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主說:近幾年,大家都在談精益生產,各種各樣的管理方法、流水模式層出不窮,精益生產的概念也隨之越來越模糊。
精益生產究竟是什么?是一種管理方法、一種新型流水模式、還是一個階段性的項目?
精益是一種企業(yè)文化,
而不僅僅是一種管理方法。
精益生產的最終目的,
是消滅浪費、提高效率。
傳統(tǒng)企業(yè)向精益化轉變 消滅一切浪費現象。
傳統(tǒng)企業(yè)向精益化轉變,基本思想是通過持續(xù)改進生產流程,消滅一切浪費現象。其重點是消除生產流程中一切不能增加價值的活動,而且是持續(xù)不斷的去觀察、去總結、去改進。
具體來說,精益生產的兩個重要的模塊是改進生產流程和改進生產活動:
改進生產流程 不只是個別或幾個工序。
精益生產利用傳統(tǒng)的工業(yè)工程技術來消除浪費,著眼于整個生產流程,而不只是個別或幾個工序。
1、盡可能的減少質量檢測環(huán)節(jié)和返工現象。
如果一件成衣從設計打版開始,直到整件成衣從流水線上制造出來,其中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質量都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證,那么質量檢測和返工的現象自然就成了多余之舉。
因此,必須把“出錯保護”(Poka-Yoke)的思想貫穿到整個生產過程,也就是說,從設計打版開始,質量問題就已經考慮進去,保證每一件成衣都能盡量嚴格地按照正確的方式加工,從而避免生產流程中可能發(fā)生的錯誤。
2、消除在制品不必要的移動。
生產布局不合理是造成在制品往返搬動的根源。通過改變這種不合理的布局,把生產所要求的設備按照工序順序安排,并且做到盡可能的緊湊,這樣有利于縮短運輸路線,消除不必要的搬動,節(jié)約生產時間。
3、消滅庫存。
庫存會掩蓋許多生產中的問題,還會滋長工人的惰性,更糟糕的是要占用大量的資金。在精益企業(yè)里,庫存被認為是最大的浪費,必須消滅。
減少庫存的有力措施是單件生產流程
在單件生產流程中,整個生產過程隨單件生產流程的進行而永遠保持流動。理想的情況是,在相鄰工序之間沒有在制品庫存。實現單件生產流程和保持生產過程的流動性還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同步:在不間斷的連續(xù)生產流程里,必須平衡生產單元內每一道工序,要求完成每一項操作花費大致相同的時間。
平衡:合理安排工作計劃和工作人員,避免一道工序的工作荷載一會兒過高,一會兒又過低。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還必須保留一定數量的在制品庫存,而這個數量就取決于相鄰兩道工序的交接時間。
實施單件生產流程、同步和平衡這些措施,其目標是要使每項操作或一組操作與生產線的單件產品生產時間(Tacttime)相匹配。
單件產品生產時間是滿足用戶需求所需的生產時間,也可以認為是節(jié)拍或韻律。在嚴格的按照Tacttime組織生產的情況下,半成品的庫存會降低到最低限度。
改進生產活動 可持續(xù)性至關重要。
僅僅對生產流程予以持續(xù)的改善,還不足以實現精益化生產,還要進一步改善生產流程中的個別活動,以更好的配合改進過的生產流程。在沒有或很少庫存的情況下,生產過程的可持續(xù)性至關重要。
總而言之,精益生產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精益求精的過程,它致力于改進生產流程和流程中的每一道工序,盡最大可能消除價值鏈中一切不能增加價值的活動,提高勞動利用率,消滅浪費,按照顧客訂單生產的同時也最大限度的降低庫存。
由傳統(tǒng)企業(yè)向精益企業(yè)的轉變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并且有時候還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讓那些熱衷于傳統(tǒng)生產方式而對精益生產持懷疑態(tài)度的人,能舉出這樣或那樣的理由來反駁。
但是,那些堅定不移走精益之路的企業(yè),大多數在6個月內,有的甚至還不到3個月,就可以收回全部改造成本,并且享受精益生產帶來的好處。
精益生產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精益求精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