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劑(代表方:四君子湯)
關(guān)鍵詞:
凡是用補益藥物為主組成的具有補益人體氣血陰陽之不足,以治療各種虛證的方劑,稱為補益劑。屬于中醫(yī)八法中的“補法”。
四君子湯:黨參、炙甘草、茯苓、白術(shù)各等分。功用:補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癥見食少便溏,語言底微,倦怠無力,舌淡苔白等。
四物湯:黨參、炙甘草、茯苓、白術(shù)各等分。功用:補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癥見食少便溏,語言底微,倦怠無力,舌淡苔白等。
參附湯:人參附子(炮)各15克。功用:回陽,益氣,救脫。主治:腎消,飲水無度,腿膝瘦細,小便白濁。
生脈散:人參6g、麥冬9g、五味子6g。功用:補氣斂汗,養(yǎng)陰生津。主治:熱病氣陰兩傷。癥見汗多體倦,氣短,口渴。久咳肺虛,見于咳嗽少痰,心悸,脈細無力,或氣虛欲脫者。
六味地黃丸:熟地黃24g、山萸肉12g、山藥12g、澤瀉9g、茯苓9g、丹皮9g。功用:滋補腎陰。主治:腎陰不足。癥見腰腿酸軟,頭昏目眩,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潮熱,消渴,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
腎氣丸:干地黃24g、山萸肉12g、山藥12g、澤瀉9g、茯苓9g、丹皮9g、肉桂3g、炮附子3g。功用:溫補腎陽。主治:腎陽不足。癥見腰腿酸軟,肢冷,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余瀝不盡,尿多或遺尿、陽痿、浮腫、痰飲咳喘等。