的思考過這個問題,確切的說,在我粗淺的意識中,父母一直是永遠不會變老的存在。
從長大那刻起,我做的所有決定和選擇似乎都是為了遠游。
看文章的時候,兩行熱淚滾滾而下,沒有夸張,潛意識的悲傷是無法隱藏的。
我無法想象未來的某一天,爸爸捂著心臟靠在床上,散落在地的藥沒法撿起的那種絕望。
無法想象媽媽的病床前無人日夜守望的孤獨。我深知,父母在,不遠游,卻還是成為游子。
不是害怕生病,是不敢
衰老是無法抗拒的,衰老幾乎是伴隨著疾病而來。我們總是抱怨父母固執(zhí),不聽話,寧愿隨便吃點藥也不去醫(yī)院,就連常規(guī)體檢也不按時去。他們不是不想去,是真的不敢去。
“我們身體好著呢,你爸媽在外面工作也辛苦,我們哪里敢生病?”這是爺爺說的,說完他抖著肩膀笑了好一會,我卻怎么也笑不出來。我們時刻牽掛著空巢老人的健康問題,卻無能為力。
養(yǎng)老院會成為趨勢么?
這篇推文中,兩位老人最終選擇入住養(yǎng)老院,也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思考。到底這種看似走投無路的選擇是不是上上策呢?
在傳統(tǒng)觀念中,將父母送進養(yǎng)老院被視為大不孝,很多人既沒有時間精力照顧年邁的父母,又死活不愿意將父母送到養(yǎng)老院,只為了自己在面子上掛的住。
時代在進步,公眾對于養(yǎng)老院的觀念也在悄悄轉變。
當然,對于父母在養(yǎng)老院能否安度晚年,不少人還存在疑慮。但不管這么說,養(yǎng)老院確實漸漸成了老人安度晚年的一種選擇。
在動畫片《辛普森一家》中
辛普森的爺爺就住在養(yǎng)老院
有的老人確實是希望能有一個熱鬧的環(huán)境,老年人們說說笑笑互相照顧,安度晚年。有的老人則是為了減輕子女負擔而提出要住進養(yǎng)老院。送與否,確實值得我們大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